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打開的時候:一撮鹽巴

我喜歡吃魚,尤其烤魚,與魚的大小貴賤沒有關係。譬如鯖魚,北歐長途運來的,還是蘇澳「現流」,都好。鯖魚沒有什麼鱗片需要刮除,清水洗乾淨了,以刀剝開,抹上一點鹽巴。只要鹽巴,什麼都不需要。放進了小烤箱,一旁等待時間,就讓人嚥了好幾次口水。
小小一撮鹽巴,不但去掉了鯖魚的腥,更提出了鯖魚的鮮。鹽巴對鯖魚而言,就是一種「鼓勵」。
烹飪少不了鹽巴,有了鹽巴才有味道。不過,鹽巴除了加味提味,還有許多別的功能。做酵母麵包時加一點,麵團就不致發得太快,漲得太鬆。煮飯時也放少許,米就不會吸收了過多的煮米水,煮出來的飯就會一粒一粒。糖果中有一點點鹽巴,含在口裏甜而不膩。
我們每個人身上,有善有惡,有歡喜有瞋怒,有明亮有黑暗,有以己度人也有只想自己時刻,有彆扭也有陽光的一面,有軟弱但也知道要勇敢。如果我們都能期勉自己做「鹽巴」,學習做「鹽巴」,不必多,只要一點點,就能夠把別人身上的「善」與「美」適時提了出來,好比鹽烤鯖魚。於是,我們看到眼前或身旁的那個人,將是明亮而陽光,勇敢而溫柔。
做人猶如做菜,很多時候做菜少不了調味提味,做人也是一樣。就讓我們歡喜甘願當那小小的一撮鹽巴吧─我是你鹽巴,你是我鹽巴─我們會發覺,有時候鹽巴竟比糖甜。
我喜歡吃魚,這是我的「鹽巴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