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新鮮聞:火星之旅的海報

美國國家地理會社(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已有百年歷史,對人類知識和心智的影響及貢獻,是無遠弗屆的。這個會社也是目前世界上組織最大的非營利組織。

除了雜誌和電視頻道之外,這個會社也提供一項新聞服務(national Geographic News Service),由他們的專家提供最新的有關人、動物、環境等訊息,分別出現在該會社的新聞頻道及網站,講義與國家地理會社的這項合作,每月以固定專輯方式出現,由留美化工博士謝勳主編、翻譯,相信謝博士的理工背景何人文素養將使這個專輯多采多姿。



太空總署希望有朝一日,海報上的夢想成真

美國太空總署採取一種懷舊的格調,推廣其「火星之旅」:以出色的太空旅行海報重點式地介紹火星和環繞它的衛星。
負責設計的「BRC魔幻藝術公司」,歷時七年製作這些懷舊式海報。它們是太空總署在甘迺迪太空中心的訪客處,從二○○九年開始的「誠徵探險家」展覽的一部分。
訪客處公關主任琺瑪指出:「我們希望設計出一種展覽,能夠描繪未來的太空探險,啟發青少年的興趣,希望他們將來能加入我們的行列,成為科學家、工程師及太空人。」
雖然海報上的旅行看起來相當羅曼蒂克,實則不然。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太空政策學院名譽退休教授羅格斯頓解釋:「這是個人的選擇。火星很遠,不容易到達,而且所費不貲。」到火星探險單程就要九個月,而且這個「景點」比南極更不容易居住。火星上乾透的大氣層比埃弗勒斯峰上的空氣稀薄五十倍,人類無法在其中呼吸。溫度在攝氏零下一百五十三度與攝氏二十度之間搖擺。即使一陣微風也會將有毒的過氯酸鹽沙土捲入空氣中。
即使能夠承受如此的考驗,太空人如何從火星回到地球呢?另外,還有一個跟政治有關的問題。有關火星探險任務的基本研究,今年的花費是在預算之內,約美金八十億元(約新臺幣兩千五百六十億元)。但美國國會是否願意每年給與通貨膨脹的調整呢?在二○三○年左右將人類送往火星表面的計畫需要長期財源上的承諾,以及幾十年的政治意願。
甚至這些海報本身也歷經政治風向的影響。本來,它們是要用來強調布希總統當年的太空總署「星座計畫」:再訪月球,登陸一個接近地球的小行星,最後讓太空人在火星上留下足跡。然而,二○○九年一個特選委員會提出質疑,結果砍掉「星座計畫」,迫使甘迺迪太空中心重新設計展覽內容,與現在的「火星之旅」計畫同一步調。
雖然面對危險和挑戰不斷,全世界的人,如同太空總署的所有同仁一樣,繼續大膽地夢想,希望有朝一日,海報上的夢想成真。羅格斯頓指出:「喜愛太空的人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