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新視界:非洲原始部落,傳統文化瀕危

The New York Times
All Texts and Photos Provided by The New York Times Syndicate Used with Permission

講義開闢「紐約時報新視界」這個專輯,收錄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新聞機構——紐約時報近日特別精彩且具啟發性的篇章,分為時事、新知、科技、教育、人物、藝術、旅遊等單元,相信使我們對整個世界的趨勢,有更完整更清晰的了解。此外,紐約時報有不少充滿人性關懷的文章,令人讀後熱淚盈眶,這是特別要跟讀者分享的。

備受現代文明剝削的部落
「你們的布希兩年前來過,沒人認得他。」
「一個也沒有?」
「沒人知道他是誰。」
「如果是曼德拉,他們會認得嗎?」
「不會,這裏的人連電視機都沒見過,沒有人想過奧莫山谷以外的世界。」
奧莫山谷位於衣索比亞南部,聚集著七個原始部落民族,遠離文明,至今仍舊保留獨特的非洲文化傳統。

圖說:奧莫山谷的部落維持著傳統的生活

離我們閒聊不遠的陰涼處,有個渾身戴滿珠飾手環的婦人,正在大石頭上磨蜀黍。男人三三兩兩坐著,幾個背著AK-47突擊步槍。光著身子的幼童四處亂跑,牲口自由由在地在這廣闊平原上吃草。
這裏沒車沒電沒自來水。陪我聊天的畢瓦望著四周說,這真是一個好地方,大家都很真誠。
同行的旅遊業者瓊斯告訴我,他對奧莫山谷特別感興趣。這裏離現代世界非常遙遠,但是生態系統與生活方式卻已經面臨危機。
四十五歲的瓊斯經營非洲客製化旅遊二十多年,互惠的永續旅遊是他最新推出的主打路線,奧莫山谷唯一的固定帳棚營區也是他經營的。
這一帶大多是乾燥的熱帶草原,長達七百多公里的奧莫河緩緩流經,最後注入肯亞邊境的圖爾卡納湖。由於附近曾經發現近兩百五十萬年前的人類遺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九八○年將這裏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但奧莫山谷的文化未必有機會傳承下去。為了民生用電,衣索比亞政府在上游蓋了三座水壩,尚有兩座在規畫興建中。然而,部落的生活仰賴著大河,水壩攔截了水流,部落灌溉用水不足,這裏人的生活與收成都受到了嚴重威脅。
此外,「來匆匆去匆匆」的旅行團也影響到他們的生活。觀光客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趕來,一窩蜂闖入村莊,拿起相機拍個不停,接著便揚塵而去,留下的只有垃圾而已。
瓊斯說,部落不停受到剝削,為了協助他們,他設法與他們交易,希望能夠建立起互惠雙贏的關係。因此,他所帶的旅行團不走大路,而是循流而上,讓旅客能夠深入遊覽車開不到的地方,慢下腳步,好好體驗部落風情。
比方說,這一趟我們就乘舟逆流去了哈馬族聚居的小村落。
在山谷散居的哈馬族大約有四萬五千人,他們用枝條青草築成簡單的住屋,男人負責照顧家畜,而女人呢?我目睹一個婦人獨自抓起山羊剝皮割肉,一旁的小娃兒則幫忙把一條條的肉掛上籬笆,籬笆旁有一把AK-47突擊步槍和一排彈藥。
瓊斯說,現代武器逐漸取代了長矛。
除了武器外,我也注意到幾個對當代世界妥協的痕跡。
儘管如此,傳統的成年禮仍舊是村莊盛事,少男必須成功跳過十五頭牛的牛背才能成為男人,如果失敗了,這將成為他畢生的恥辱,但如果成功了,隔天早上他就能與長輩平起平坐。

圖說:參加跳牛儀式前,少年用顏料裝飾。臉部彩繪是非洲部落的重要文化

圖說:跳牛儀式是哈馬族和卡羅族的成年禮

在旅程的尾聲,我們順流返回開闊的平原,見到船隻來了,附近的村民紛紛趕到河岸。
這幾個村子與之前見到的村落不大一樣,他們將屋子架高離地大約三公尺,以免穀物遭受一年一度河川氾濫的威脅。不過,由於上游建了水壩,河水現在也不氾濫了,肥沃的土壤逐漸變得乾旱貧瘠。
瓊斯點出殘酷的事實:水壩豈止影響奧莫山谷,連遠在邊境的圖爾卡納湖的生態環境也受到威脅。據說湖水面最後可能因為水壩降低六公尺之多,三角洲最後會變成什麼模樣,沒有人能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