史語所演講系列:梁蘊嫻&劉宇珍談模仿與複製
今春三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有兩場與藝術史相關的演講,講者分別為東京大學博士梁蘊嫻與牛津大學博士劉宇珍。這兩位研究者皆於去年甫取得博士學位,為藝術史學術界的新血輪;此次演講主題,亦為兩位博士論文的部分精華,其論述方法扎實、呈現資料典贍豐富,值得細細研讀。
《三國志》版畫一窺中日文化的交流影響
梁蘊嫻「模仿與創造──以中國《三國演義》與日本《繪本三國志》為例」
梁蘊嫻為東京大學文化總合研究科博士,大學就讀淡江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研究專長為日本江戶時期文學與中國古典小說。此次的演講便以著名中國小說《三國演義》為中心,就圖像與場景表現的角度比較中、日文化間影響和受容的關係,一方面梳理日本《繪本三國志》如何取用中國版本中的圖像資源,同時也藉此突顯《繪本三國志》作者於畫面構築上之別出心裁處。
《繪本三國志》為江戶時代畫家桂宗信於公元1788年(天明8年)所繪,共十卷十冊本,採插圖與文字頁面穿插的編排形式。與中國《三國演義》小說相比,《繪本三國志》大幅縮減文字內容、僅保留故事概要,然而仍沿用一章回配二幅圖的形式。梁蘊嫻認為此一比重的調整,使圖像在《繪本三國志》中的位置顯得更突出。
《三國演義》的版本眾多,形式也各有差別。梁蘊嫻根據英國學者魏安等人的版本研究,做了詳細的調查,發現《繪本三國志》學習的對象屬於插圖「全頁全幅或半頁全幅」一類版本,便以其中六種中國印刷之《三國演義》版本為對象,探討《繪本三國志》的模仿來源。這六種版本分別為:周曰校本(1591)、李卓吾本(1621~1627)、英雄譜本(1628~1644)、遺香堂本(1632)、寶翰樓本(明末清初)、李笠翁本(1680)。這些版本的《三國演義》,除了遺香堂本之外,其餘五種皆以相同的原則訂定圖畫的畫題,亦即以小說各回目的內容為依據,故戰爭畫面佔了極高的比例。上述版本都各有特色,例如寶翰樓本多以俯瞰角度描繪場景, 並將描繪對象置於畫面對角線上以呈現「移動」的視覺效果較為特別。遺香堂本的表現較不受回目拘束,而有著選取軼事作為畫題的特質,除此之外,著重女性描寫、怪談與忠孝節義,也是此本與另外五種版本的差別。
從畫面取用的角度來看《繪本三國志》與六本《三國演義》,梁蘊嫻認為《繪本三國志》的插畫主要參考對象為遺香堂本,寶翰樓本次之,而透過戰爭場面、人物形象描繪的比較,能看到《繪本三國志》對中國傳入版本的學習與全新創造之處。梁蘊嫻指出《繪本三國志》積極模仿寶翰樓本俯瞰角度的描繪與「移動」視覺效果的兩特徵,值得注意的是《繪本三國志》不是一味地模仿,亦有自行創造的地方。像是《繪本三國志》一方面模仿寶翰樓本插圖,藉此描繪出大規模的戰爭場面,另一方面參考李卓吾本等版本以水平視點描繪戰爭的情節,藉此將焦點從俯瞰的大場面,縮小到個別人物身上,以突出人物形象特質。又,《繪本三國志》除參考寶翰樓本以對角線構圖表現場景的移動感,另一方面以「上下遠近法」構圖、遠景俯瞰的方式描繪戰場,也就是以「靜」的方式表現戰爭。梁蘊嫻並且指出,《繪本三國志》運用了前述遺香堂本的特色,進而創造出新的戰爭場面,例如「曹操定陶破呂布」這段故事,遺香堂本表現的是呂布妻子與其臣下陳宮對話的場景,然而《繪本三國志》借用此景之餘又在遠方加入城郭。城郭暗示身陷戰場的呂布所在,用呂布妻擔憂丈夫的方式,描繪這一場戰爭。由此可看出,《繪本三國志》意圖將女性與戰爭結合在一起,以柔和的方式表現戰爭場面。整體來看《繪本三國志》藉由模仿六種《三國演義》版本,演繹出「動」「靜」、「群」「個」、「剛」「柔」對比的表現法,詮釋《三國演義》的世界。
桂宗信《繪本三國志》的插圖不僅在中國版本的基礎上演繹出新詮釋與表現,也影響日本後繼作品如《三國志畫傳》。中國經典小說東渡日本後有了新的面貌,這當中日本相關題材之傳統與畫家師承發揮了什麼作用,在東亞研究的角度下,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課題。
欲知更多詳細內容,請見第224期《典藏‧古美術》5月號。
《三國志》版畫一窺中日文化的交流影響
梁蘊嫻「模仿與創造──以中國《三國演義》與日本《繪本三國志》為例」
梁蘊嫻為東京大學文化總合研究科博士,大學就讀淡江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研究專長為日本江戶時期文學與中國古典小說。此次的演講便以著名中國小說《三國演義》為中心,就圖像與場景表現的角度比較中、日文化間影響和受容的關係,一方面梳理日本《繪本三國志》如何取用中國版本中的圖像資源,同時也藉此突顯《繪本三國志》作者於畫面構築上之別出心裁處。
《繪本三國志》為江戶時代畫家桂宗信於公元1788年(天明8年)所繪,共十卷十冊本,採插圖與文字頁面穿插的編排形式。與中國《三國演義》小說相比,《繪本三國志》大幅縮減文字內容、僅保留故事概要,然而仍沿用一章回配二幅圖的形式。梁蘊嫻認為此一比重的調整,使圖像在《繪本三國志》中的位置顯得更突出。
《繪本三國志》「曹操定陶破呂布」。
《三國演義》的版本眾多,形式也各有差別。梁蘊嫻根據英國學者魏安等人的版本研究,做了詳細的調查,發現《繪本三國志》學習的對象屬於插圖「全頁全幅或半頁全幅」一類版本,便以其中六種中國印刷之《三國演義》版本為對象,探討《繪本三國志》的模仿來源。這六種版本分別為:周曰校本(1591)、李卓吾本(1621~1627)、英雄譜本(1628~1644)、遺香堂本(1632)、寶翰樓本(明末清初)、李笠翁本(1680)。這些版本的《三國演義》,除了遺香堂本之外,其餘五種皆以相同的原則訂定圖畫的畫題,亦即以小說各回目的內容為依據,故戰爭畫面佔了極高的比例。上述版本都各有特色,例如寶翰樓本多以俯瞰角度描繪場景, 並將描繪對象置於畫面對角線上以呈現「移動」的視覺效果較為特別。遺香堂本的表現較不受回目拘束,而有著選取軼事作為畫題的特質,除此之外,著重女性描寫、怪談與忠孝節義,也是此本與另外五種版本的差別。
從畫面取用的角度來看《繪本三國志》與六本《三國演義》,梁蘊嫻認為《繪本三國志》的插畫主要參考對象為遺香堂本,寶翰樓本次之,而透過戰爭場面、人物形象描繪的比較,能看到《繪本三國志》對中國傳入版本的學習與全新創造之處。梁蘊嫻指出《繪本三國志》積極模仿寶翰樓本俯瞰角度的描繪與「移動」視覺效果的兩特徵,值得注意的是《繪本三國志》不是一味地模仿,亦有自行創造的地方。像是《繪本三國志》一方面模仿寶翰樓本插圖,藉此描繪出大規模的戰爭場面,另一方面參考李卓吾本等版本以水平視點描繪戰爭的情節,藉此將焦點從俯瞰的大場面,縮小到個別人物身上,以突出人物形象特質。又,《繪本三國志》除參考寶翰樓本以對角線構圖表現場景的移動感,另一方面以「上下遠近法」構圖、遠景俯瞰的方式描繪戰場,也就是以「靜」的方式表現戰爭。梁蘊嫻並且指出,《繪本三國志》運用了前述遺香堂本的特色,進而創造出新的戰爭場面,例如「曹操定陶破呂布」這段故事,遺香堂本表現的是呂布妻子與其臣下陳宮對話的場景,然而《繪本三國志》借用此景之餘又在遠方加入城郭。城郭暗示身陷戰場的呂布所在,用呂布妻擔憂丈夫的方式,描繪這一場戰爭。由此可看出,《繪本三國志》意圖將女性與戰爭結合在一起,以柔和的方式表現戰爭場面。整體來看《繪本三國志》藉由模仿六種《三國演義》版本,演繹出「動」「靜」、「群」「個」、「剛」「柔」對比的表現法,詮釋《三國演義》的世界。
桂宗信《繪本三國志》的插圖不僅在中國版本的基礎上演繹出新詮釋與表現,也影響日本後繼作品如《三國志畫傳》。中國經典小說東渡日本後有了新的面貌,這當中日本相關題材之傳統與畫家師承發揮了什麼作用,在東亞研究的角度下,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課題。
欲知更多詳細內容,請見第224期《典藏‧古美術》5月號。
牛津大學藝術史博士劉宇珍演講即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