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新視界:恐龍志工隊

紐約時報新視界
The New York Times
All Texts and Photos Provided by The New York Times Syndicate Used with Permission

講義開闢「紐約時報新視界」這個專輯,收錄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新聞機構——紐約時報近日特別精彩且具啟發性的篇章,分為時事、新知、科技、教育、人物、藝術、旅遊等單元,相信使我們對整個世界的趨勢,有更完整更清晰的了解。

此外,紐約時報有不少充滿人性關懷的文章,令人讀後熱淚盈眶,這是特別要跟讀者分享的。

紐約時報新視界:恐龍志工隊

為了把化石挖出來,舒馬赫想出一個好方法

一個乾燥寒冷的清晨,舒馬赫帶領美國志願隊(AmeriCorps)的志工,穿過珀加圖瓦爾河,來到一處與四周風景相比顯得突兀的土丘。
他徒手撥開鬆動的紅土,一塊微波爐大小的石頭露出來。舒馬赫說,這是一塊長頸龍的骨頭,志工聽了大吃一驚,如此珍貴的化石,居然就這樣留在平原上無人看管。
這個科羅拉多州的河谷地處偏僻,人煙罕至,手機甚至收不到訊號,卻是恐龍迷的天堂。因為這裏布滿了獸足亞目(Theropod)和蜥腳下目(Sauropod)的恐龍足跡,各個大如車輪蓋。
四十八歲的舒馬赫是古生物學家,受雇於美國林務署,與另一位專家負責保護散落在落磯山脈四處的恐龍遺跡。
這一天,舒馬赫帶領志工前往的地點,屬於莫里森地層。莫里森地層是侏儸紀晚期的沈積岩,以懷俄明州和科羅拉多州為中心往外延伸,面積廣達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藏有許多珍貴的古老化石。
事實上,舒馬赫帶領走訪的這個遺址,已經發現了好幾個月,但礙於恐龍化石太多,人手太少,所以只好又將它埋了起來,以免遭竊或飽受風吹日曬的破壞。
根據美國法律,在聯邦土地上超過五十年歷史的人為建築必須嚴格保護,但沒有法律以同樣標準來保護古生物資源。
為了把恐龍化石挖出來、交到博物館和科學家手中,舒馬赫想出了一個非常有創意的方法。這十五年來,他每年會徵召志工兩次,請他們來幫忙挖掘恐龍骨頭和腳印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