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佳士得春拍預報
香港佳士得春拍訂於5月24日至30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面對2011年秋拍以來拍賣市場的震盪整理以及全球經濟低迷,佳士得不敢大意,徵集不少文物佳品嚴陣以待。其中最為奪目突出者,首推一批來自文德爾伉儷珍藏的掐絲琺瑯器。
華彩熠然:文德爾伉儷珍藏掐絲琺瑯器專場
文德爾伉儷珍藏掐絲琺瑯器共30件,總估價逾4,000萬港元(以下幣值皆為港元),年代主要為清代17或18世紀,其中又以乾隆朝的器物居多。掐絲琺瑯是一種歷史悠久的金屬工藝,其製法是先將各色玻璃研磨成琺瑯料,再填施於預先用銅絲盤出並焊接於青銅或銅胎上的花紋框格內。低溫窯燒可將釉料黏固於胎體上,經打磨鍍金後,外觀華彩熠然。此類作品瑰麗多姿中見纖巧秀雅,華美繁縟卻又不失縝密嚴謹,為當時登峰造極的工藝造詣作了最佳的詮釋。
是次拍賣的點睛之作是一對清代18世紀〈掐絲琺瑯太平有象尊〉,預估價400萬∼600萬元。在佛教傳說中,靈象是剛毅、仁德和福壽的化身,故這類題材散見於各宮室殿宇。此次拍賣的太平有象尊乃配對之作,靈象各配轡頭、披掛,韉上以雲紋和海水江崖紋為地,其上飾龍紋,背上鎏金鞍上各馱一方尊。紫禁城養心殿東暖閣一對〈掐絲琺瑯太平有象尊〉,外觀與本拍品十分相似。本拍品流傳有緒,曾為英國前首相邱吉爾舊藏,並先後納入希臘船王歐納西斯及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瑪麗亞.卡拉絲(MariaCallas)的私人珍藏。
另外一件清乾隆〈掐絲琺瑯勾蓮八吉祥熏爐〉也頗引人矚目,預估價400萬∼600萬元。器形敦碩若此的多層八方掐絲琺瑯熏爐相當罕見,多為宮中用器。據載紫禁城乾清宮寶座前也有一對器形、大小、層級相若的熏爐。此類器物並非只作陳設裝飾之用,寒冬時節,宮中亦用之燒炭取暖。據文獻記載,每年農曆十一月一日起,宮中即可生火取暖,各人可依次按等領取相應的薪炭。
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專場
瓷器及工藝品一向是香港佳士得的強項,除了前述掐絲琺瑯專場,今回推出的瓷器、玉器材質重要作品亦讓人眼睛一亮。今舉數例以饗讀者。清乾隆〈粉青釉刻古銅器紋尊〉, 高3 8 . 7 厘米, 預估價2,500萬∼3,500萬元。瓶撇口,短頸,折肩,肩下歛收,內圈足。通體施粉青釉。由上至下共五層紋飾,頸、肩及腹下飾竊曲紋,腹部飾波曲紋,近足處飾垂葉紋。底青花書「大清乾隆年製」篆書款。
此器造型古樸俊雅, 釉色瑩潤,源自西周青銅器的紋飾充_分表現出乾隆皇帝好雅慕古的情懷。在《西清古鑑》中收錄的青銅器亦有數例與此器雷同,應為乾隆帝好古靈感之泉源所在。乾隆曾敕撰《西清古鑑》、《西清續鑑甲編》、《西清續鑑乙編》、《寧壽鑑古》等西清四鑑圖錄,收錄了4,000多件青銅器,反映其對青銅器的重視和喜愛。此器原為慶親王奕劻長子、乾隆皇帝玄孫愛新覺羅載振之舊藏;後為日本明治皇后、大正皇太后昭憲收藏,遞藏史相當清晰顯赫。
清雍正〈鬥彩龍鳳穿花紋梅瓶〉,高41.2厘米,預估價800萬∼1,000萬元。瓶唇口,短頸,豐肩,肩下漸斂,近足處微撇,圈足。通體鬥彩繪紋飾。短頸處繪蕉葉紋一周,頸肩處繪四組花卉紋,肩飾如意雲頭,足牆飾蓮瓣紋。器腹通景繪龍鳳遊弋於牡丹花叢中,龍張牙舞爪,怒目圓瞪,身形矯健;鳳展翅欲飛,花枝舒展相纏,花開嬌豔。此器原係仿宣德鬥彩瓷器而成,造型端莊,紋飾精細,繁而不亂。雍正朝鬥彩器製作嚴謹,所仿明朝瓷器均不帶款,不僅釉彩比前朝豔麗,諸色更有濃淡深淺之別,釉上施彩工整,幾乎沒有一筆超出框線,甚為難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件帶蓋,同樣無款,乾隆朝的〈龍鳳穿花紋梅瓶〉,紋飾與此器如出一轍。
晚商〈青銅獸面紋爵〉,高19.7厘米,預估價50萬∼80萬元。爵前有流,後有三角形尾,圓深腹,圜底,下承三稜狀足。腹部一側有龍首,流末端有兩枝傘形柱,立柱上刻雲紋,腹部為變形獸面紋, 內側鑄「使」圖形文字。爵是中國最早出現的青銅禮器,《說文.鬯部》曰:「爵,禮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爵也就是古代的飲酒器,相當於後世的酒杯。青銅象徵著權力之源,也是身分的象徵,商周時期的貴族飲酒依循著十分嚴格的制度規定。在《禮記.禮器》中記載:「貴者獻以爵,賤者獻以散。尊者舉觶,卑者舉角。」由此可見貴族們使用的酒杯依身分高低貴賤而有嚴格的區別,只有身分最高的貴族才能使用銅爵。此爵古樸典雅,原為巴黎羅浮宮博物館繪畫部策展人、法國藝術作家勒內.于格(Rene Huyghe,1906∼1997)舊藏。
華彩熠然:文德爾伉儷珍藏掐絲琺瑯器專場
文德爾伉儷珍藏掐絲琺瑯器共30件,總估價逾4,000萬港元(以下幣值皆為港元),年代主要為清代17或18世紀,其中又以乾隆朝的器物居多。掐絲琺瑯是一種歷史悠久的金屬工藝,其製法是先將各色玻璃研磨成琺瑯料,再填施於預先用銅絲盤出並焊接於青銅或銅胎上的花紋框格內。低溫窯燒可將釉料黏固於胎體上,經打磨鍍金後,外觀華彩熠然。此類作品瑰麗多姿中見纖巧秀雅,華美繁縟卻又不失縝密嚴謹,為當時登峰造極的工藝造詣作了最佳的詮釋。
是次拍賣的點睛之作是一對清代18世紀〈掐絲琺瑯太平有象尊〉,預估價400萬∼600萬元。在佛教傳說中,靈象是剛毅、仁德和福壽的化身,故這類題材散見於各宮室殿宇。此次拍賣的太平有象尊乃配對之作,靈象各配轡頭、披掛,韉上以雲紋和海水江崖紋為地,其上飾龍紋,背上鎏金鞍上各馱一方尊。紫禁城養心殿東暖閣一對〈掐絲琺瑯太平有象尊〉,外觀與本拍品十分相似。本拍品流傳有緒,曾為英國前首相邱吉爾舊藏,並先後納入希臘船王歐納西斯及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瑪麗亞.卡拉絲(MariaCallas)的私人珍藏。
另外一件清乾隆〈掐絲琺瑯勾蓮八吉祥熏爐〉也頗引人矚目,預估價400萬∼600萬元。器形敦碩若此的多層八方掐絲琺瑯熏爐相當罕見,多為宮中用器。據載紫禁城乾清宮寶座前也有一對器形、大小、層級相若的熏爐。此類器物並非只作陳設裝飾之用,寒冬時節,宮中亦用之燒炭取暖。據文獻記載,每年農曆十一月一日起,宮中即可生火取暖,各人可依次按等領取相應的薪炭。
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專場
瓷器及工藝品一向是香港佳士得的強項,除了前述掐絲琺瑯專場,今回推出的瓷器、玉器材質重要作品亦讓人眼睛一亮。今舉數例以饗讀者。清乾隆〈粉青釉刻古銅器紋尊〉, 高3 8 . 7 厘米, 預估價2,500萬∼3,500萬元。瓶撇口,短頸,折肩,肩下歛收,內圈足。通體施粉青釉。由上至下共五層紋飾,頸、肩及腹下飾竊曲紋,腹部飾波曲紋,近足處飾垂葉紋。底青花書「大清乾隆年製」篆書款。
此器造型古樸俊雅, 釉色瑩潤,源自西周青銅器的紋飾充_分表現出乾隆皇帝好雅慕古的情懷。在《西清古鑑》中收錄的青銅器亦有數例與此器雷同,應為乾隆帝好古靈感之泉源所在。乾隆曾敕撰《西清古鑑》、《西清續鑑甲編》、《西清續鑑乙編》、《寧壽鑑古》等西清四鑑圖錄,收錄了4,000多件青銅器,反映其對青銅器的重視和喜愛。此器原為慶親王奕劻長子、乾隆皇帝玄孫愛新覺羅載振之舊藏;後為日本明治皇后、大正皇太后昭憲收藏,遞藏史相當清晰顯赫。
清雍正〈鬥彩龍鳳穿花紋梅瓶〉,高41.2厘米,預估價800萬∼1,000萬元。瓶唇口,短頸,豐肩,肩下漸斂,近足處微撇,圈足。通體鬥彩繪紋飾。短頸處繪蕉葉紋一周,頸肩處繪四組花卉紋,肩飾如意雲頭,足牆飾蓮瓣紋。器腹通景繪龍鳳遊弋於牡丹花叢中,龍張牙舞爪,怒目圓瞪,身形矯健;鳳展翅欲飛,花枝舒展相纏,花開嬌豔。此器原係仿宣德鬥彩瓷器而成,造型端莊,紋飾精細,繁而不亂。雍正朝鬥彩器製作嚴謹,所仿明朝瓷器均不帶款,不僅釉彩比前朝豔麗,諸色更有濃淡深淺之別,釉上施彩工整,幾乎沒有一筆超出框線,甚為難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件帶蓋,同樣無款,乾隆朝的〈龍鳳穿花紋梅瓶〉,紋飾與此器如出一轍。
晚商〈青銅獸面紋爵〉,高19.7厘米,預估價50萬∼80萬元。爵前有流,後有三角形尾,圓深腹,圜底,下承三稜狀足。腹部一側有龍首,流末端有兩枝傘形柱,立柱上刻雲紋,腹部為變形獸面紋, 內側鑄「使」圖形文字。爵是中國最早出現的青銅禮器,《說文.鬯部》曰:「爵,禮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爵也就是古代的飲酒器,相當於後世的酒杯。青銅象徵著權力之源,也是身分的象徵,商周時期的貴族飲酒依循著十分嚴格的制度規定。在《禮記.禮器》中記載:「貴者獻以爵,賤者獻以散。尊者舉觶,卑者舉角。」由此可見貴族們使用的酒杯依身分高低貴賤而有嚴格的區別,只有身分最高的貴族才能使用銅爵。此爵古樸典雅,原為巴黎羅浮宮博物館繪畫部策展人、法國藝術作家勒內.于格(Rene Huyghe,1906∼1997)舊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