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新鮮聞:比針孔還小的蝸牛

NATIONAL GEOGRAPHIC NEWS
國家地理新鮮聞
c National Geographic News, distributed by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Syndicate

美國國家地理會社(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已有百年歷史,對人類知識和心智的影響及貢獻,是無遠弗屆的。這個會社也是目前世界上組織最大的非營利組織。

除了雜誌和電視頻道之外,這個會社也提供一項新聞服務(national Geographic News Service),由他們的專家提供最新的有關人、動物、環境等訊息,分別出現在該會社的新聞頻道及網站,講義與國家地理會社的這項合作,每月以固定專輯方式出現,由留美化工博士謝勳主編、翻譯,相信謝博士的理工背景何人文素養將使這個專輯多采多姿。

一個石灰石堆,可能就是牠們的棲息範圍

業餘貝殼蒐集家、匈牙利籍的汗亞迪最近走訪中國廣西,尋找富含石灰石的土壤,因為細小的軟體動物會利用石灰石中的碳酸鈣築殼。他蒐集了五個土壤樣品,寄給一位研究陸地蝸牛的專家珀格葛理。
珀格葛理在土壤中翻找蝸牛,發現七種新微型蝸牛。這些動物是目前已知最小的陸地蝸牛。他說:「我第一眼看到牠們時就知道是新物種。來自中國的文獻從沒有過這樣的東西。」這些新發現的物種有多小?你可以同時把十隻蝸牛放入針孔裏。其中最小的蝸牛殼只有零點八六公釐高。他以太太的名字「朵敏妮卡」為這最小的蝸牛命名。這些微型蝸牛雖然遍布全球,但比起一般的蝸牛,科學家對牠們所知甚少。
微型蝸牛以海洋裏最多,尤其在熱帶珊瑚礁的裂縫裏。但是,牠們也棲居在陸上的石塊和洞窟中,以藻類和菌類維生。
當初,珀格葛理收到微型蝸牛樣品時,也對牠們所知不多。他尋遍研究刊物,向其他專家請教,也到許多博物館研究微型蝸牛的樣品。對外行人來說,這七種新物種和其他微型蝸牛沒有兩樣,但對於如同珀格葛理的專家來說,牠們的外殼相當不同:高度、寬度、殼上漩渦的多寡、殼口的形狀,甚至於蝸牛用來保護柔軟身體的齒舌的數目、形狀和大小……等。
微型蝸牛無法走很遠,所以科學家知道,兩隻看起來相似,但生活地點不同的蝸牛,極有可能是不同物種。珀格葛理解釋:「牠們棲息的範圍很小,可能就只在一個石灰石堆裏。」
另一位蝸牛專家,瑞士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鈕貝爾認為這項新研究優秀又周密。不過,他說就如同其他發現般,科學家都是根據蝸牛空殼而非活體。要了解這些微型蝸牛,科學家必須研究活的樣品。珀格葛理同意他的說法。

圖說:陸地上最小的蝸牛(與火柴棒的頭並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