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義英雄:非洲傳愛蕭碧連
無畏戰火、饑荒、瘧疾,在非洲宣傳基督教二十八年,用生命發揚上帝之愛
蕭碧連穿著樸素,有著親切的媽媽笑容,她將近三十年都在非洲生活、傳教,幫助當地居民,西非人稱她為「安娜媽媽」。日前她返臺三個月,忙碌行程中接受講義採訪,緩緩道出她的故事。「我也曾經猶豫,是否真的要拋下安穩生活,獨自前往遙遠的非洲,」蕭碧連說,「然而有人告訴我『福音需要傳給貧窮的人』,聽到這句話,我更加義無反顧。」曾經小學肄業的她,如今已精通英語、葡萄牙語、非洲幾內亞比索土話。她獨自前往異鄉,只因為聽見上帝的呼喚,為了完成宣教的使命而赴湯蹈火。
蕭碧連出生於臺東農家,兄弟姐妹眾多,由於家境貧困,她在小學五年級時因故輟學,分擔家務並協助家計。「我種菜、種甘蔗,還曾到飯館打工。在磚窯做工、挖土塊時,曾因同事忘記還在窯裏的我,差點就被活活燒死。」回憶起童年成長的艱辛,蕭碧連卻沒有一絲怨懟,只有無盡的懷念,「我從十二歲到二十歲的八年間,完全沒有讀書,只是拚命幫忙家裏賺錢,但我覺得學到更多課本沒有教的東西。」
十八歲起,蕭碧連在花蓮的一間美容院當學徒,認識了來自美國的白克倫女士,她是一位宣教士,對蕭碧連相當親切,時常告訴她關於上帝的事,蕭碧連就這樣聽了兩年,受到白克倫的熱情感染,終於在二十歲那年受洗信教。
成為基督徒後,蕭碧連強烈想為社會做些什麼,於是前往臺北一間名為「希望院」的孤兒院工作。另一方面,蕭碧連也難以割捨曾一度拋下的學業,於是她重拾課本,以二十歲「高齡」和院童一起上小學,進而完成國、高中學業,甚至繼續就讀神學院。她曾經以為宣教是高知識分子才能做的事,「後來我才了解,自己是受神差遣的工作者。」她希望能為上帝服務。就在這時,她看見一位牧師在非洲服務的照片,蕭碧連深信:「這就是我要去的地方。」
很奇妙地,蕭碧連立即深受非洲吸引,「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一眼就愛上非洲了。」她於是申請遠赴非洲一個叫做幾內亞比索的國家,當時收到一封來自當地宣教士的信,信中告訴蕭碧連:這裏不僅貧窮落後,而且從事宣教工作不會得到任何薪水,還必須自行準備三年份的食物,「即使如此,如果上帝呼召你來,你就來吧。」這封信堅定了蕭碧連的決心,讓她選擇含淚揮別故鄉與家人,前往地球彼端的異國。
「我第一次離開臺灣時,媽媽哭得非常慘,」蕭碧連回憶著,她十分清楚母親對自己的不捨,但她對母親說:「上帝一定會保護我,無論是在臺灣,還是在非洲。」其實在臺灣就讀神學院時,蕭碧連曾經收到一位學長的告白,這讓蕭碧連相當掙扎,究竟是該留在臺灣結婚呢?還是順從自己的心願,前往非洲完成夢想呢?
「這是神賜給我的使命。」蕭碧連選擇放棄安逸的人生,踏上荊棘遍布的道路。在前往非洲前,她先在英國受訓一年,再到葡萄牙待上一年。蕭碧連說,她預定前往的幾內亞比索,在當時是葡萄牙的殖民地,當地人使用葡萄牙語做為官方語言。為此,她努力學習外語,磨練了兩年之後,才終於抵達她心心念念的幾內亞比索。
回憶第一次踏上非洲土地時,蕭碧連苦笑說:「那裏真的什麼也沒有,明明是首都,機場不僅老舊,而且沒有電。」剛在幾內亞比索落腳,蕭碧連就受到瘧疾侵襲,差點魂斷異鄉。從鬼門關前逃回來,等待蕭碧連的是長達兩年的饑荒。「圍牆外面擠滿搶著買米的民眾,我們這些人員煮飯用的是長蟲的米,配著自己帶來的罐頭,一整年將就吃著,」蕭碧連說,幸好後來幾內亞比索開放來自外國的糧食救援,這才解決了饑荒難題。
然而好景不常,幾內亞比索政局不穩,內戰爆發,蕭碧連憶起當時的情形:「在家裏都能聽見炸彈的聲音,子彈在屋頂上『咻咻』飛過。」遭遇生死未卜的戰亂,難道心裏不會害怕嗎?蕭碧連笑著說:「當然會怕啊,但上帝與我們同在。」之後,蕭碧連一度離開幾內亞比索,從鄰國的塞內加爾輾轉逃到葡萄牙,再返回臺灣,靜待內亂平息。
即使在這塊土地上承受瘧疾、饑荒、戰爭等種種苦難,卻改變不了蕭碧連對幾內亞比索的熱愛,她甚至認領了當地居民的姓氏「Co」,徹底成為當地的一分子,並認識了後來的丈夫易克文(Kevin Clarke)。在幾內亞比索前後長達二十八年的生涯,蕭碧連不怕苦、不怕難,「這些苦難對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幫助,」蕭碧連說,「一帆風順的人生不一定有價值;勇於面對挑戰,不斷衝刺,人生才會精彩。」目前因服事轉換,夫妻倆結束非洲生活,投入澳洲宣教工作,然而她依然常保熱情及積極的人生觀,「別人或許覺得我一生過得很辛苦,但我覺得自己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人,」蕭碧連由衷地說。
講義英雄的人生觀
請為幸福下個定義
對我個人而言,我的幸福就是認識上帝這位真神。如果我沒有認識祂,現在的我還活在黑暗與怨懟中。
請說出你最景仰的人
引領我認識上帝的白克倫老師,她的生命影響了我的生命,我希望我能繼續用自己的生命影響他人。
你至今遇到最大的挫折是什麼?如何克服?
我不覺得我的人生有挫折,任何困境都是人生必經之路,每個人都會遭遇到困難與不如意。硬要說挫折感的話,我剛開始在異國學習外文時,確實感到相當吃力,不過我用信心克服了難關。所謂的「信心」就是相信的力量,我相信上帝,也相信我自己,因此我學會了各種語言。
你認為人生最有價值的事物是什麼?
就是對他人的生命產生正面的改變力量。每一個人都很渺小,能做到的事也有限,但人生仍然必須要有一個目標,才能造就有意義的人生觀。人的一生過得很快,可能一個眨眼,一輩子就這樣過去了。決定目標,做有意義的事,短短的人生也會活得有價值。
你還有什麼理想未實現?
我希望能夠繼續影響更多的生命,將上帝的福音傳遞給更多人。雖然說是「未實現的理想」,但我現在正在實現這項目標。
你認為講義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我對講義的印象是探討社會層面的報導與文章。我將近30年不在臺灣,幾乎錯過了講義發展的歷史,但我相信好雜誌會有它的影響力。任何人事物的價值都在於對其他的生命造成影響,講義應該也有屬於它的影響力,帶給讀者正面能量。
蕭碧連穿著樸素,有著親切的媽媽笑容,她將近三十年都在非洲生活、傳教,幫助當地居民,西非人稱她為「安娜媽媽」。日前她返臺三個月,忙碌行程中接受講義採訪,緩緩道出她的故事。「我也曾經猶豫,是否真的要拋下安穩生活,獨自前往遙遠的非洲,」蕭碧連說,「然而有人告訴我『福音需要傳給貧窮的人』,聽到這句話,我更加義無反顧。」曾經小學肄業的她,如今已精通英語、葡萄牙語、非洲幾內亞比索土話。她獨自前往異鄉,只因為聽見上帝的呼喚,為了完成宣教的使命而赴湯蹈火。
蕭碧連出生於臺東農家,兄弟姐妹眾多,由於家境貧困,她在小學五年級時因故輟學,分擔家務並協助家計。「我種菜、種甘蔗,還曾到飯館打工。在磚窯做工、挖土塊時,曾因同事忘記還在窯裏的我,差點就被活活燒死。」回憶起童年成長的艱辛,蕭碧連卻沒有一絲怨懟,只有無盡的懷念,「我從十二歲到二十歲的八年間,完全沒有讀書,只是拚命幫忙家裏賺錢,但我覺得學到更多課本沒有教的東西。」
十八歲起,蕭碧連在花蓮的一間美容院當學徒,認識了來自美國的白克倫女士,她是一位宣教士,對蕭碧連相當親切,時常告訴她關於上帝的事,蕭碧連就這樣聽了兩年,受到白克倫的熱情感染,終於在二十歲那年受洗信教。
成為基督徒後,蕭碧連強烈想為社會做些什麼,於是前往臺北一間名為「希望院」的孤兒院工作。另一方面,蕭碧連也難以割捨曾一度拋下的學業,於是她重拾課本,以二十歲「高齡」和院童一起上小學,進而完成國、高中學業,甚至繼續就讀神學院。她曾經以為宣教是高知識分子才能做的事,「後來我才了解,自己是受神差遣的工作者。」她希望能為上帝服務。就在這時,她看見一位牧師在非洲服務的照片,蕭碧連深信:「這就是我要去的地方。」
很奇妙地,蕭碧連立即深受非洲吸引,「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一眼就愛上非洲了。」她於是申請遠赴非洲一個叫做幾內亞比索的國家,當時收到一封來自當地宣教士的信,信中告訴蕭碧連:這裏不僅貧窮落後,而且從事宣教工作不會得到任何薪水,還必須自行準備三年份的食物,「即使如此,如果上帝呼召你來,你就來吧。」這封信堅定了蕭碧連的決心,讓她選擇含淚揮別故鄉與家人,前往地球彼端的異國。
「我第一次離開臺灣時,媽媽哭得非常慘,」蕭碧連回憶著,她十分清楚母親對自己的不捨,但她對母親說:「上帝一定會保護我,無論是在臺灣,還是在非洲。」其實在臺灣就讀神學院時,蕭碧連曾經收到一位學長的告白,這讓蕭碧連相當掙扎,究竟是該留在臺灣結婚呢?還是順從自己的心願,前往非洲完成夢想呢?
「這是神賜給我的使命。」蕭碧連選擇放棄安逸的人生,踏上荊棘遍布的道路。在前往非洲前,她先在英國受訓一年,再到葡萄牙待上一年。蕭碧連說,她預定前往的幾內亞比索,在當時是葡萄牙的殖民地,當地人使用葡萄牙語做為官方語言。為此,她努力學習外語,磨練了兩年之後,才終於抵達她心心念念的幾內亞比索。
回憶第一次踏上非洲土地時,蕭碧連苦笑說:「那裏真的什麼也沒有,明明是首都,機場不僅老舊,而且沒有電。」剛在幾內亞比索落腳,蕭碧連就受到瘧疾侵襲,差點魂斷異鄉。從鬼門關前逃回來,等待蕭碧連的是長達兩年的饑荒。「圍牆外面擠滿搶著買米的民眾,我們這些人員煮飯用的是長蟲的米,配著自己帶來的罐頭,一整年將就吃著,」蕭碧連說,幸好後來幾內亞比索開放來自外國的糧食救援,這才解決了饑荒難題。
然而好景不常,幾內亞比索政局不穩,內戰爆發,蕭碧連憶起當時的情形:「在家裏都能聽見炸彈的聲音,子彈在屋頂上『咻咻』飛過。」遭遇生死未卜的戰亂,難道心裏不會害怕嗎?蕭碧連笑著說:「當然會怕啊,但上帝與我們同在。」之後,蕭碧連一度離開幾內亞比索,從鄰國的塞內加爾輾轉逃到葡萄牙,再返回臺灣,靜待內亂平息。
即使在這塊土地上承受瘧疾、饑荒、戰爭等種種苦難,卻改變不了蕭碧連對幾內亞比索的熱愛,她甚至認領了當地居民的姓氏「Co」,徹底成為當地的一分子,並認識了後來的丈夫易克文(Kevin Clarke)。在幾內亞比索前後長達二十八年的生涯,蕭碧連不怕苦、不怕難,「這些苦難對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幫助,」蕭碧連說,「一帆風順的人生不一定有價值;勇於面對挑戰,不斷衝刺,人生才會精彩。」目前因服事轉換,夫妻倆結束非洲生活,投入澳洲宣教工作,然而她依然常保熱情及積極的人生觀,「別人或許覺得我一生過得很辛苦,但我覺得自己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人,」蕭碧連由衷地說。
講義英雄的人生觀
請為幸福下個定義
對我個人而言,我的幸福就是認識上帝這位真神。如果我沒有認識祂,現在的我還活在黑暗與怨懟中。
請說出你最景仰的人
引領我認識上帝的白克倫老師,她的生命影響了我的生命,我希望我能繼續用自己的生命影響他人。
你至今遇到最大的挫折是什麼?如何克服?
我不覺得我的人生有挫折,任何困境都是人生必經之路,每個人都會遭遇到困難與不如意。硬要說挫折感的話,我剛開始在異國學習外文時,確實感到相當吃力,不過我用信心克服了難關。所謂的「信心」就是相信的力量,我相信上帝,也相信我自己,因此我學會了各種語言。
你認為人生最有價值的事物是什麼?
就是對他人的生命產生正面的改變力量。每一個人都很渺小,能做到的事也有限,但人生仍然必須要有一個目標,才能造就有意義的人生觀。人的一生過得很快,可能一個眨眼,一輩子就這樣過去了。決定目標,做有意義的事,短短的人生也會活得有價值。
你還有什麼理想未實現?
我希望能夠繼續影響更多的生命,將上帝的福音傳遞給更多人。雖然說是「未實現的理想」,但我現在正在實現這項目標。
你認為講義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我對講義的印象是探討社會層面的報導與文章。我將近30年不在臺灣,幾乎錯過了講義發展的歷史,但我相信好雜誌會有它的影響力。任何人事物的價值都在於對其他的生命造成影響,講義應該也有屬於它的影響力,帶給讀者正面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