箍桶人

在清明節前及重陽節前,先祖父總會把家裏所用的大大小小木桶收集在屋簷底下,然後根據大先小後的順序,以眼睛察看其木板裂縫情況,或灌水於木桶內觀察水滲出桶外的情形。
經過檢查後未裂或未漏者排在一邊,而對有裂縫或有漏水者開始箍桶作業,使能保持木桶之正常功能去挑水或裝水。
住在農村無自來水可用,家中用水一律依靠河水,而需水時則要去挑水。挑水用的是木桶,木桶常因使用多次或使不當而有漏水之缺點。這是因為木桶的木板有了裂縫。欲將此木板裂縫修得緊密而不漏水,只有一法,那就是敲打環罩在木桶外面的圓形竹箍,使其能緊固、環繞圍住木板。
先祖父一年兩次需修補竹箍的鬆脫,使木板緊密靠在一起,不再有任何空隙讓善竄的水洩漏出去。先祖父就是把組成木桶的木板以竹箍將其圍環在一起,套牢在一起,使木桶發揮其能裝水而不漏水的功能。
台北北區扶輪社已有半世紀之久,各項服務組織可謂完善而能善盡其服務功能。然有些組織並非一開始就得到社方之認同,需要有具眼光、具熱情之社員辛苦圍箍,而後方得獲正名而入列為正式組織,這時箍桶人真是勞苦功高。
當CL前社長楊昌烈意欲頒發獎學金嘉惠雙親雙亡之大專學生時,曾力邀社友捐款。他將獎勵雙親雙亡而品學兼優的大專學生視為木桶,而努力尋覓獎學金捐款人,期使木桶能成形而牢固。張和鈞前社長率先響應捐款而成為圓箍,之後,社友陸續捐款而成圓箍來源。楊昌烈前社長基於愛心而號召社友捐款來濟助學子所需之服務理念產生功效,於是社方將其納為北區扶輪社之正式服務活動而成立「扶輪親恩教育基金」,如此楊昌烈前社長就成吾人尊敬之箍桶人。
迄今「扶輪親恩基金會」已運作四十年,頒發獎學金無數,年年嘉惠雙親雙亡或雙親單亡之品學兼優大學生。當年得過獎學金之學生,目前抱感恩之心而年年捐款給「扶輪親恩基金」,實在感人。
台北市北區扶輪社提倡市區美化,多年前向社友募款以建設公園,「扶輪親恩基金會」響應之,亦提撥巨款協助之。公園名稱叫「扶輪親恩公園」,目前該公園已捐給市政府,給台北市增添美景。
Kemmy前祕書擅打高爾夫,扶輪人無人能出其右。他不僅自己愛打也勸人來打,三十多年前打高爾夫風氣不盛,他依然提倡打高爾夫對健康、交友甚有幫助。在扶輪例會上,他對出席社友見一個勸一個,苦口婆心地勸誘。只要有一個贊成他的打高爾夫有利健康有益交友的理念,Kemmy前祕書就一個例會從始至終高興到底。
贊成打高爾夫的社友一個接一個地出現,何景明前祕書就欣喜若狂地將參加社員圍箍起來,使其能成為牢固的木桶高爾夫球隊。
台北市北區扶輪社的社友高爾夫隊就是如此組成,而後由體制外變成體制內的健康委員會的組織。何景明前祕書是此球隊的箍桶人。目前的他依然勸說舊社友與新社友來加入球隊,以高爾夫保健康,善交友。
Candy李炳桂社友社齡高達三十三年,入社以來各項職務都不拒絕擔任而且是樂意赴任。但有一樣職位是他堅持不擔任的,那就是社長職位。
Candy李炳桂社友近二十年來創立其對社內之特色服務,在扶輪社每周例會上有糾察主持小額募款。這種捐款是社友自由樂捐的,但李炳桂社友卻是每周必定捐款。他周周捐獻,月月如此,年復一年地持續,其捐款信念與毅力實令人佩服。
李炳桂社友在台北市北區扶輪社二十九屆時,曾邀請當年入社社友共聚午餐。時任社長者為筆者,當年入社新社友達十一人,是歷屆以來之紀錄。李炳桂社友唯恐新社友不熟悉扶輪環境而有退社之舉,於是利用午餐時間使彼此認識扶輪,使彼此交流成友。
李炳桂社友是在鞏固社員之心志,是在圍箍扶輪社之組織。李炳桂社友之共聚午餐會持續了六到七年,直至他不幸病倒。但在病中,他還是拜託時任社長之馬長生、陳俊鋒應繼續辦理,以利新社友早日認識扶輪。
李炳桂社友真是盡責的箍桶人,他雖不在社長職位上,而他心之所繫則是社長任務。
新社友共聚午餐之事,停了好幾年,在今年五十一屆蕭榮培擔任社長後有恢復之舉,因有人挺身出來擔任箍桶人。他一跳出來表明意願,即有眾人追隨。他願一年舉辦三次,邀請入社三年資歷社員共聚午餐,以便早日進入核心,而能提供扶輪服務。
箍桶有其積極與消極兩面意義。積極面為將木桶之每片木板圍捲而木板片片緊密靠緊,使裝在木桶內之水不會外漏。消極面則為平常就該敲打圍箍,使木桶不會有裂隙,維持木桶之耐用年數。箍桶就是形成木桶,箍桶就是保養木桶。
這位箍桶人努力將共聚午餐會變成體制內組織,納入社員發展委員會內,或在社員聯誼委員會內。如此扶輪服務才會更健全。
除了有社友自告奮勇、挺身而出擔任新進社友之箍桶人外,Wenho前社長在其主持社務時曾公開徵求石雕,從中選出「阿爸的話」石雕而設置於新生公園,供人欣賞優閒的阿爸對著好奇的子女講故事。
如今Wenho前社長謝文和又辛苦拉緊社友們來唱歌歡樂。有些社友聞之心喜而成為水桶之木板,有些社友則是再三思考而後加入。Wenho總算運作了二到三個月,找足了十六個人,高興地宣布「北友歌唱班」成形了。之後每周例會,他則穿梭於餐桌間尋找歌唱社友,叮嚀別忘了出席歡樂歌唱之夜晚。每次歌唱夜晚,他總是比歌唱班員早到練唱場所,整理器材之適當與否,頗費苦心。
「北友歌唱班」已順利運作,將來或會由體制外進入體制內,而在康樂委員會成為一個組織,如是Wenho前社長是一位箍桶人。
北區扶輪社遇有節慶喜事則邀請「北友歌唱班」來表演,演出的曲目有扶輪歌、鄉土歌、流行歌等,讓社友怡情,讓社友交流。
台北市北區扶輪社是一個組織,組織要為成員做其需要之事。然組織有時照顧不到成員之各種需要,成員若能自告奮勇來號召眾人彌補這個不足,則組織才會更健全,而滿足成員之需要。這位自告奮勇者就是箍桶人,他犧牲自己的所有的精力、財力來拉攏眾人,共創眾人之所需,實是組織中的貢獻者。
箍桶人雖非年年出現,卻也常常?出,這給五十年歷史的老社常有衝刺的新氣。箍桶人出力出錢,而無怨言又不居功。台北市北區扶輪社實在有幸,而此幸或許是台北市北區扶輪社經營多年之社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