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招,古董商說故事
數年前,一位從事古董買賣的朋友曾經向我抱怨,有些貨真價實的老古董,就算放到地老天荒也仍舊賣不出去;但有些機關算盡的古董贗品,只要經過巧妙包裝,卻可能一躍成為待價而沽的搶手貨;尤有甚者,更令人訝異的是,買賣真古董有時真的沒啥利潤可圖,然而,順勢轉手假古董卻每每有驚人的暴利進帳。當初聽到如此聳動的不平牢騷,一度從邏輯上仔細推敲,心想上述朋友的過激言論應該不太可能在現實中發生,不過經過多年在市場的觀察,筆者猛然驚覺,當年朋友不經心的真誠告白,如今竟一次又一次在古董市場中真實上演。
藝術或文化價值,孰輕孰重?
至今終於明瞭,原來朋友對老古董賣不掉的慨嘆,倒不是因為古董文物又老又舊沒人喜歡,而是古玩收藏家向來即有追逐稀有精品的蒐集癖好,以致多數人的獵珍目光,總是將關注焦點集中到與眾不同的獨特孤品,而忽略重覆性較高的制式古董遺物。舉例來說,台灣古董市場過去十餘年來,其實不乏出自漢代王侯等級墓葬的〈青玉榖紋大璧〉,這類青玉大璧若以學術考古的角度審視,無疑擁有等級頗高的禮制地位,但或許是這類大璧原屬陪葬明器,再加上每件大璧的視覺重覆性又高,因此一旦市場出現造型多樣的明清玉器,這類具有深厚文化價值的青玉大璧,也就不敵明清玉器的花俏多姿。也就是說,同樣是騰出一筆購藏預算,對於初入門的古董收藏者來說,當然會選擇題材變化較多樣,同時又不需太多文化知識詮釋的明清玉器。
收藏古董文物,到底該重文化價值?還是藝術價值?這不僅是可以討論的課題,而且最後的選擇標準,其實也無關是非對錯。只要選定後的價值取向能給自己帶來收藏愉悅,就可算是最佳的抉擇。但對於古董經營者來說則未必如此,因為古董買賣必須依賴不斷的買進賣出才能創造利潤,倘若高價買進的古董長期賣不出去,那麼對資金的調度不啻是一項沉重的負荷。因此,站在經營的角度思量,所謂進貨取向到底該偏重文化價值?還是藝術價值?除了經營者個人的好惡外,也許還得受制於收藏市場的多數選擇。據此看來,當初朋友對古董老是賣不掉的抱怨,或許是他對收藏市場的敏感度不夠機伶使然。
但事實好像又不是如此單純,原因是朋友既沒有被無情的市場淘汰,而且不過區區幾年光景,其身價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原來不是朋友不夠機伶,而是太過機巧;就在他對筆者抱怨的當下,其實心中早已擬定雙管齊下的作戰方針。事後了解,朋友敢情並不擔心老古董賣不掉,因為他深信,古董無論是藝術價值取向,抑或是文化價值取向,只要符合其中一項條件,長年的守株待兔之下,總會遇到喜歡它們的收藏家。事實上,與其說古董經營者永遠在觀望古董市場的藝術或文化價值之爭,倒不如說他們更擔心,準備出手的商品如果是既沒有藝術價值、也沒有文化價值的普通古董,那麼即使費盡三寸不爛之舌,恐怕也得不到收藏者的青睞。換句話說,從古董經營的角度看,古董的好壞與否,重點並不在它的藝術價值或文化價值,而是古董背後的有趣故事。
啥?古董商說故事也能賺大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君不見,古董商經常掛在嘴邊的甜言蜜語,總是:「這件東西我當年的進價是多貴,今天看在兄弟的份上,這件就便宜讓給你,但出去千萬不要跟別人說!」又如:「你看!這件玉雕觀音的法相多麼莊嚴慈悲,原先被一位上市公司的老闆請走,但我實在捨不得,最近才又費盡千辛萬苦地加價請回,今天特巧,我才剛從保險箱中取出來欣賞就被你遇上了;你看、你看,觀音好像在對著你微笑耶!好吧!就衝著你與觀音有緣的份上,兄弟今天不賺錢、也得便宜讓給你收藏了!」再如:「兄弟你瞧瞧,這件皮殼包漿都好到沒話說的良渚玉璧,前不久朋友缺錢才便宜讓給我,你說良渚文化距今已經好幾千年了,這個價錢平均算起來一年還不到1,000元台幣,真是太划算了。兄弟,你看看,真是不可多得的好東西啊,如果你真喜歡,今天就打個八折讓你帶走唄!」
貪便宜,一不小心成怨念
當然,說故事的技巧人人不同,而且善於察言觀色的古董商,往往會根據顧客的現場反應進行隨機應變。例如,當古董商拿出一件古董文物給客人欣賞時,如果來客是屬於自以為是、滔滔不絕的類型,那麼他們往往也會順著客人的說法,再添油加醋般地把對方捧上天。諸如:「哇!兄弟你好厲害啊!一眼就認出這是一件春秋戰國的老東西,你的眼光真是犀利,它的確是一件出土的……」又假設你對這件東西沒什麼反應,沉得住氣的古董商,也能夠不動聲色地一邊與你聊天,一邊再拿出東西來,不斷測試,直到抓到你的胃口為止。想當年,筆者就是在這般自我感覺良好的氛圍下,買了幾件到現在仍令自己悔恨不已的假東西。
而提起假東西,筆者那位從事古董生意的朋友,除了充分發揮辯才無礙的口條賣了不少東西,近年來更順著古董市場的流行風潮,憑著幾件機關算盡的高檔贗品,委實賺了不少大錢!所謂機關算盡的高檔贗品,主要是製作贗品時異常講究選料,而且有關書上所提及的鑑定要點,也都儘量想辦法一一克服。舉例來說,近十年來玉器市場人見人愛的子岡玉牌與圓雕動物,心思縝密的作偽集團,不僅會選用上等的和闐子料進行琢製,同時雕琢師傅也是萬中選一,以致所製作出的「孤品」幾乎看不出破綻。朋友甚至還曾自豪地說,如果一件贗品的工藝已經到了真假難辨的境界,收藏者又何必在意它的確切製作年代呢!言下之意是,如果東西已然足夠漂亮,而收藏家也付得起相對代價,又干局外人什麼事!
不過高檔贗品要能賣出大價錢,也還得藉助配套方法,箇中奧祕,除了製作的特定贗品絕對不能重複外,更重要的是,它必須經過「學術」包裝,然後挾帶在其它真古董中伺機脫穎而出。據了解,這類高檔贗品,過去主要透過展覽賣給有購藏實力的企業級買家,但隨著拍賣市場的興盛,近年來更熱衷藉由拍賣市場的平台,等待大魚上鉤。朋友私底下還跟我說,如果連拍賣公司的專家都認同他的文物可以上拍,又幹嘛要跟錢過不去。而且這種以小搏大的買賣,只要十次有一、二次得以如願,事實上就足夠吃香喝辣好幾年囉!
收藏古董或買賣古董誠然是一門很深、很深的學問,對於收藏者來說,用最少的錢買到自己喜歡的古董,原屬天經地義;但對於古董商來說,用最低的成本、賺取最多的利潤也屬人之常情。兩者之間,本來就有難以跨越的鴻溝。只是,收藏的本質既然是尋求心靈的美好饗宴,如果用不正當的手段獲取利益或收藏,那麼攫取的過程中也會產生一種無形怨念,而怨念如果持續累積,屆時受重傷的恐怕還是自己。總而言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唯有回歸收藏雅趣,才能為自己帶來無窮的快樂!
藝術或文化價值,孰輕孰重?
至今終於明瞭,原來朋友對老古董賣不掉的慨嘆,倒不是因為古董文物又老又舊沒人喜歡,而是古玩收藏家向來即有追逐稀有精品的蒐集癖好,以致多數人的獵珍目光,總是將關注焦點集中到與眾不同的獨特孤品,而忽略重覆性較高的制式古董遺物。舉例來說,台灣古董市場過去十餘年來,其實不乏出自漢代王侯等級墓葬的〈青玉榖紋大璧〉,這類青玉大璧若以學術考古的角度審視,無疑擁有等級頗高的禮制地位,但或許是這類大璧原屬陪葬明器,再加上每件大璧的視覺重覆性又高,因此一旦市場出現造型多樣的明清玉器,這類具有深厚文化價值的青玉大璧,也就不敵明清玉器的花俏多姿。也就是說,同樣是騰出一筆購藏預算,對於初入門的古董收藏者來說,當然會選擇題材變化較多樣,同時又不需太多文化知識詮釋的明清玉器。
收藏古董文物,到底該重文化價值?還是藝術價值?這不僅是可以討論的課題,而且最後的選擇標準,其實也無關是非對錯。只要選定後的價值取向能給自己帶來收藏愉悅,就可算是最佳的抉擇。但對於古董經營者來說則未必如此,因為古董買賣必須依賴不斷的買進賣出才能創造利潤,倘若高價買進的古董長期賣不出去,那麼對資金的調度不啻是一項沉重的負荷。因此,站在經營的角度思量,所謂進貨取向到底該偏重文化價值?還是藝術價值?除了經營者個人的好惡外,也許還得受制於收藏市場的多數選擇。據此看來,當初朋友對古董老是賣不掉的抱怨,或許是他對收藏市場的敏感度不夠機伶使然。
但事實好像又不是如此單純,原因是朋友既沒有被無情的市場淘汰,而且不過區區幾年光景,其身價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原來不是朋友不夠機伶,而是太過機巧;就在他對筆者抱怨的當下,其實心中早已擬定雙管齊下的作戰方針。事後了解,朋友敢情並不擔心老古董賣不掉,因為他深信,古董無論是藝術價值取向,抑或是文化價值取向,只要符合其中一項條件,長年的守株待兔之下,總會遇到喜歡它們的收藏家。事實上,與其說古董經營者永遠在觀望古董市場的藝術或文化價值之爭,倒不如說他們更擔心,準備出手的商品如果是既沒有藝術價值、也沒有文化價值的普通古董,那麼即使費盡三寸不爛之舌,恐怕也得不到收藏者的青睞。換句話說,從古董經營的角度看,古董的好壞與否,重點並不在它的藝術價值或文化價值,而是古董背後的有趣故事。
啥?古董商說故事也能賺大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君不見,古董商經常掛在嘴邊的甜言蜜語,總是:「這件東西我當年的進價是多貴,今天看在兄弟的份上,這件就便宜讓給你,但出去千萬不要跟別人說!」又如:「你看!這件玉雕觀音的法相多麼莊嚴慈悲,原先被一位上市公司的老闆請走,但我實在捨不得,最近才又費盡千辛萬苦地加價請回,今天特巧,我才剛從保險箱中取出來欣賞就被你遇上了;你看、你看,觀音好像在對著你微笑耶!好吧!就衝著你與觀音有緣的份上,兄弟今天不賺錢、也得便宜讓給你收藏了!」再如:「兄弟你瞧瞧,這件皮殼包漿都好到沒話說的良渚玉璧,前不久朋友缺錢才便宜讓給我,你說良渚文化距今已經好幾千年了,這個價錢平均算起來一年還不到1,000元台幣,真是太划算了。兄弟,你看看,真是不可多得的好東西啊,如果你真喜歡,今天就打個八折讓你帶走唄!」
貪便宜,一不小心成怨念
當然,說故事的技巧人人不同,而且善於察言觀色的古董商,往往會根據顧客的現場反應進行隨機應變。例如,當古董商拿出一件古董文物給客人欣賞時,如果來客是屬於自以為是、滔滔不絕的類型,那麼他們往往也會順著客人的說法,再添油加醋般地把對方捧上天。諸如:「哇!兄弟你好厲害啊!一眼就認出這是一件春秋戰國的老東西,你的眼光真是犀利,它的確是一件出土的……」又假設你對這件東西沒什麼反應,沉得住氣的古董商,也能夠不動聲色地一邊與你聊天,一邊再拿出東西來,不斷測試,直到抓到你的胃口為止。想當年,筆者就是在這般自我感覺良好的氛圍下,買了幾件到現在仍令自己悔恨不已的假東西。
而提起假東西,筆者那位從事古董生意的朋友,除了充分發揮辯才無礙的口條賣了不少東西,近年來更順著古董市場的流行風潮,憑著幾件機關算盡的高檔贗品,委實賺了不少大錢!所謂機關算盡的高檔贗品,主要是製作贗品時異常講究選料,而且有關書上所提及的鑑定要點,也都儘量想辦法一一克服。舉例來說,近十年來玉器市場人見人愛的子岡玉牌與圓雕動物,心思縝密的作偽集團,不僅會選用上等的和闐子料進行琢製,同時雕琢師傅也是萬中選一,以致所製作出的「孤品」幾乎看不出破綻。朋友甚至還曾自豪地說,如果一件贗品的工藝已經到了真假難辨的境界,收藏者又何必在意它的確切製作年代呢!言下之意是,如果東西已然足夠漂亮,而收藏家也付得起相對代價,又干局外人什麼事!
不過高檔贗品要能賣出大價錢,也還得藉助配套方法,箇中奧祕,除了製作的特定贗品絕對不能重複外,更重要的是,它必須經過「學術」包裝,然後挾帶在其它真古董中伺機脫穎而出。據了解,這類高檔贗品,過去主要透過展覽賣給有購藏實力的企業級買家,但隨著拍賣市場的興盛,近年來更熱衷藉由拍賣市場的平台,等待大魚上鉤。朋友私底下還跟我說,如果連拍賣公司的專家都認同他的文物可以上拍,又幹嘛要跟錢過不去。而且這種以小搏大的買賣,只要十次有一、二次得以如願,事實上就足夠吃香喝辣好幾年囉!
收藏古董或買賣古董誠然是一門很深、很深的學問,對於收藏者來說,用最少的錢買到自己喜歡的古董,原屬天經地義;但對於古董商來說,用最低的成本、賺取最多的利潤也屬人之常情。兩者之間,本來就有難以跨越的鴻溝。只是,收藏的本質既然是尋求心靈的美好饗宴,如果用不正當的手段獲取利益或收藏,那麼攫取的過程中也會產生一種無形怨念,而怨念如果持續累積,屆時受重傷的恐怕還是自己。總而言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唯有回歸收藏雅趣,才能為自己帶來無窮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