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新鮮聞:使用石器的猴子

美國國家地理會社(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已有百年歷史,對人類知識和心智的影響及貢獻,是無遠弗屆的。這個會社也是目前世界上組織最大的非營利組織。

除了雜誌和電視頻道之外,這個會社也提供一項新聞服務(national Geographic News Service),由他們的專家提供最新的有關人、動物、環境等訊息,分別出現在該會社的新聞頻道及網站,講義與國家地理會社的這項合作,每月以固定專輯方式出現,由留美化工博士謝勳主編、翻譯,相信謝博士的理工背景何人文素養將使這個專輯多采多姿。

七百年前的捲尾猴就會使用工具

巴西熱帶大草原上一個考古遺址,透露了非洲以外,最古老且「非人類」的石器使用紀錄:好幾個世紀前,飢餓的捲尾猴(或稱僧帽猴)使用過的石槌和石砧。
這些石塊顯示,在巴西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裏,鬍鬚捲尾猴會砸碎新鮮腰果,去掉難吃的外殼,而這些石塊至少已有七百年歷史。這個發現,證實了「行為」對該區捲尾猴的重要性,也為非人類的靈長目動物使用器具的歷史增添極為重要的內容。牠們沿用這種技巧已有一百多代了。
參與這項研究的英國牛津大學靈長目動物考古研究部的哈斯拉姆指出:「考古學有助於我們改變對『人類是什麼?』的看法。它讓我們看到人類過去的多樣性。我們希望也能看到非人類靈長目動物過去的多樣性。」挖掘出來的貴重工具物件,則幫助科學家了解靈長目動物令人困惑的使用工具現象。
非人類靈長目動物中只有少數會以手使用工具,像黑猩猩、鬍鬚捲尾猴和長尾獼猴。科學家到現在還是無法解釋為什麼這些動物懂得使用工具,而其他動物卻不能。
另一位參與研究的科學家、牛津大學靈長目考古學家倫慈強調:「要了解技術的曙光初現,我們必須注意所有使用石器的靈長目動物,找出牠們的共通點,進而理解什麼特性使牠們變成石器的使用者。」科學家才剛開始著手這樣繁雜的工作。
卡皮瓦拉山區的研究報告是第二則有關「非人類動物使用石器工具」的論文。巴西鬍鬚捲尾猴在野生環境下會使用石塊為工具,這個傳說已經流傳了幾世紀,但直到二○○四年科學家才嚴謹地證實。最新的研究發現則證實,這是猴群行之已久的傳統。
哈斯拉姆的團隊在草原上挖了三十五平方公尺的面積,最深挖了七十二公分,總共發現六十九件石塊工具。這些工具包括破損不堪,比附近石頭大四倍的槌子,還有表面有麻點的石砧,其尺寸是石槌的四倍大。它們和現代捲尾猴用的工具的形狀一致。比較新的工具表面經過化學分析,檢驗出腰果殼的殘留物。這明顯地表示,這些工具曾經被飢餓的捲尾猴使用過。且研究團隊發現工具的周圍並沒有任何人類活動的跡象。這讓研究員頗感驚訝,因為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是個世界遺產地點,也是巴西重要的人類考古地區。
不是只有卡皮瓦拉山區的捲尾猴會使用工具,不同地點有截然不同的發現,這意味著不同捲尾猴群具有不同文化。卡皮瓦拉山的捲尾猴用石塊敲打新鮮腰果的外殼;南方一點的法珍達波阿,捲尾猴卻喜歡以石頭砸破大的棕櫚堅果和老的腰果,而不喜歡新鮮腰果。卡皮瓦拉山捲尾猴有時用枝條探尋食物,以石塊當挖掘工具;雖然法珍達波阿有很多枝條,但科學家還沒看過那裏的捲尾猴有使用枝條的行為。
巴西聖保羅大學捲尾猴專家歐塔尼認為,這種「族群怪癖」是代代相傳的,成為特有的文化。他說:「這種證據強調,這些行為要看社群的文化而定。就如同,一個地區的人燒飯的方式有別於另一個地區的人。」


圖說:巴西捲尾猴以石塊敲破堅果的外殼。只有幾種靈長目動物懂得使用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