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新視界:身後事也可以講環保

紐約時報新視界
The New York Times
All Texts and Photos Provided by The New York Times Syndicate Used with Permission
講義開闢「紐約時報新視界」這個專輯,收錄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新聞機構——紐約時報近日特別精彩且具啟發性的篇章,分為時事、新知、科技、教育、人物、藝術、旅遊等單元,相信使我們對整個世界的趨勢,有更完整更清晰的了解。
此外,紐約時報有不少充滿人性關懷的文章,令人讀後熱淚盈眶,這是特別要跟讀者分享的。

她設計出布滿蘑菇孢子的壽衣

為了減少你對死亡的恐懼,美國韓裔藝術家李在林(Jae Rhim Lee,音譯)構思出一套布滿蘑菇孢子的壽衣。
今年四十歲的李在林,對人與環境的關係特別感興趣。她設計了一套特別的壽衣,要價一千五百美元(約新臺幣四萬八千元),裏面的蘑菇孢子會分解遺體,清除體內的毒素,讓營養素回歸大地。
目前還尚未有人穿著這套壽衣入土,但她表示一位久病纏身的人已經答應率先嘗試。
她指出,人類對於死亡的態度影響了人類保護環境的做法。在她的眼中,喪葬業處理身後事的常見做法,諸如替遺體做防腐處理,將棺木置入水泥做的石棺中,等於是「否認」死亡。她希望提出另一種觀點,讓大家坦然接受人終有一死,並在死亡過程中減少對環境的傷害。
有這樣想法的人不只她一人。西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讓遺體化為堆肥的最佳之道。
十年前,只有少數人會選擇「自然葬」(或稱「綠色殯葬」或「環保殯葬」),但現在愈來愈多喪葬業者和客戶捨棄化學藥劑、福馬林與會污染環境的火葬。根據美國喪葬組織的調查,在二○一○年,對於綠色葬禮有興趣的受調者只有百分之四十三,到了二○一五年,則有百分之六十四的受調者表示有興趣。
畢克斯比在紐澤西一間環保葬儀社工作。他說,這十年來,選擇綠色殯葬的客戶的常見動機改變了,現在有一半的人是為求環保,另一半的人則只是不喜歡傳統喪禮的習俗和花費。
根據統計,在二○一四年,美國人辦理一場土葬的花費(包括墓穴費用),中位數字大約落於八千五百美元(約新臺幣二十七萬元),而一場包括出殯儀式的火葬則大約可以減少三成的費用。自然葬不見得更便宜,但可省下棺木和喪禮費用。
住在美國東北鄉間的韋佛現年五十歲,身體很健康,但他二○一一年時聽到了李在林的TED演講,便替自己訂購了一套蘑菇壽衣。韋佛說,一般人很難克服自己深埋在地下的畫面,他認為蘑菇壽衣能夠讓他想像自己身後可以在哪裏發揮價值。
李在林畢業自麻省理工學院,長年關心人類與環境的關係。她曾經用自己的身體做實驗,嚴格茹素,看看她的尿液能否提供植物養分。她用尿液澆灌大白菜,收成後做成了泡菜。
李在林在TED演講時穿上了自己設計的壽衣,看起來很像忍者。不過,實際試穿這套她與時裝設計師齊力構思的棉衣時,你會覺得它像是一套沈重的睡衣。上衣縫著木扣,裏面鋪有兩種可以合力分解人體組織的蘑菇。下葬幾個月後,蘑菇能讓人體養分回歸大地。蘑菇壽衣外頭繡了蘑菇菌絲體似的圖紋。
目前新潮的喪殯產品似乎著重在設計與創意科技。二十四歲的莫林內利用可分解材料設計出環保盆栽骨灰罈,又應客戶的要求,設計了可埋在土壤中的感應器,監測盆栽骨灰罈中的植物健康,然後傳送最新訊息到客戶的手機。這款環保盆栽骨灰罈目前有大約六百個訂單。
莫林內估計九成左右的訂單來自美國。
除了蘑菇壽衣和環保盆栽骨灰罈外,大多數的綠色殯葬創意引起了大眾關注,但並沒有投入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