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蘇富比秋拍雙鑽奪目
香港蘇富比秋拍訂於10月1日~6日舉行,本屆秋拍一反過去幾季專場華麗的形式,中國藝術品方面總共只有近現代書畫、中國瓷器工藝品、玫茵堂專拍3場。雖包裝形式略為簡化,不過總體內容依舊扎實,重量級拍品俯拾皆是。
域外聚珍回流香江 近現代書畫盡是精品
書畫方面,蘇富比6月才剛推出震撼古玩圈的「梅雲堂收藏張大千專拍」,創下張大千畫作、單場專拍拍品均價最高等多項紀錄。為延續此氣勢,秋拍近現代書畫專場中再次組織了多檔精美私人收藏,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即為「域外聚珍──來自大洋兩岸的近現代書畫收藏」,當中收錄了來自英倫、北美的兩家私人收藏,聚焦於20世紀的近現代作品。
1980年代末以前,中國書畫市場雛型未具,流散域外數量極多,兼以取值較低,毋需巨資即可購置,若擇善而搜集,形成可觀之收藏實非難事。「域外聚珍」的兩項收藏,便是在如斯背景下逐漸成形。英倫之收藏,成形於1960年代。如今視為難求之傅抱石作品,包括金剛坡、南京、南昌等時期的作品甚或畫家近作,當時皆毫不費勁地被搜羅於倫敦一畫廊中。另有處於北美之收藏,則購置於國際拍賣會。1980年代初,中國書畫市場集中於紐約,是時焦點乃古代書畫,當時的現代水墨作品聊備一格,關注者稀,精品偶然亦乏人問津;前往參與競投之亞洲區華人更屬少數。近水樓台而具眼光者,自然占有先機,因此這項收藏不出數年便收獲有成。
齊白石1925年作〈元日報喜圖〉,水墨紙本立軸,95.8×58.6厘米,預估價250萬~350萬港元。
由於西洋收藏家對於汲取西洋或東洋畫風的畫家多較有熟悉感,因此傅抱石即被明顯地置於兩收藏名單的突出位置。除此之外,個人面貌清晰的畫家,如林風眠、關良、丁衍庸等;還有,時代風格明顯的畫家,如黃冑、董壽平、李可染等;又或是晚清海派中有別於正統畫壇的畫家,如任頤、王震、錢慧安等,因其題材、畫風接近市民的審美要求,這些類型的作品,即使文化背景具差異者亦不難欣賞。現舉數例佳善精品如下。
齊白石〈元日報喜圖〉 揚聲報喜,生機不息
齊白石因喜鵲有善祝善禱之喻意,特好引其入畫。畫中石塊起伏併立,如布陣列勢;雙鳥或蹲或站,一高一低,分處石上。高踞者低首迴望,位下者引頸以盼,兩者交相呼應,似揚聲報喜,生機不息。
畫家處理手法熟練,略掉累贅之陪襯,開門見山地點出了喻意所寄的景物。畫面簡約,惟有位置經營講究,秩序自生。石塊之鋪置尤見巧妙,透過墨色微妙變化,將景深距離推遠,空間感增強,畫面層次更形豐富。
傅抱石1962年〈孤舟秋雁〉 蕭索疏簡中,傳達水天幾近一色
本幅寫於1962年,畫中孤舟泊於淺渚,古琴斜豎或橫靠,高士醉臥或枕靠其上,閉目而眠,酒具皆置身傍,釣竿立於船側。主體人物外,背景省略,僅以淡墨淺赭色薄染沙渚,背景似有若無,天階水面皆留白,水天幾近一色,蕭索疏簡中,抬頭目見飛雁數隻翱翔掠過,為寂靜之境平添一點動感。若參照他1950年代中期名作〈平沙落雁〉,則可見本幅在「平遠法」處理上實有借鑑的痕跡。按表現手法視之,畫家處理此題材格外用心,構圖同中呈異,背景更動,避免了自我重覆,又不乖離詩意畫境題旨所在。
域外聚珍回流香江 近現代書畫盡是精品
書畫方面,蘇富比6月才剛推出震撼古玩圈的「梅雲堂收藏張大千專拍」,創下張大千畫作、單場專拍拍品均價最高等多項紀錄。為延續此氣勢,秋拍近現代書畫專場中再次組織了多檔精美私人收藏,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即為「域外聚珍──來自大洋兩岸的近現代書畫收藏」,當中收錄了來自英倫、北美的兩家私人收藏,聚焦於20世紀的近現代作品。
1980年代末以前,中國書畫市場雛型未具,流散域外數量極多,兼以取值較低,毋需巨資即可購置,若擇善而搜集,形成可觀之收藏實非難事。「域外聚珍」的兩項收藏,便是在如斯背景下逐漸成形。英倫之收藏,成形於1960年代。如今視為難求之傅抱石作品,包括金剛坡、南京、南昌等時期的作品甚或畫家近作,當時皆毫不費勁地被搜羅於倫敦一畫廊中。另有處於北美之收藏,則購置於國際拍賣會。1980年代初,中國書畫市場集中於紐約,是時焦點乃古代書畫,當時的現代水墨作品聊備一格,關注者稀,精品偶然亦乏人問津;前往參與競投之亞洲區華人更屬少數。近水樓台而具眼光者,自然占有先機,因此這項收藏不出數年便收獲有成。

由於西洋收藏家對於汲取西洋或東洋畫風的畫家多較有熟悉感,因此傅抱石即被明顯地置於兩收藏名單的突出位置。除此之外,個人面貌清晰的畫家,如林風眠、關良、丁衍庸等;還有,時代風格明顯的畫家,如黃冑、董壽平、李可染等;又或是晚清海派中有別於正統畫壇的畫家,如任頤、王震、錢慧安等,因其題材、畫風接近市民的審美要求,這些類型的作品,即使文化背景具差異者亦不難欣賞。現舉數例佳善精品如下。
齊白石〈元日報喜圖〉 揚聲報喜,生機不息
齊白石因喜鵲有善祝善禱之喻意,特好引其入畫。畫中石塊起伏併立,如布陣列勢;雙鳥或蹲或站,一高一低,分處石上。高踞者低首迴望,位下者引頸以盼,兩者交相呼應,似揚聲報喜,生機不息。
畫家處理手法熟練,略掉累贅之陪襯,開門見山地點出了喻意所寄的景物。畫面簡約,惟有位置經營講究,秩序自生。石塊之鋪置尤見巧妙,透過墨色微妙變化,將景深距離推遠,空間感增強,畫面層次更形豐富。
傅抱石1962年〈孤舟秋雁〉 蕭索疏簡中,傳達水天幾近一色
本幅寫於1962年,畫中孤舟泊於淺渚,古琴斜豎或橫靠,高士醉臥或枕靠其上,閉目而眠,酒具皆置身傍,釣竿立於船側。主體人物外,背景省略,僅以淡墨淺赭色薄染沙渚,背景似有若無,天階水面皆留白,水天幾近一色,蕭索疏簡中,抬頭目見飛雁數隻翱翔掠過,為寂靜之境平添一點動感。若參照他1950年代中期名作〈平沙落雁〉,則可見本幅在「平遠法」處理上實有借鑑的痕跡。按表現手法視之,畫家處理此題材格外用心,構圖同中呈異,背景更動,避免了自我重覆,又不乖離詩意畫境題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