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珍禽庇護所
紐約時報新視界
The New York Times
All Texts and Photos Provided by The New York Times Syndicate Used with Permission
講義開闢「紐約時報新視界」這個專輯,收錄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新聞機構——紐約時報近日特別精彩且具啟發性的篇章,分為時事、新知、科技、教育、人物、藝術、旅遊等單元,相信使我們對整個世界的趨勢,有更完整更清晰的了解。
此外,紐約時報有不少充滿人性關懷的文章,令人讀後熱淚盈眶,這是特別要跟讀者分享的。
這裏有近四百張嗷嗷待哺的嘴
美國加州聖塔克魯茲山風光秀麗,豪宅群集,山腰一幢六房民房的門口卻懸吊著一個小小的牌子,上頭寫著:珍禽庇護所。
打開後院的門,你立刻就會發現這幢房子的與眾不同。鄰宅大多建有泳池與網球場,這裏的院子卻有三十五間造形各異的大鳥舍,如地中海聚落一般繞著主屋。
大約十五年前,米雪兒‧拉芬無意間在路邊救起一隻受傷的鴿子,從此對生命、對鳥類的態度起了劇變。
當時她救起的是一隻白鴿,也就是婚禮經常釋放以做為愛與忠誠之象徵的鳥─因為白鴿與許多鳥類一樣,畢生與同一伴侶相依。
曾在矽谷擔任高階主管的拉芬從此迷戀上了鳥。拉芬現年六十三歲,博學多聞,具有史丹佛商學院碩士學位,當年(一九八○年代中葉)同班同學中,除了她以外只有三名女性。
拉芬原本心腸就極為柔軟,她收養受虐、傷殘或無人願意照顧的鳥類,同時說服自己:「我不收留,就沒有人會收留。」失去飛行能力的吸蜜鸚鵡、怪模怪樣的非洲鶴、會用髒話罵人的紅額亞馬遜鸚鵡……統統都是她收容的孤兒。
從對鳥禽一無所知,到現在無怨無悔支付獸醫帳單,拉芬只希望她收容的鳥兒恢復身體與精神健康。
她知道成雙成對的鳥更健康、更快樂,所以積極替每一隻鳥找一隻「翻版」。有回一隻綠頸雉鳩意外死亡,牠的配偶哀啼不絕,拉芬為了安撫牠,四處設法替牠尋找新配偶,這才發現原來她照顧的許多鳥類─包括綠頸雉鳩在內,正因氣候變化與棲息地遭到破壞而數量遽減。
拉芬當下決定以更專業的方式管理她的珍禽庇護所,不再心軟隨意收養小鳥,在敏感的繁殖時期也不許外人入園參觀。她將臥室改成辦公室,在鳥舍加裝監視閉路電視,本為車庫的空間現在放了孵化器與緊急醫療設備。
她更進一步成立非營利組織,召募六十三位各有所長的志工,協力保護瀕危鳥種。
截至二○一四年秋天,拉芬總計收養了三百六十二隻吱吱喳喳的珍禽,含括三十四個品種,其中六種面臨滅絕危機。
不過她的努力已經收到成效,目前庇護所有五隻新生的綠頸雉鳩,其中有兩隻由拉芬照養,另外三隻則是母鳥與公鳥親自撫養。美國養鳥學會前會長鄧肯指出,親自哺育幼鳥對圈養的瀕危鳥類而言是了不起的成就,更何況綠頸雉鳩對於養育後代一事格外苛求講究。
拉芬的工作量隨著鳥類數量增加而加重,不僅體力不足以應付,家庭的和諧也連帶受到影響。拉芬與前夫育有三個兒子,幾個孩子對鳥一點愛也沒有,手足之間很少較勁,倒是不時為鳥爭風吃醋。
無法將工作與生活分開,是拉芬個人生活另一項問題,因為家就是辦公室,而且一旁有將近四百張嗷嗷待哺的嘴。
在二○一四年十月,拉芬出版了一本書,娓娓回顧她與每一隻鳥兒相處的故事。在她的眼中,這些小動物具有靈性,會模仿聲音,會隨迪士尼經典歌曲跳舞,甚至還能合演一小段歌劇。
在完書的前夕,一向無怨支持拉芬的丈夫離開了她,拉芬在這群鳥的陪伴下度過這段難熬的日子。拉芬說,從鳥的身上,她學會了不要勉強,對人、對事、對人生經驗,都抱持更開闊更包容的態度。
The New York Times
All Texts and Photos Provided by The New York Times Syndicate Used with Permission
講義開闢「紐約時報新視界」這個專輯,收錄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新聞機構——紐約時報近日特別精彩且具啟發性的篇章,分為時事、新知、科技、教育、人物、藝術、旅遊等單元,相信使我們對整個世界的趨勢,有更完整更清晰的了解。
此外,紐約時報有不少充滿人性關懷的文章,令人讀後熱淚盈眶,這是特別要跟讀者分享的。
這裏有近四百張嗷嗷待哺的嘴
美國加州聖塔克魯茲山風光秀麗,豪宅群集,山腰一幢六房民房的門口卻懸吊著一個小小的牌子,上頭寫著:珍禽庇護所。
打開後院的門,你立刻就會發現這幢房子的與眾不同。鄰宅大多建有泳池與網球場,這裏的院子卻有三十五間造形各異的大鳥舍,如地中海聚落一般繞著主屋。
大約十五年前,米雪兒‧拉芬無意間在路邊救起一隻受傷的鴿子,從此對生命、對鳥類的態度起了劇變。
當時她救起的是一隻白鴿,也就是婚禮經常釋放以做為愛與忠誠之象徵的鳥─因為白鴿與許多鳥類一樣,畢生與同一伴侶相依。
曾在矽谷擔任高階主管的拉芬從此迷戀上了鳥。拉芬現年六十三歲,博學多聞,具有史丹佛商學院碩士學位,當年(一九八○年代中葉)同班同學中,除了她以外只有三名女性。
拉芬原本心腸就極為柔軟,她收養受虐、傷殘或無人願意照顧的鳥類,同時說服自己:「我不收留,就沒有人會收留。」失去飛行能力的吸蜜鸚鵡、怪模怪樣的非洲鶴、會用髒話罵人的紅額亞馬遜鸚鵡……統統都是她收容的孤兒。
從對鳥禽一無所知,到現在無怨無悔支付獸醫帳單,拉芬只希望她收容的鳥兒恢復身體與精神健康。
她知道成雙成對的鳥更健康、更快樂,所以積極替每一隻鳥找一隻「翻版」。有回一隻綠頸雉鳩意外死亡,牠的配偶哀啼不絕,拉芬為了安撫牠,四處設法替牠尋找新配偶,這才發現原來她照顧的許多鳥類─包括綠頸雉鳩在內,正因氣候變化與棲息地遭到破壞而數量遽減。
拉芬當下決定以更專業的方式管理她的珍禽庇護所,不再心軟隨意收養小鳥,在敏感的繁殖時期也不許外人入園參觀。她將臥室改成辦公室,在鳥舍加裝監視閉路電視,本為車庫的空間現在放了孵化器與緊急醫療設備。
她更進一步成立非營利組織,召募六十三位各有所長的志工,協力保護瀕危鳥種。
截至二○一四年秋天,拉芬總計收養了三百六十二隻吱吱喳喳的珍禽,含括三十四個品種,其中六種面臨滅絕危機。
不過她的努力已經收到成效,目前庇護所有五隻新生的綠頸雉鳩,其中有兩隻由拉芬照養,另外三隻則是母鳥與公鳥親自撫養。美國養鳥學會前會長鄧肯指出,親自哺育幼鳥對圈養的瀕危鳥類而言是了不起的成就,更何況綠頸雉鳩對於養育後代一事格外苛求講究。
拉芬的工作量隨著鳥類數量增加而加重,不僅體力不足以應付,家庭的和諧也連帶受到影響。拉芬與前夫育有三個兒子,幾個孩子對鳥一點愛也沒有,手足之間很少較勁,倒是不時為鳥爭風吃醋。
無法將工作與生活分開,是拉芬個人生活另一項問題,因為家就是辦公室,而且一旁有將近四百張嗷嗷待哺的嘴。
在二○一四年十月,拉芬出版了一本書,娓娓回顧她與每一隻鳥兒相處的故事。在她的眼中,這些小動物具有靈性,會模仿聲音,會隨迪士尼經典歌曲跳舞,甚至還能合演一小段歌劇。
在完書的前夕,一向無怨支持拉芬的丈夫離開了她,拉芬在這群鳥的陪伴下度過這段難熬的日子。拉芬說,從鳥的身上,她學會了不要勉強,對人、對事、對人生經驗,都抱持更開闊更包容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