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新鮮聞:火星五大待解之謎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已有130年歷史,對人類知識和心智的影響及貢獻,是無遠弗屆的。這個學會也是目前世界上組織最大的非營利組織。
除了雜誌和電視頻道之外,這個學會也提供一項新聞服務(National Geographic News Service),由他們的專家提供最新的有關人、動物、環境等訊息,分別出現在該會社的新聞頻道及網站。講義與國家地理學會的這項合作,每月以固定專輯方式出現,由資深譯者呂玉嬋主編、翻譯。
圖說:火星上的水手峽谷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峽谷,長逾三千公里,美國的大峽谷則僅有四百多公里
人類能在火星上生活嗎?
火星是距離太陽第四近的岩質行星,大眾與科學家對它總是抱著無限的想像和興趣。二○一八年十一月底,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洞察號歷經半年,終於降落在火星上,在它帶回更多關於火星的真相以前,讓我們看看火星有哪些尚未解開的大謎題。
一、火星現在有液態水流動嗎?
火星的大氣又冷又稀薄,地表上的液態水不是早已蒸發,就是凍結在泥土中。根據過去四十年所拍攝到的照片,火星地表似乎有數不清的乾涸河道和峽谷,很可能是遠古時期湍流沖蝕而成的。
科學家推測,有一部分的水目前以冰的形式藏於地表底下,而在更深的地層或許還有地下水。未來人類如果想到火星旅行,關鍵的前提就是找出這些可能存在的水資源。
二、為什麼火星北半球平坦,南半球多坑洞呢?
一九七○年代,美國首度繪製出火星的地形全圖,發現火星北半球與南半球地貌截然不同,高度相差五千至八千公尺。有人推測,可能是因為熱對流等內部地質作用的影響,也有人猜想,北半球的大盆地以前是汪洋大海,所以地勢較低、較平坦。
而更「暴力」的推測是,或許在數十億年前,有顆相當月球大小的行星撞向火星的南極,導致火山活動增加,噴出的物質構成了今日南半球凹凸不平的高原。
三、火星大氣中的甲烷是怎麼來的?
近年科學家發現火星的甲烷量飆升,代表甲烷仍在生成過程中。科學家指出,地球大氣中的甲烷多是生物活動的產物,但不能就此斷言火星存在著微生物,地質活動也可能產生甲烷。
四、火星上有生命嗎?
除了雜誌和電視頻道之外,這個學會也提供一項新聞服務(National Geographic News Service),由他們的專家提供最新的有關人、動物、環境等訊息,分別出現在該會社的新聞頻道及網站。講義與國家地理學會的這項合作,每月以固定專輯方式出現,由資深譯者呂玉嬋主編、翻譯。

人類能在火星上生活嗎?
火星是距離太陽第四近的岩質行星,大眾與科學家對它總是抱著無限的想像和興趣。二○一八年十一月底,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洞察號歷經半年,終於降落在火星上,在它帶回更多關於火星的真相以前,讓我們看看火星有哪些尚未解開的大謎題。
一、火星現在有液態水流動嗎?
火星的大氣又冷又稀薄,地表上的液態水不是早已蒸發,就是凍結在泥土中。根據過去四十年所拍攝到的照片,火星地表似乎有數不清的乾涸河道和峽谷,很可能是遠古時期湍流沖蝕而成的。
科學家推測,有一部分的水目前以冰的形式藏於地表底下,而在更深的地層或許還有地下水。未來人類如果想到火星旅行,關鍵的前提就是找出這些可能存在的水資源。
二、為什麼火星北半球平坦,南半球多坑洞呢?
一九七○年代,美國首度繪製出火星的地形全圖,發現火星北半球與南半球地貌截然不同,高度相差五千至八千公尺。有人推測,可能是因為熱對流等內部地質作用的影響,也有人猜想,北半球的大盆地以前是汪洋大海,所以地勢較低、較平坦。
而更「暴力」的推測是,或許在數十億年前,有顆相當月球大小的行星撞向火星的南極,導致火山活動增加,噴出的物質構成了今日南半球凹凸不平的高原。
三、火星大氣中的甲烷是怎麼來的?
近年科學家發現火星的甲烷量飆升,代表甲烷仍在生成過程中。科學家指出,地球大氣中的甲烷多是生物活動的產物,但不能就此斷言火星存在著微生物,地質活動也可能產生甲烷。
四、火星上有生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