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講義年度作家

錢翔:「這個獎項真正關注的是創作背後的人文精神,及對生活細膩的一種鼓勵。」
由講義主辦的第十二屆「講義最佳年度作家獎」,日前於協辦單位敦煌書局舉行頒獎典禮。四位獲獎作家分別為「年度最佳美食作家」宇文正、「年度最佳插畫作家」葉懿瑩、「年度最佳旅遊作家」黃誌群、「年度最佳漫畫作家」小莊(莊永新)。
講義總編輯費文表示,臺灣文學獎項非常多,而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四個領域─美食、旅遊、插畫、漫畫,卻沒有專屬的創作獎,因此從十幾年前開始進行年度評選,希望鼓勵這群持續創作的「臺灣幸福貢獻者」。這個獎項對長年推廣幸福的講義來說是應該要做的,且責無旁貸。
講義堅持由編輯部評選,才突顯出專業。費文舉例,《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即是由時代編輯部自行選出,諾貝爾獎一直以來,也是由瑞典科學院自行選出,這樣的評選方式較具說服力。頒獎典禮也特別邀請獲獎者的親友與工作夥伴,到場分享四人的創作理念及心路歷程,現場熱鬧溫馨。

最佳美食作家—宇文正
得獎理由:近年開始書寫飲食文學的作家宇文正,透過輕快筆調,以「母親的心」寫下為孩子做便當的二三事,連結父母輩的飲食記憶、朋友間的吃食趣事、留學時期的回憶,以及對食材的有趣見解,親切又不失俏皮。每篇文即為一道菜,每道菜都是為所愛的人做菜的心意,在無意、隨意與刻意之間,溫情滿溢。
宇文正本名鄭瑜雯,現任《聯合報》副刊組主任。她早期以小說創作為主,近年散文也令人驚豔。三、四年前,宇文正陸續在臉書、報紙發表為兒子做便當的記事,引發讀者及出版社好奇,遠流出版總編輯曾文娟向她提出出書邀請,成就這部飲食散文集《庖廚食光》。「對我來說,寫作跟作菜都是非常愉快的事,能把這兩件事情合起來變成一件事,喜悅是加倍的,」宇文正說。她感謝出版社的有趣命名:「食光」,指吃飯的時光,食物的光譜,也是吃光光的意思。書中不只談食物和烹調,也包含對童年、家庭、留學生活的回憶、食材研究。
身為職業婦女的宇文正,在忙碌之餘,仍用心製作便當菜,講求「巧變,耐蒸,色美,味佳,營養」。「做菜,讓我不斷想起自己的父母,」她說,「許多事都回到生命的源頭,不是小孩教我什麼,反而像一種循環:父母帶給我什麼,我就帶給孩子什麼,然後孩子也給與了我一些什麼。相信將來他有了家庭後,也能真正產生對家庭的信賴。」她說明「愛」是家庭料理中最重要的東西,是永恆的調味料,從中教育了自己與孩子,帶來最微妙的情感牽絆。
遠流出版主編鄭祥琳這樣描述宇文正,「她溫柔、細膩、有想法,用感性眼光看周遭世界,卻有理性的思惟規畫生活、工作及寫作,」育有一女的鄭祥琳說,「透過母親的料理,那種從口感及氣味帶來嗅覺跟味覺的記憶,才是給孩子珍藏一輩子,不斷回味、擁抱的幸福。」
頒獎典禮上,宇文正分享美國小說家瑞蒙‧卡佛的短篇小說《有用的小事》,敘述一對年輕夫妻,因為一塊麵包的滋味,暫時忘記喪子的傷痛。「吃」看似小事,但那個當下,成了撫慰人心、敞開心靈的重要而有用的事。「瑞蒙‧卡佛不是飲食作家,但這篇小說在我心目中,是最經典的飲食文學,」宇文正說。
宇文正提到對下本書的想法,「我想以小說寫出大千世界的飲食男女。」巧的是,當寫完首篇、發布臉書的那天下午,接到遠流出版告知講義將頒發此獎項給她。宇文正感激又興奮地說:「這真是一個好預兆。」宇文正緩緩道出創作的自己:「有時晴朗,有時雨,有時冰雪,我迎接每一種寫作的心情、狀況,一如迎接每一天的到來。」寫作如飲食般日常,有甘苦也有喜悲,你總會期待,它也總能帶給你驚奇。

最佳旅遊作家—黃誌群
得獎理由:優人神鼓音樂總監黃誌群,二十多年來,多次進出印度。印度的強烈反差,也帶來強烈的思索。行旅間,他以敏銳的心覺察,不牽掛過去,不算計未來,分秒只專注於當下,緩步走向修行、修心之路。旅行不再是旅行,而是一次又一次對自我深層的內省,找回靈魂的尊嚴、壯闊與寧靜。
黃誌群,優人神鼓團員口中的「阿丹師父」。他出生於馬來西亞,六歲開始學習擊鼓,十歲正式拜師學習中國武術,十七歲來臺於臺灣體院專攻武術。畢業後曾加入臺北民族舞團及雲門舞集,隨團巡演於歐洲、美國和非洲……等國。看過極盡繁華的都市,也看過蒼茫荒原、沙漠等奇異風景,但只有印度,直指他的內心。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黃誌群首次前往印度,帶著單純好奇的旅行心情,卻在瓦拉納西神迷於印度的繽紛多彩,震懾於恆河的生死同流。這趟旅程,遇見帶給他深刻影響的雲遊師父,學習靜坐及領悟「活在當下」的智慧。印度的髒亂、失序、擾攘、貧窮,相對也產生精緻的藝術、高度的精神思維,強烈的反差,強烈的思索。印度就此成為黃誌群的精神之地。
他於二○一二年再度飛往印度,仍震懾於印度的精彩,「我印象最深的是恆河的日出。從遠方一片樹叢中,太陽慢慢升起,以前覺得此地的日出奇特、壯觀,二十年後重回這裏,發現有許多印度人停佇河邊,沐浴、祈禱,做功課、儀式。我才感悟,在日出的過程中啊,有種寧靜感,還帶著希望,像是宗教的莊嚴,也像交響樂即將演奏前的期待愉悅感受。當你停下腳步,日出的複雜色彩變化,更令人專注於當下。」他再次體會到旅行與修行之間的互補關係。
回到舞臺上,黃誌群是優人神鼓音樂總監,不只策畫、寫曲,更是演出的靈魂人物。典禮當天因臺東池上的演出行程,委由祕書戴汝汶代為領獎。「師父常說『活在當下』,並身體力行著,私底下的他,吃飯就是吃飯,休息就是休息。舞臺上的他,也很當下,一棒就是一棒,旋轉就是旋轉,」戴汝汶說,「可能因此,師父的創作總有探尋內在的意涵。」戴汝汶跟著「阿丹師父」工作十幾年,他只有兩套衣服,夏天一套,冬天一套,阿丹師父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人。
一九九三年,黃誌群以「先學靜坐,再習擊鼓」理念,奠定優人的表演基礎,並兩度帶領優人行旅印度。「表演不是向外投射的力量,而是內在自我的探尋。」「活在當下」的體悟,觸動觀念與靈感,融入生活與舞臺創作中,展現飽滿能量。
《在印度,聽見一片寂靜》是黃誌群的首部文學作品,寫下印度之旅的轉折,及二十年來個人修行的心靈體悟。關於旅行,黃誌群感性地說,「旅行是跟未知的自己碰撞的時候,這個碰撞不只是文化上的碰撞,也是一種內在精神的碰撞。當離開自己慣性的生活後,突然來到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可能來過,甚至來過好多次,可是每一次都還是有未知的感覺。」

黃誌群得獎感言
旅行,是一個無法預知的過程,跳脫日常的常軌,進入未知的狀態。
旅行,是與自身生活相異的文化相遇,更是直接面對異文化的衝擊。
然而,印度之於大部分的人而言,不只是文化生活上的衝擊,更是精神上的難以思議。
自古以來,印度不只是文化上的輸出,更是難以描摹的無形力量,對世界的影響。其影響除了中國,更及於緬甸、柬蒲寨、泰國、遠至印尼的峇厘島、婆羅浮屠。
古來的佛陀、摩訶維亞、龍樹菩薩、蓮花生大士、阿底陝尊者而迄當代的奧修、克里須那穆提,卡比爾、泰戈爾,都產生了革命式的直指人心的震撼洞見。
二十多年來旅行印度,我難忘印度人問你,「你從哪裏來?」難忘恆河日出,任何的宗教儀式都不能比擬的莊嚴喜悅,以及焚屍場二十四小時不停的焚屍,讓人震慄於生命之消失;難忘菩提迦耶的小鎮風光,月圓的晚上,以及兩千五百年前佛陀棄苦行,渡河到菩提樹下,証悟的故事;難忘被我拒絕討錢的小女孩,轉身離開之後,仍然回眸向我一笑;難忘印度的老人,淒苦困頓溢於言表,無言而默然坐於街頭,卻有種直扣生命疑問的身影。
真的讓人難以想像,何以印度的人事物,如此發人深思?而對大部分的印度人,超越世俗世情,甚至生命的天塹,一直是印度人終極生命的基點,由此而觀,這正是印度無可取代的獨特之處。
即使現在的印度貧窮、髒亂、無序,但其藝術及精神,依然是獨樹一幟,令人驚歎。印度行旅,任一觸目遇緣即可能是翻轉生命的契機,從追逐外在的美麗風景,轉而審視自己,探尋內心的奇妙風光。
泰戈爾有一句話:「離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遠,最簡單的音調,需要最艱苦的練習。旅客要在每個生人門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門,人要在外面到處漂流,最後才能走到最深的內殿。」
今天得到這個旅遊作家獎,不敢居功,而是印度的精彩,處處令人驚豔,處處令人不可思議啊。
感謝雲游師父的啟迪,感謝稻田中覓食的鸛,感謝火車上盲眼吹笛人,感謝恆河邊吟唱的遊唱詩人他們給與我奇妙的生命啟示。印度,是一個人一生中要去一百次的地方。感謝大家。

最佳插畫作家—葉懿瑩
得獎理由:葉懿瑩的在地旅遊系列作品,簡單細膩地傳遞出老房子、老家具、傳統老店與傳統美食的古早氣味,及對自然萬物的親身體會。她以溫柔獨特之感性,用畫筆記錄生活、觀察臺灣。創作時,慣以明朗質樸的色澤為基調,並透過圓潤的點紋、線條、色塊等筆法呈現,畫面舒服而自然。配以清新恬靜的文字,烘托出畫作的純粹與溫暖美好感受。
葉懿瑩,曾於倫敦藝術大學坎伯爾藝術學院學習插畫,並取得藝術碩士學位,現為自由插畫家,作品曾收入美國插畫年鑑。二○一二年,於《旅人誌》開始連載圖文專欄,「這個歷程奠定我的創作基底,不僅能自在發表所見所感,對往後創作也更有想法與自信。」她親自走訪臺灣許多地方,並將心得畫下來,二○一五年,此專欄作品集結為《季節禮物:插畫家的臺灣旅行記事》。「臺灣四季雖不甚分明,但不同節氣出現的食物和植物,就像老天爺設計地球時,便準備好的禮物,且是循環不息的。我畫出不同季節的見聞,就像自己接受這些禮物,也希望將它當成禮物,送給讀者。」
「畫畫是生活,我的生活中也充滿了畫畫。」隨身攜帶筆記本記錄觀察的她,認為生活中的人事物與大自然,是最好的靈感來源。「我喜歡大自然,所以習慣使用大自然常見的顏色,」葉懿瑩說,她偏好以明亮的大自然色系詮釋整體畫面,綠色是生活常見的綠意,而橘黃色調好比陽光、人、木頭、土地。畫作的質樸色調,溫暖人心,舒服愉悅,更感受到那份親切、平凡但純粹的感動,令人久久難忘。
「生活有好有壞,創作也帶給我又愛又恨的感覺,但對我來說,生活與畫圖,已經沒有辦法分開了。」葉懿瑩於英國倫敦留學歸國後,努力累積作品,與《旅人誌》、《鄉間小路》、《長榮航空機上雜誌》、聯合報系,及多家企業、文創活動合作。為了維持對插畫創作的熱忱與動力,二○一三年成立個人品牌「MOTIF HILL主題小山」,透過不同主題及創意,表達自己對自然、人文與生活的關注。
典禮當天葉懿瑩不克前來,故錄製一段影像表達她的感謝,「畫畫是我最有興趣也是最擅長的方式,」她說,「我希望透過作品輕柔地傳達出生活的正面能量。」葉懿瑩畫作與文字充滿生活感及幸福感,而自在舒服,便是一股很重要的閱讀力量。

最佳漫畫作家—小莊‧莊永新
得獎理由:擁有廣告導演資歷的小莊‧莊永新,多年來持續著漫畫創作,運用電影分鏡的概念,讓每一格漫畫等於一張畫,創造獨特的畫面感。他的漫畫作品都在講「人的故事」,寫實的線條蘊含無數細節,看似平淡、實則深長的情感,隨故事進行而擴展開來,一一訴說出人的溫度與價值,令人感動、釋然,充滿人情魅力。
小莊,本名莊永新,一九六八年生,有二十年廣告導演資歷,執導作品超過四百部,曾任侯孝賢、吳念真……等廣告影片執行導演,多次獲時報廣告獎與亞太廣告獎,目前仍活躍於拍攝工作。「我一生的貴人很多,幾位知名導演給我最大影響是,所有創作的內容都來自於人,因此必須時刻關注人在幹嘛,要對生活經驗很敏感,」小莊說。
畢業於臺北復興商工美術工藝科的小莊,難忘小時候塗鴉的回憶,「我很喜歡千葉徹彌的《小拳王》,他畫一個頭髮尖尖的拳擊手。當年這個漫畫完結篇時,拳擊手死掉了,日本街頭還為他舉行一個真正的葬禮。深刻體會到漫畫的影響竟能如此巨大。」他的每部作品皆獨具風格,繪製、上色手法也不盡相同。一九九五年,出版了《廣告人手記》,成為業界與相關科系的必讀經典,這也是小莊漫畫的起點。
二○○九年,小莊完成耗時十年的全彩劇情漫畫《窗》,全書無對話的默劇手法,以電影運鏡方式呈現,在隔年的法蘭克福書展與安古蘭漫畫展售出西班牙、荷蘭的版權,並在二○一一年發行西班牙文版。他曾笑說:「這本書,十分鐘就翻完了。」但你翻完一遍,還想再翻第二遍、第三遍,每翻一遍都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會。「由於文字很少,可以直接用圖跟讀者對話。」
榮獲金漫獎「年度漫畫大獎」、「青年漫畫獎」的《80年代事件簿》,則以漫畫回憶青春,努力抓住那個年代的氣氛,人與人的關係,「在那個沒有數位相機的年代,照相是件困難的事情。我曾想畫出臺中老家一個已經拆掉巷子的瓦片樣子,卻連一張照片也沒有,完全憑記憶畫出來,畫記憶中那種氛圍。這也是圖像的好處,因此很多時候,大家談到回憶,想到的是畫面而非文字。」細膩筆觸與散文的敘事風格,捕捉了種種溫熱的回憶。
活動當天,小莊邀請到合作二十年的好朋友、《迴光奏鳴曲》導演錢翔,參與盛會。「小莊有把腦中投射的影像,毫不思索的直接用手畫出來的能力,栩栩如生。這是種天賦,就像絕對音感那樣,」錢翔說,「他之所以成為一位重要的作者,不光是有高操的技巧,他對理念、人的關懷,及細膩的觀察,都超出一般漫畫作者的視野及深度。」他也感謝講義的評選,「你們真正關注的是作品後面的人文精神,及對生活細膩的一個鼓勵。」道出此獎項的真諦。
接下來小莊希望畫出和兒子相處的故事,當他帶小孩時,常想起父親,且不自覺講出跟爸爸一模一樣的話來。「很微妙,世代完全不同,但有一種共通性,」他的漫畫有特殊畫面感,描述平凡小人物,有溫度、有情緒的故事,引發共鳴與反省,在國內外獲獎無數。「我喜歡書有一點溫度,我享受畫圖時心裏面寧靜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