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Auction:給藝術投資者的忠告

《Art+Auction》,今年的年度特別企劃當中有一篇文章訪問了兩位原本在華爾街金融產業工作,但後來因緣際會轉行成為畫商的財經專家芒欽(Robert Munchin,在1990年之前,他曾為美國高盛(Goldman Sachs)公司合夥人、紐約證券交易所所長,現為曼哈頓「L&M」畫廊負責人,以經營戰後與當代藝術名家為主)與艾德曼(Asher Edelman,現為Edelman Arts Inc主持人),兩人談論了對於藝術投資的態度及近期的市場觀察,當中有些觀念或許值得參考。

有趣的是,雖然兩人都是畫商,但他們皆認為自己首要是「藝術鑑賞家」,而「透過買賣作品獲得利潤」則反倒是他們次要的「專長」。例如對芒欽來說,一件作品並不只是一個「可以讓他獲利10%至15%的物件(object)」,而談到藝術投資,不管是以收藏家或畫商的身分進場,他第一個考慮的問題一定是:「自己有多喜愛這件作品?」其二是,作品的價格是否為自己所能負擔?接著他會試著評估有了這件作品,是否會讓他的人生變的更美好?簡而言之,出手購買或競標的最根本原因,一定是基於對作品本身的喜愛。

再者,芒欽認為:購買作品不能只看近利,或依據「潮流」,而是需要有自身的價值判斷。艾德曼也提到,雖然拍賣公司有時會對拍品提出特定金額擔保,做出一定要拍出的保證(如未拍出,拍賣公司即會自行吸收買進),許多人也認為既然拍賣公司可做這樣的承諾,此拍品的價格必定是公道的,然而他認為若有這樣的想法,實際上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這樣的委託保證也是拍賣公司「創造新價值」的策略手法之一(拍賣公司終究考量的是商業而非藝術),而此以價錢來衡量的價值,通常並不一定是正確的/等同於作品的美學價值或能代表其藝術史上作品的重要性。

而不論大環境的時機好壞,在藝術作品買賣的過程中,不論是何等的高手、專家仍不免會產生誤判或犯錯,但芒欽認為:「承認錯誤,記取教訓後放手向前行、重頭再來」是必須的心態,不管在交易或是人生的路上,「行動」總是比害怕、畏縮、或只是駝鳥心態的祈禱事情能夠好轉,來得有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