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藝術,從皮膚底下

最近有兩個讓人十分感動與喜悅的展覽,一個是甫結束的「妙法自然亞洲文創跨界創作展──董陽孜×亞洲海報設計」,一個是正在寒舍藝術中心展出的袁旃「人生七十正開始」之「家系列」、「石系列」、「銅器系列」等彩墨新作,兩者雖都是以當代藝術形式加以表現,但仔細探究,卻是內蘊著濃厚的中國古代藝術文化精髓與內涵。

前者邀請了台灣以外亞洲5大漢字文化的國家及區域:日本、韓國、中國、香港、澳門,共20位國際平面設計大師及台灣20位平面設計師,以董陽孜創作之「妙法自然」為主題、展出24帖書法文字意境創作海報作品,開幕當天不僅以投影裝置將董陽孜的書蹟投射在松山文創園區巴洛克式的古蹟建築上,兩相輝映形成壯觀的巨型創作,同時還以音樂、街舞及現代舞解構或演繹書法和沉靜的東方美學,並有百位素人穿著演藝、藝文、學術和設計界百位名人的「妙法自然」潮T走秀,不僅古今交融,拉近和年輕人的距離,更讓書法藝術透過時尚語彙走入生活。

袁旃則從藝術家個人的生命經驗出發,不論是同一畫面中以多達50種以上、卻對比和諧、由礦物顏料完成的顏色組合,還是抽象造型的太湖名石,抑或是不時出現在畫面的北宋汝窯紙槌瓶、銅胎畫琺瑯器皿、商周青銅器、明代成化青花瓷碗盛著翠玉白菜、歲朝圖……皆出處有本,顏料色彩受顧愷之〈女史箴圖〉和唐代青綠山水啟發;太湖石為中國文人文化中的重要角色,此巨石系列萃取的是董其昌繪畫中幾何塊面結構與抽象表現精神;原本新春時節以寫生筆法完成的〈歲朝圖〉則改以中國早期花鳥畫鋪殿花的平面裝飾手法表現;而所有中國古代器物皆為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之名物,這些創作元素與語彙與藝術家的中國繪畫創作出身,具備古物修復學養,並曾任職台北故宮器物處、長期浸淫在中國藝術文化環境中有深厚關係。而畫作中以充滿天真爛漫和童趣的手法拆解改造古畫和古文物,則透露出藝術家對中國古代藝術的了解與喜愛。

針對「妙法自然亞洲文創跨界創作展──董陽孜×亞洲海報設計」,台大中文系暨台文所教授柯慶明便發表了〈創意:文明價值的體現 ──「妙法自然」展的理念〉專文,對此展背後的文化內涵加以闡述,文章開宗明義便寫道:「漢字的創製與使用,是中華文化諸多重要特質之一。我們可否自這些字、詞中窺見『文明』的真諦?我們又要以何種洞見、何種創意來詮釋這些『文明』的重要『價值』?因而詮釋『文明』里程的主要『價值』,正是董陽孜女士與其他參展者,在這次『妙法自然』展覽中共同的創造主題。」

柯慶明除了評論董陽孜因深入中華文化的重要理念,而能以獨特的書法表現,讓觀者由形見義,並藉其所流露的「形」之創意與風韻,彰顯蘊藏在字、詞之中的理趣與情味,並指出漢字的特性和其成為深具美學的藝術和詩書畫三絕的文化活動;此外,依據深厚的國學修養,柯慶明先闡明「妙法自然」須面對內在和外在自然的大背景,和人類以其特有的靈性,由知識與智慧的累積和突破所掌握到的內、外自然變化運作之實體與律則,更庖丁解牛般進一步精要地詮釋了董陽孜所寫的12個漢字、12組雙詞,令我們明白中華文化中,字字珠璣、詞詞瑰寶,且各有出典,值得深究。

試舉數例,柯慶明在談到「善」之範疇的理念時指出,「大致符合兩種基本的歸趨:一是以『自由』為理想;一是以『博愛』為襟懷。反映前者的有:自在、遊心、虛懷、忘機…… 『自在』強調的是,各別的人類或其他生物,符合於其內在天性,無所匱乏,不受扭曲的生存狀態。雖出於道家思想,卻是中國思維中關於『自由』的重要詮釋。這種『自在』除了不受制於他人或他物,亦來自精神的超越於環境之上;流動性,自由的移轉與嬉戲,因而成為其特徵,是以『遊心』則不受事物所拘束,而能體現精神之『自由』本質。而這種遊動性,正來自沒有成見而接納萬物的『虛懷』;以及彼此坦誠相處,無所圖謀,無所利用,不計較、不造作的『忘機』。反映後者精神的,則有對於他人關懷的『愛』;當此一關懷,轉化為適當的行動,則稱為『義』。但『愛』的真正動力,原是來自『情』,沒有『至情』那來『深愛』?或『大愛』?由『深愛』而到了『大愛』,正是凡具真性情的,所無法不求其充量實現的『盡善』;所以《大學》終要以『止於至善』為念。」

引述這篇文章,主要是有感於中國古代藝術鑑賞往往僅著重於形式美的現象,故而想提出一些省思,像是對中國書畫藝術有所認識的人,大概對歷朝歷代的書風、畫風、流派,重要書家、畫家及其代表作品皆能朗朗上口,但對創作出這些作品的藝術家之個人文化涵養和時代思維則往往十分陌生,或僅止於條列式背景資料的印象,停留在這個層面的時間久了,在欣賞藝術時,總覺得少了點滋味,剩下的往往只是知識與資訊的堆砌,感動也跟著少了。

面對藝術,我們的焦點的確很容易落在作品本身視覺表現的形式美上,因為形式上的美是藝術和人溝通時最直接的語言,對於藝術的研究便在分工專業的學科發展上聚焦在這個層面,後見之明的追尋過程的確也相當迷人,只是在研究比較藝術家個人、群體、不同時代、地區的風格、構圖、造形、紋飾、筆墨、色彩等之餘,是否曾經思考過這些藝術表現並不是憑空出現的,它其實是一種文化思想的表徵,皮膚底下其實是由堅硬厚實的骨肉所支撐起來的,藝術背後是有著浩瀚深邃的文化內涵,能夠帶給生命更深層的慰藉與啟發,非常值得玩味與關懷,正所謂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就讓我們學著不僅是觀藝術,更要會品藝術,藉著藝術的這把鑰匙,帶領我們開啟文化的大門,復而更加了解體會藝術所要傳達的精神內蘊,從而讓藝術真正成為生命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