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新鮮聞:重複使用的火箭

美國國家地理會社(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已有百年歷史,對人類知識和心智的影響及貢獻,是無遠弗屆的。這個會社也是目前世界上組織最大的非營利組織。
除了雜誌和電視頻道之外,這個會社也提供一項新聞服務(national Geographic News Service),由他們的專家提供最新的有關人、動物、環境等訊息,分別出現在該會社的新聞頻道及網站,講義與國家地理會社的這項合作,每月以固定專輯方式出現,由留美化工博士謝勳主編、翻譯,相信謝博士的理工背景何人文素養將使這個專輯多采多姿。

太空旅行不是夢

今年三月底,美國私營的航太公司SpaceX達到一個里程碑:將回收的火箭助推器獵鷹九號成功地發射進入太空。這個火箭去年曾經降落在佛州外海一艘無人駕駛的船上,甚為壯觀。
這一次,這枚回收火箭從佛州甘迺迪角發射,之後再度降落在與去年同樣一艘船上。此次火箭沒有運載充氣式的太空箱,而是為一家叫作SES的公司攜帶一個通訊衛星,準備送入軌道。SpaceX火箭垂直降落,在過去十四次的嘗試中已經成功了九次,其中六次是準確降落在外海的船上。
去年四月,SpaceX發射一間充氣式住所到國際太空站,然後成功將獵鷹九號火箭的第一節轉向回到地球,降落在美國東岸外海約三百公里的一艘無人駕駛船上。當時SpaceX創始人馬斯克在記者會上指出:「火箭降落在船上,而沒有穿破一個洞,或打翻了船。我們為這樣的成就高興萬分。」
從甘迺迪角發射,這枚火箭將天龍號太空艙送到低層地球軌道,然後大約在發射後四分半鐘,轉頭回航地球。快接近無人船的時候,獵鷹九號自己減速,完美地降落。
到達太空又回頭,居然還不到九分鐘?這是向未來打招呼。
二○一五年這家公司成功把火箭帶回地面,但降落在海面可是棘手多了,因為海洋不斷晃動。早先有過火箭翻倒和爆炸的經驗。馬斯克說:「去年發射之前,雖然我們覺得成功比率滿大的,但是或許仍然有三分之一失敗的可能。降落在海上真的是不容易,因為目標很小。」
最重要的關鍵在於,發展出可回收的火箭,陸續運送人類和貨物進入軌道,能使太空航行更便宜,而不是每次都要花數百萬美金建造新火箭。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擁有一家航太公司叫「藍色起源」,也在發展可回收的火箭系統,而且已有過多次成功降落地面及回收的經驗。
馬斯克的團隊希望,可回收的火箭將減低太空旅行高昂的費用。這對於馬斯克想要在幾十年內載送人類到火星、雄心勃勃的計畫來說,是極為重要的。
他下一個目標,包括在二十四小時內,讓同一個火箭成功地發射兩次。


圖說:世界上第一枚回收的火箭從甘迺迪角發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