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雙年展美術館趨勢討論
由台北當代藝術中心(簡稱TCAC)所舉辦的論壇雙年展第三場論壇,論壇主題定為「新文化政治中的美術館趨勢:使命、功能與未來」,除了延續論壇雙年展直接對話性,更直觀的切入剖析藝術政治、機制進行游擊反思。10月17日論壇原官方出席名單包含北美館館長吳光庭、當代館館長石瑞仁、台北市文化局局長謝小韞等人,後列席的官方代表僅文建會三處副處長游淑靜,使原先讓藝術界與官方進行意見溝通的美意頓時造成缺憾。
台灣美術館面臨了一個當代困境,公立美術館缺乏「公共性」使命的自覺,以政治思維布局文化政策,策展經費的分配失衡,挾持人次、票房迷思推諉在地美感經驗、書寫的責任。TCAC協會理事長徐文瑞除重申對於美術館票房化、商業化疑慮,以及文化政策疲軟甚至無形的質疑,提及10月16日論壇中德國萊比錫當代藝廊(Galerie für Zeitgenössische Kunst Leipzig, GfZK)館長史黛能(Barbara Steiner)所闡述的德國經驗,德國公、私立美術館同樣面臨「誘惑」,銀行、企業與商業畫廊以資金做為籌碼,提出交換計畫換取美術館身分背書的正當性,德國美術館不排除與商業機構合作,但以合約方式讓一切的交換公開透明能被審視,此可做為台灣美術館處裡相關策展的借鏡。
與會藝術家陳界仁維持8月底在北美館個展開幕記者會上的觀點,提出台灣文化政策、想像為何的疑問?文化政策永遠淪為歐美加盟店邏輯,策展則直接引用歐美封包展覽,美術館成為另類的「加工廠」。文化政策的不透明與毫無對話窗口,以偽民主、偽邏輯讓文化政策淪為被政客與官僚操弄,他鼓勵藝術界勇於建立參與式民主,扭轉藝術界在文化政策上的弱勢。論壇也提出幾項共識傳達給文建會游副處長,包含藝術策展人才斷層與培養預算的欠缺,以及對於替代、另類空間藝廊運作補助辦法設置可能性等討論,但由官方代表出席率來看,藝術界真實的聲音要傳達到主事者耳中,仍面臨重重考驗。
藝術家陳界仁於論壇雙年展上發言,左為TCAC協會理事長徐文瑞。
台灣美術館面臨了一個當代困境,公立美術館缺乏「公共性」使命的自覺,以政治思維布局文化政策,策展經費的分配失衡,挾持人次、票房迷思推諉在地美感經驗、書寫的責任。TCAC協會理事長徐文瑞除重申對於美術館票房化、商業化疑慮,以及文化政策疲軟甚至無形的質疑,提及10月16日論壇中德國萊比錫當代藝廊(Galerie für Zeitgenössische Kunst Leipzig, GfZK)館長史黛能(Barbara Steiner)所闡述的德國經驗,德國公、私立美術館同樣面臨「誘惑」,銀行、企業與商業畫廊以資金做為籌碼,提出交換計畫換取美術館身分背書的正當性,德國美術館不排除與商業機構合作,但以合約方式讓一切的交換公開透明能被審視,此可做為台灣美術館處裡相關策展的借鏡。
與會藝術家陳界仁維持8月底在北美館個展開幕記者會上的觀點,提出台灣文化政策、想像為何的疑問?文化政策永遠淪為歐美加盟店邏輯,策展則直接引用歐美封包展覽,美術館成為另類的「加工廠」。文化政策的不透明與毫無對話窗口,以偽民主、偽邏輯讓文化政策淪為被政客與官僚操弄,他鼓勵藝術界勇於建立參與式民主,扭轉藝術界在文化政策上的弱勢。論壇也提出幾項共識傳達給文建會游副處長,包含藝術策展人才斷層與培養預算的欠缺,以及對於替代、另類空間藝廊運作補助辦法設置可能性等討論,但由官方代表出席率來看,藝術界真實的聲音要傳達到主事者耳中,仍面臨重重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