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點點燃
證大當代藝術陳列館從去年9月開始營運起,已接連舉辦數個國外藝術家的小型個展。胡特納(Per Hüttner)在2008年證大舉辦的「藝術生活366項目」中已有合作,這次推出的「比未知多一點」個展,據說靈感來自於柏格森(Henri Bergson)和莊子的思想。展廳中,陳列了三塊鵝卵石,被譽為整個作品的核心,但這些預示著改革和建設的典型小道具,卻被單獨封閉在一個個博物館式的玻璃箱內。黑色懸掛線條和四個典型人物的影像試圖營造出一種流動的空間感。
相較於胡特納作品的複雜晦澀,由瑞士伯恩藝術館藝術及營運總監皮洛特(Philippe Pirotte)所策畫的展覽「其他房間」,卻是簡練中傳達著清晰,提供另一種美學體驗。參展的格律(Martin Creed)、費胥利與懷斯(Peter Fischli & David Weiss)、派普爾(Adrian Piper)和加希亞(Dora García)的四件作品,分別放在民生美術館的四個展廳內。在內容和結構上,這四件不同的作品都展現出簡單的重複和一致性,展廳空間變化被暴露無疑。
在空盪盪的展廳內,以每五秒間隔時間不斷重複開啟和關閉的燈光,用光影不斷重複描繪這個房間,在冷漠中透出殘忍。這是英國藝術家格律創作於2000年的227號作品《不停開關的燈》,在獲得2001年「泰納獎」(Turner Prize)時爭端頗多。然而格律認為:「我的作品是關於重複,這種形式令人感到熟悉而舒服,世界很複雜,所以那些不斷重複發生的事物會讓我們感到很可靠而舒服,就像樓梯旁的扶手一樣。」同樣是空無一物的展廳,聽到有人在隨著巴哈協奏曲吹口哨。這是目前生活在柏林的女藝術家派普爾創作於1970年的作品《巴哈吹口哨》(Bach Whistled)。她分別用D小調、A小調和C大調,伴隨巴哈的協奏曲吹口哨。開始時,聲音有力、清晰、準確但隨著表演持續,口哨聲越來越弱且音調逐漸變低,更像哀傷的吱吱聲,如此持續了45分鐘。藝術家加希亞習慣在不破壞空間的基礎上,透過微小的改變讓整個展廳變換感知體驗。這次她留在牆上的《金色箴言》(Golden Sentences)內容是:「不是過去而是未來,決定了現在」。費胥利與懷斯的組合常被縮寫為「費胥利/懷斯」(Fischli/Weiss),這次展出他們1987年的影像作品《事物之道》(Der Lauf der Dinge)。
雖然西方藝術影響並進入中國已有數個世紀,而在意識形態、商業、純藝術中卻涵蓋不同的動機和目的。提到西方的影響,就上海目前畫廊從業人員中,至少有10%是西方人,他們大多是高層角色,策展人、畫廊主持、藝術總監、評論者等,在很大程度上掌控著藝術生態的發展變化,這種影響雖沒有1990年代初來的猛烈,卻是另一種根深蒂固慢慢滲透。文末介紹一個由一群熟識上海的老外創辦不久的「燃點」網站(網址◎www.randian-online.com),他們希望以文化批評看中國當代文化。
相較於胡特納作品的複雜晦澀,由瑞士伯恩藝術館藝術及營運總監皮洛特(Philippe Pirotte)所策畫的展覽「其他房間」,卻是簡練中傳達著清晰,提供另一種美學體驗。參展的格律(Martin Creed)、費胥利與懷斯(Peter Fischli & David Weiss)、派普爾(Adrian Piper)和加希亞(Dora García)的四件作品,分別放在民生美術館的四個展廳內。在內容和結構上,這四件不同的作品都展現出簡單的重複和一致性,展廳空間變化被暴露無疑。
加希亞Dora García│金色箴言(成功的生活) 2004 鑄銅 63x56x34cm
在空盪盪的展廳內,以每五秒間隔時間不斷重複開啟和關閉的燈光,用光影不斷重複描繪這個房間,在冷漠中透出殘忍。這是英國藝術家格律創作於2000年的227號作品《不停開關的燈》,在獲得2001年「泰納獎」(Turner Prize)時爭端頗多。然而格律認為:「我的作品是關於重複,這種形式令人感到熟悉而舒服,世界很複雜,所以那些不斷重複發生的事物會讓我們感到很可靠而舒服,就像樓梯旁的扶手一樣。」同樣是空無一物的展廳,聽到有人在隨著巴哈協奏曲吹口哨。這是目前生活在柏林的女藝術家派普爾創作於1970年的作品《巴哈吹口哨》(Bach Whistled)。她分別用D小調、A小調和C大調,伴隨巴哈的協奏曲吹口哨。開始時,聲音有力、清晰、準確但隨著表演持續,口哨聲越來越弱且音調逐漸變低,更像哀傷的吱吱聲,如此持續了45分鐘。藝術家加希亞習慣在不破壞空間的基礎上,透過微小的改變讓整個展廳變換感知體驗。這次她留在牆上的《金色箴言》(Golden Sentences)內容是:「不是過去而是未來,決定了現在」。費胥利與懷斯的組合常被縮寫為「費胥利/懷斯」(Fischli/Weiss),這次展出他們1987年的影像作品《事物之道》(Der Lauf der Dinge)。
雖然西方藝術影響並進入中國已有數個世紀,而在意識形態、商業、純藝術中卻涵蓋不同的動機和目的。提到西方的影響,就上海目前畫廊從業人員中,至少有10%是西方人,他們大多是高層角色,策展人、畫廊主持、藝術總監、評論者等,在很大程度上掌控著藝術生態的發展變化,這種影響雖沒有1990年代初來的猛烈,卻是另一種根深蒂固慢慢滲透。文末介紹一個由一群熟識上海的老外創辦不久的「燃點」網站(網址◎www.randian-online.com),他們希望以文化批評看中國當代文化。
胡特納Per Hüttner│比未知多一點(局部)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