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市場的前進主力
最近一、二年來,無論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乃至台灣,拍賣公司有如雨後春筍般一家接著一家冒出。從表面看來,各地拍賣公司接踵成立的事實,似乎反映了古董市場的交易火熱;但弔詭的是,熟諳古董交易運作的行家或藏家們心中應該都很清楚,眼下的市道趨勢其實已然出現由火熱轉趨冷淡的跡象。筆者以為,這種看似矛盾的市場反差,無疑說明了市場交易模式面臨變革!
所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在以前,若說某些古董行家手中握有頂級古董,當遇到出得起價錢的買家,並且也向買家展示該件古董時,或許其內心的終極目的是想藉由展示,誘使買家心動而詢價,且最好能順利地賣出;但如今,有些古董行家好不容易獲得一件頂級古董,縱使同樣遇到出得起價錢的買家,並且也向買家展示了該件頂級古董,然而此時此刻,古董行家內心所想的,或許已不是希冀能在當下賣出這件精品,而是藉由「分享」的動作,不著痕跡地推銷這件古董物件的重要性云云,又假設觀者真有購藏的意願,或許行家則會欲拒還迎,讓各方有興趣的買家到拍賣市場一見真章。換句話說,對於頂級古董珍品,今日部分古董行家只願「分享」,骨子裡卻希望有興趣的諸方買家直接到拍賣場舉牌競投的交易模式,這正是筆者前述的交易變革。
也許有人不免會質疑,部分古董行家將手中珍品丟向拍賣市場,其意欲藉競投的氛圍、大舉提高獲利的可能,難道聰明如許的買家不能知曉?有關這點,筆者的個人觀察是,買家當然心知肚明地了解賣家此舉無非是想藉拍賣競投擴大自己的利基。但知道是一回事,在大勢所趨之下,只能如「周瑜打黃蓋」般: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原因是,現在的買家,至少大部分的買家,他們購藏古董的動機,除了個人興趣喜好外,其實或多或少隱含了「投資獲利」的想望。而從投資獲利方面考量,若想降低出錯的機率,直接選擇有來源或有出處的「明星」標的,大概就是最快速的終南捷徑。於是上拍賣市場買東西,明知可能會多花一些銀兩,但在明確來源的「擔保」下,買家或多或少也就釋懷了。
面對如此詭譎的交易變革,手中握有頂級古董的行家,在拍賣公司激增的市場態勢下,一方面既會成為各家拍賣公司亟欲討好的對象,其可茲叫牌的話語權也就日益重要;另一方面,手中握有頂級古董的行家,在待價而沽的預期心理下,若非透過拍賣模式,自然也就會有愈趨惜售的可能。除此之外,若從拍賣公司的角度思量,往昔一向能締造高價、而往往以「買方市場」自居的拍賣公司,未來在市場大餅不增反減、搶食的新興拍賣公司又快速增加的情勢下,買方市場的優勢,或許有可能逐漸反轉為賣方市場。也就是說,在僧多粥少的無情競爭下,拍賣公司為求生存,未來各種光怪陸離的「配套」手法,極可能一招接著一招使出,屆時拍賣公司所比的,將不是誰的獲利多,而是誰能繼續撐下去。
矛盾是一種很奇怪的力量,一種是銳不可擋的進攻力量;另一種卻又是萬夫莫敵的防衛能力,在兩種力量的激盪下,誰能真正獲利?那就要看誰能以真正睿智、洞燭機先了。
所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在以前,若說某些古董行家手中握有頂級古董,當遇到出得起價錢的買家,並且也向買家展示該件古董時,或許其內心的終極目的是想藉由展示,誘使買家心動而詢價,且最好能順利地賣出;但如今,有些古董行家好不容易獲得一件頂級古董,縱使同樣遇到出得起價錢的買家,並且也向買家展示了該件頂級古董,然而此時此刻,古董行家內心所想的,或許已不是希冀能在當下賣出這件精品,而是藉由「分享」的動作,不著痕跡地推銷這件古董物件的重要性云云,又假設觀者真有購藏的意願,或許行家則會欲拒還迎,讓各方有興趣的買家到拍賣市場一見真章。換句話說,對於頂級古董珍品,今日部分古董行家只願「分享」,骨子裡卻希望有興趣的諸方買家直接到拍賣場舉牌競投的交易模式,這正是筆者前述的交易變革。
也許有人不免會質疑,部分古董行家將手中珍品丟向拍賣市場,其意欲藉競投的氛圍、大舉提高獲利的可能,難道聰明如許的買家不能知曉?有關這點,筆者的個人觀察是,買家當然心知肚明地了解賣家此舉無非是想藉拍賣競投擴大自己的利基。但知道是一回事,在大勢所趨之下,只能如「周瑜打黃蓋」般: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原因是,現在的買家,至少大部分的買家,他們購藏古董的動機,除了個人興趣喜好外,其實或多或少隱含了「投資獲利」的想望。而從投資獲利方面考量,若想降低出錯的機率,直接選擇有來源或有出處的「明星」標的,大概就是最快速的終南捷徑。於是上拍賣市場買東西,明知可能會多花一些銀兩,但在明確來源的「擔保」下,買家或多或少也就釋懷了。
面對如此詭譎的交易變革,手中握有頂級古董的行家,在拍賣公司激增的市場態勢下,一方面既會成為各家拍賣公司亟欲討好的對象,其可茲叫牌的話語權也就日益重要;另一方面,手中握有頂級古董的行家,在待價而沽的預期心理下,若非透過拍賣模式,自然也就會有愈趨惜售的可能。除此之外,若從拍賣公司的角度思量,往昔一向能締造高價、而往往以「買方市場」自居的拍賣公司,未來在市場大餅不增反減、搶食的新興拍賣公司又快速增加的情勢下,買方市場的優勢,或許有可能逐漸反轉為賣方市場。也就是說,在僧多粥少的無情競爭下,拍賣公司為求生存,未來各種光怪陸離的「配套」手法,極可能一招接著一招使出,屆時拍賣公司所比的,將不是誰的獲利多,而是誰能繼續撐下去。
矛盾是一種很奇怪的力量,一種是銳不可擋的進攻力量;另一種卻又是萬夫莫敵的防衛能力,在兩種力量的激盪下,誰能真正獲利?那就要看誰能以真正睿智、洞燭機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