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火哥的烈焰求生課:為什麼濃煙比火更可怕?

火災真實的樣貌—「黑暗」

二○一七年十月,一間工廠傳出火警,消防局派出大批人車前往救援,廠內人員都已疏散撤離。一名從警校畢業服務剛滿一年的年輕消防員和另一名資深學長衝上三樓布設水線、找尋起火點,整個一千五百坪的空間濃煙密布,伸手不見五指。
救災過程中,因現場煙霧極大,指揮官判定有閃燃、爆燃的危險,便下令撤出。全員撤離後清點人數,發現少了一名年輕消防員。再返回火場搜尋時,發現他趴在離出口僅五公尺處的消防水帶旁,地面積水約到足踝高度。他全身裝備完整,後背的氣瓶和臉上面罩也還在,但氣瓶連接面罩的肺力閥已經脫落。
後續勘驗他的個人裝備,確認所有設備都能正常運作。推測很可能是現場噪音太大,以致他沒聽到氣瓶發出的殘壓警報聲,因此沒能在空氣耗盡前及時撤出火場。氣瓶沒氣時,如果不卸下肺力閥就會窒息,這位年輕消防員最後只好冒險取下肺力閥呼吸,卻因為吸入現場濃煙而發生悲劇。
火災與你想像的不一樣
根據消防署統計,臺灣每四小時就發生一次嚴重火災,每年有超過一百五十個家庭因為火災而破碎。很多人都是從電視、電影畫面來「感受」火災,例如昏黃的光線、亮澄澄的火焰、逃生者扶著牆壁行走,甚至走到戶外……但這絕不是真正的火場樣貌。
真實的火場是一片黑濛濛,伸手不見五指。有人形容:火場中的火是黑色的,不是亮黃色。濃煙中的碳粒、焦油會遮擋光線、阻礙視線,你就像孤立無援的瞎子,什麼也看不見。火場中的黑暗讓你連眼前的火光也看不到,無法判斷樓梯、標誌、出入口、逃生方向……等,在心理上產生極大的恐懼感。
美國曾做過全尺寸的模擬燃燒試驗,以一間透天平房為例,若房內一個垃圾桶起火,一分鐘內便會引燃旁邊的沙發,火勢逐漸擴大,煙霧開始彌漫整個房間,此時房間的熱度已經逐漸升高到足以讓人失去意識,但其他房間的人可能還在熟睡。到了第二分鐘,警報器發出高分貝鳴叫,告知有火災發生,這時濃煙逐漸生成,開始四處蔓延。三分鐘時,濃煙自上往下沉降,樓下房間早已是一片火海。到了第四分鐘,樓梯通道都已經火舌濃煙密布,沒有人能穿越這樣的環境而存活下來。
多數人以為,火災中都有充裕的時間滅火或逃生,但其實起火後五分鐘內(這是實驗數據,真實的火場可能更短),濃煙高熱就會開始對生命造成威脅,能應變的時間非常有限。單純靠運氣、直覺是不夠的,唯有了解火災的頭號殺手,才能在危急時刻拯救我們的性命。

打火哥的烈焰求生課:為什麼濃煙比火更可怕?

為什麼濃煙會致命?
火災一開始,因為水蒸氣蒸發,產生的是白煙。白煙的溫度低,當下的火勢也不大,對人並不構成危害。等到周圍的氧氣逐漸燃燒殆盡,火場內物體持續受到高溫裂解,便會出現深色濃煙。接下來,煙層會開始從天花板沉積下降,煙層中的溫度及毒性氣體濃度急速上升,並夾雜熊熊烈火,這就是所謂的濃煙。
遮蔽視線的「黑色火焰」,其實指的就是濃煙。濃煙具有三大特性,會讓整個室內空間變得極為致命,因此,要說濃煙是火場的頭號殺手,一點也不為過。

一、充滿劇毒
各種家具、裝潢材料(如塑膠壁紙、化學纖維地板、聚苯乙烯泡沫板、人造寶麗板……等)燃燒後,會產生各種生成物,如一氧化碳(CO)、氰酸(HCN)、氯化氫(HCl)、氧化氮(NOx)、二氧化碳(CO2)、甲醛(HCHO)……等數十種有毒氣體,一旦吸入,可能導致神經麻痹或腦部障礙,終而造成缺氧死亡。
而其中最致命的,就是無色無味的一氧化碳。它與血液中血紅素結合的速度比氧氣快兩百至兩百五十倍,取代氧氣搶先與血紅素結合。當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達到百分之一,只要吸兩口氣就會缺氧,瞬間無法呼吸,那種滋味就像有人把你的頭強壓在水中一樣,之後失去知覺、窒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