贗品之夢,戳破與否
前陣子,筆者因難辭長輩的盛情邀約,在長輩的陪同下,分別前往台中與高雄兩地拜會了長輩的兩位友人。閒話家常中,「兩位友人」不約而同地主動把話題轉往各自的收藏經歷,甚至每每在愈說愈起勁之際,乃從客廳可見的古玩陳設,到祕藏於暗室的各式珍寶,一件又一件地拿出讓筆者欣賞,而且言談之間頗有一股驕傲自滿的神情。
收藏經歷總是說不完
其實,面對自己的收藏,每個人大概都會有一卡車說不完的收藏故事。其中,財大氣粗者,為了彰顯自己的財富,往往都會說這件收藏當初是以多少錢購自某某拍賣公司,而且某某人還是他的underbid。「你看這件東西多麼具有霸氣,真只能用『爽』來形容啦!」而稍有一些鑑藏知識的收藏家,也總愛照本宣科,好像所有知識都是他自個兒研究出來般地說東道西,甚至部分自我感覺良好的人,還會煞有介事地指陳,「前些時候,故宮某某專家還來看過我的東西,他們都說我的東西簡直有如國寶,故宮也正在研擬特別預算,準備整批購藏他的收藏」云云。
每當聽到這些天花亂墜的收藏經歷,筆者礙於對方情面,一般只能尷尬地陪笑,然後隨即趕緊找尋脫身藉口,飛也似地逃離現場。不過這次因為受長輩之託,想必不能說走就走,但為了讓長輩心裡有譜,早在登門之前,我就與長輩約定了暗號,那就是,如果東西真的很好,那我就直接說「好東西」;但如果東西有問題,我就說東西「不錯!不錯!」而且如果我一直說「不錯!不錯!」也要麻煩長輩趕緊藉故帶我離開。因為我覺得,如果彼此的頻率不對,接下來的交談都可能只是虛應了事,又何必浪費彼此的時間。
一如筆者的事先預料,筆者在頻頻說出「不錯!不錯!」之後,長輩看出我的不耐,儘管他一直期待我能同臉上燦爛的笑容說出「好東西啊!」這句話,但最終還是讓他失望,因此沒待多久,我們就起身返回台北。不過返回台北的途中,長輩突然轉身對我說了一句台灣民諺,意思是:古董、茶葉、風水,外面自我吹噓的專家一大堆,但其實真正懂的沒幾個。話語之中,難掩失落的感慨。而就在長輩失落的眼神中,筆者快速回憶整理了這兩次的參觀經驗,竟頓然覺得在「不錯」的殘酷現實下,好像還有比分辨真偽更具價值的人生哲學。
兩種不一樣的收藏
這話說來或許有些弔詭,但仔細思量卻也有它一定的道理存在。且讓筆者先把上述兩批古董文物的主人背景作個扼要說明,筆者也是到了現場才知道,這兩批文物,一屬準備待價而沽的古董業者所有;一屬純然喜歡的文物收藏家珍藏,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再清楚不過的「一眼貨」─贗品。
先說這位待價而沽的古董業者,這位古董業者的經營模式可謂與眾不同,因為他並沒有顯眼的店面招牌,想要進入他的店內,還得有熟人介紹,而且還必須事先預約。進入這家其實有點不像古董店的「古董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令人有些震撼的華麗裝潢與掛滿在牆上的水墨「名畫」,不久之後,親切的接待人員隨即為我們解說「名畫」的「故事」。然後,緊接著又被引入一間客廳,與自稱是老闆的中年人泡茶聊天,不一會兒的功夫,對方按下遙控器,位於客廳一側的一道牆(其實是一扇大門)突然「喀」的一聲,打開了別有洞天的展覽室。進入展覽室,裡面既有整面式的落地展覽牆,也有一櫃一櫃排列得錯落有致的陳列櫃。參觀時緊跟其後的導覽員還會引領我們依循導覽路線一件一件介紹,而裡面所陳列的「古董」,既有粉彩官窯、古月軒琺瑯彩瓷、宋代哥窯、汝窯,乃至大型的高古青銅彝器與玉雕擺件等,可說應有盡有、琳瑯滿目,讓人不免有置身故宮展覽場的錯覺。
至於另一位純然喜愛的收藏家,進入其位於郊區的別墅,原先心裡所期待的窗明几淨大客廳,其實早已被各式的早期光華貨「古董」所占領,約略環視客廳四周,裡面既有元代青花、明洪武釉裡紅、漢代陶俑、史前文化玉器、鎏金銅佛……等貴重「名器」,同時這些多數擁有精美錦盒的珍寶,非但擠滿了整個客廳與地下室,而且連玄關、樓梯、走道也堆壓了滿地的古董。無庸置疑,古董在這間別墅裡,已然成為主人生活的一部分,但偌大的別墅卻被滿室的「古董」所占據,也許主人覺得這樣的生活很快樂自足,不過看在筆者的眼裡,卻覺得滿心惋惜。
欲知更多詳細內容,請見第225期《典藏‧古美術》6月號。
收藏經歷總是說不完
其實,面對自己的收藏,每個人大概都會有一卡車說不完的收藏故事。其中,財大氣粗者,為了彰顯自己的財富,往往都會說這件收藏當初是以多少錢購自某某拍賣公司,而且某某人還是他的underbid。「你看這件東西多麼具有霸氣,真只能用『爽』來形容啦!」而稍有一些鑑藏知識的收藏家,也總愛照本宣科,好像所有知識都是他自個兒研究出來般地說東道西,甚至部分自我感覺良好的人,還會煞有介事地指陳,「前些時候,故宮某某專家還來看過我的東西,他們都說我的東西簡直有如國寶,故宮也正在研擬特別預算,準備整批購藏他的收藏」云云。
每當聽到這些天花亂墜的收藏經歷,筆者礙於對方情面,一般只能尷尬地陪笑,然後隨即趕緊找尋脫身藉口,飛也似地逃離現場。不過這次因為受長輩之託,想必不能說走就走,但為了讓長輩心裡有譜,早在登門之前,我就與長輩約定了暗號,那就是,如果東西真的很好,那我就直接說「好東西」;但如果東西有問題,我就說東西「不錯!不錯!」而且如果我一直說「不錯!不錯!」也要麻煩長輩趕緊藉故帶我離開。因為我覺得,如果彼此的頻率不對,接下來的交談都可能只是虛應了事,又何必浪費彼此的時間。
一如筆者的事先預料,筆者在頻頻說出「不錯!不錯!」之後,長輩看出我的不耐,儘管他一直期待我能同臉上燦爛的笑容說出「好東西啊!」這句話,但最終還是讓他失望,因此沒待多久,我們就起身返回台北。不過返回台北的途中,長輩突然轉身對我說了一句台灣民諺,意思是:古董、茶葉、風水,外面自我吹噓的專家一大堆,但其實真正懂的沒幾個。話語之中,難掩失落的感慨。而就在長輩失落的眼神中,筆者快速回憶整理了這兩次的參觀經驗,竟頓然覺得在「不錯」的殘酷現實下,好像還有比分辨真偽更具價值的人生哲學。
兩種不一樣的收藏
這話說來或許有些弔詭,但仔細思量卻也有它一定的道理存在。且讓筆者先把上述兩批古董文物的主人背景作個扼要說明,筆者也是到了現場才知道,這兩批文物,一屬準備待價而沽的古董業者所有;一屬純然喜歡的文物收藏家珍藏,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再清楚不過的「一眼貨」─贗品。
先說這位待價而沽的古董業者,這位古董業者的經營模式可謂與眾不同,因為他並沒有顯眼的店面招牌,想要進入他的店內,還得有熟人介紹,而且還必須事先預約。進入這家其實有點不像古董店的「古董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令人有些震撼的華麗裝潢與掛滿在牆上的水墨「名畫」,不久之後,親切的接待人員隨即為我們解說「名畫」的「故事」。然後,緊接著又被引入一間客廳,與自稱是老闆的中年人泡茶聊天,不一會兒的功夫,對方按下遙控器,位於客廳一側的一道牆(其實是一扇大門)突然「喀」的一聲,打開了別有洞天的展覽室。進入展覽室,裡面既有整面式的落地展覽牆,也有一櫃一櫃排列得錯落有致的陳列櫃。參觀時緊跟其後的導覽員還會引領我們依循導覽路線一件一件介紹,而裡面所陳列的「古董」,既有粉彩官窯、古月軒琺瑯彩瓷、宋代哥窯、汝窯,乃至大型的高古青銅彝器與玉雕擺件等,可說應有盡有、琳瑯滿目,讓人不免有置身故宮展覽場的錯覺。
至於另一位純然喜愛的收藏家,進入其位於郊區的別墅,原先心裡所期待的窗明几淨大客廳,其實早已被各式的早期光華貨「古董」所占領,約略環視客廳四周,裡面既有元代青花、明洪武釉裡紅、漢代陶俑、史前文化玉器、鎏金銅佛……等貴重「名器」,同時這些多數擁有精美錦盒的珍寶,非但擠滿了整個客廳與地下室,而且連玄關、樓梯、走道也堆壓了滿地的古董。無庸置疑,古董在這間別墅裡,已然成為主人生活的一部分,但偌大的別墅卻被滿室的「古董」所占據,也許主人覺得這樣的生活很快樂自足,不過看在筆者的眼裡,卻覺得滿心惋惜。
欲知更多詳細內容,請見第225期《典藏‧古美術》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