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製造,在地流放
皇帝 :「蘇燦,你有什麼要求?你真的沒話跟朕說?」
蘇乞兒 :「有什麼好說的,走囉。」
皇帝:「你丐幫弟子幾千萬,你一天不解散,叫朕怎安心?」
蘇乞兒 :「丐幫有多少弟子,不是由我決定,而是由你決定的!如果你真的英明神武,使得國泰民安,鬼才願意當乞丐哩。」
—《武狀元蘇乞兒》(1993,周星馳主演,袁和平導演)
上月8日,「明日博物館」籌備長達三年、由MVRDV事務館策畫的「垂直村落」展,在新開放的中山創意基地URS21落幕。本展覽中以大量資料、數據討論過去十年來,亞洲城市與人口結構的爆炸發展,高度密集的人口導致巨型樓群攻擊都市的現象,此展除了以大量模型、創意記錄過程,築構出建築師對未來住宅「垂直村落」的想像外,大量研究數據也顯示當前城市的成長狀態。在二樓「未完成之台北城市生活想望」展區中,牆上投映著幾組不同的家庭,他們在鏡頭前分享自己所希望的居住夢想,但是這樣的夢想在目前的社會結構下,都有每個人必須退讓的「大部分」因素,其中一組家庭因為附有停車位的房屋太過昂貴,寧願每日以機車接駁的方式來回停車場與住家,年輕太太說出了住在都市中大部分人的心聲:能買得起房子就不錯了,沒辦法想這麼多。
距離「垂直村落」展步行不到15分鐘的光點台北「拉美影展」,也在此展結束前兩天閉幕。與台灣在地球表面上幾乎呈現180度背對背方位的拉丁美洲,除了是一塊必須繞過大半地球才能抵達的他方,我們對這塊大陸的文化、社會的了解也尚待深入。本次影展片單中,除了大量觀察拉美社會、貧富懸殊現象的紀錄片之外,幾部劇情影片也以拉美的經濟、移工現象為題,以鏡頭帶出玻利維亞、墨西哥人民因貧瘠的環境,被迫走險偷渡到鄰國從事非法打工。墨西哥紀錄片導演哈格曼(Carlos Hagerman)與魯佛(Juan Carlos Rulfo)將鏡頭轉回到移工們留在家鄉的親人,這部《留下的人》(Those who Remain)幾乎像是攝影家張乾琦在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中的系列作品「偷渡客」的動態影像版本。同一個週末,由一群遊民攝影師作品、當代漂泊協會籌畫的「窮忙年代攝影展」在城中藝術街區開幕。2008年,幾位成員在沒有資金物質的支援中創立「遊民攝影家工作坊」,並在同年舉辦「底層流動:流浪的視界」攝影展,2010年成立了「當代漂泊」團隊,推動底層發聲的媒體實踐。遊民攝影班成立迄今已經第四個年頭,成員包括街友、經濟弱勢者、收入僅能住在鐵皮屋內的勞動者……他們以協會提供的簡易相機,拍下真實的遊民生活。這群遊民中不乏大學畢業者,但因為產業結構的改變等因素,而被迫餐風露宿,或成為生活極不穩定的派遣工。結束了華麗的建國百年,在新元年之初的台北各處,不約而同地出現對人民成為「在地候鳥」的展覽討論,提醒我們必須再次思考這些「社會製造」的城市病徵。
蘇乞兒 :「有什麼好說的,走囉。」
皇帝:「你丐幫弟子幾千萬,你一天不解散,叫朕怎安心?」
蘇乞兒 :「丐幫有多少弟子,不是由我決定,而是由你決定的!如果你真的英明神武,使得國泰民安,鬼才願意當乞丐哩。」
—《武狀元蘇乞兒》(1993,周星馳主演,袁和平導演)
上月8日,「明日博物館」籌備長達三年、由MVRDV事務館策畫的「垂直村落」展,在新開放的中山創意基地URS21落幕。本展覽中以大量資料、數據討論過去十年來,亞洲城市與人口結構的爆炸發展,高度密集的人口導致巨型樓群攻擊都市的現象,此展除了以大量模型、創意記錄過程,築構出建築師對未來住宅「垂直村落」的想像外,大量研究數據也顯示當前城市的成長狀態。在二樓「未完成之台北城市生活想望」展區中,牆上投映著幾組不同的家庭,他們在鏡頭前分享自己所希望的居住夢想,但是這樣的夢想在目前的社會結構下,都有每個人必須退讓的「大部分」因素,其中一組家庭因為附有停車位的房屋太過昂貴,寧願每日以機車接駁的方式來回停車場與住家,年輕太太說出了住在都市中大部分人的心聲:能買得起房子就不錯了,沒辦法想這麼多。
距離「垂直村落」展步行不到15分鐘的光點台北「拉美影展」,也在此展結束前兩天閉幕。與台灣在地球表面上幾乎呈現180度背對背方位的拉丁美洲,除了是一塊必須繞過大半地球才能抵達的他方,我們對這塊大陸的文化、社會的了解也尚待深入。本次影展片單中,除了大量觀察拉美社會、貧富懸殊現象的紀錄片之外,幾部劇情影片也以拉美的經濟、移工現象為題,以鏡頭帶出玻利維亞、墨西哥人民因貧瘠的環境,被迫走險偷渡到鄰國從事非法打工。墨西哥紀錄片導演哈格曼(Carlos Hagerman)與魯佛(Juan Carlos Rulfo)將鏡頭轉回到移工們留在家鄉的親人,這部《留下的人》(Those who Remain)幾乎像是攝影家張乾琦在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中的系列作品「偷渡客」的動態影像版本。同一個週末,由一群遊民攝影師作品、當代漂泊協會籌畫的「窮忙年代攝影展」在城中藝術街區開幕。2008年,幾位成員在沒有資金物質的支援中創立「遊民攝影家工作坊」,並在同年舉辦「底層流動:流浪的視界」攝影展,2010年成立了「當代漂泊」團隊,推動底層發聲的媒體實踐。遊民攝影班成立迄今已經第四個年頭,成員包括街友、經濟弱勢者、收入僅能住在鐵皮屋內的勞動者……他們以協會提供的簡易相機,拍下真實的遊民生活。這群遊民中不乏大學畢業者,但因為產業結構的改變等因素,而被迫餐風露宿,或成為生活極不穩定的派遣工。結束了華麗的建國百年,在新元年之初的台北各處,不約而同地出現對人民成為「在地候鳥」的展覽討論,提醒我們必須再次思考這些「社會製造」的城市病徵。
追影│落難神、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