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博的萎縮或憧憬

當世博台灣館確定落腳新竹後,中國上海也在10月世博閉幕後進入「後世博」時代。世博園內確定保留的場館僅有「一軸四館」,除了世博園區內各場館的去向成為焦點,「後世博」時代的建築、經濟各方面理念將會引發怎樣的思考與實質效應,則越來越為各界人士所重視。隨著世博會結束,大量基礎建設工程收工,上海市的固定資產投資迅速縮小,上海將進入「後世博」經濟低潮,甚至出現房價泡沫化危機。以日本為例,1970年代大阪世博促進了經濟高速增長,但失去「世博」的經濟引領力量後,在美國貿易赤字擴大的背景下,日本出口驟減,進入了經濟低潮期。然而「世博」仍為上海帶來新觀念的觸媒,如對於「排隊」意識等人民素養的提升、綠建築環保概念的引入、創意產業契機的典範等,仍讓首次舉辦「世博」的上海,擁有看見世界最尖端團隊平台的機會,累積隱性的國際視野與文化效應。

後世博的萎縮或憧憬
廣受好評的英國館種子於世博會閉幕後拆下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