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10問:葉金川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哈佛大學流行病學碩士,曾任中央健康保險局總經理、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行政院衛生署署長,現從事教職。葉金川從大學時期開始爬山,日前在60歲生日前,完成了攀登百岳的夢想,並出版《行男百岳物語──一生必去的台灣高山湖泊》一書,希望吸引更多人認識台灣的山林。

陳世達攝影

是什麼樣的機緣讓你愛上登山?登山對你產生什麼影響?
我大學的時候就開始登山,剛開始的理由很簡單──因為身旁的同學都在爬山,所以我就「糊里糊塗」的一起加入了登山社。我第一次登山,就是去爬玉山和秀姑巒山。那次登山經驗相當辛苦,多數未曾有過登山經驗的同學都被「嚇到」了,從此再也不爬山;不過我很幸運,從此成為愛登山的人。
第一次登山的感覺,至今仍記憶猶新。站在山巔的臨場感、層層疊疊山巒的空間感,讓我真正體認到什麼是「登高山而小天下」。種種感觸,是看再多山岳的照片、影片都無法比擬的。
登山的好處實在太多了。年輕時登山,讓我結交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壯年時登山,讓我鍛鍊身體,紓解工作的壓力。尤其有煩惱的時候去登山,能夠放空自我、沈澱心靈,望著雄偉的山林,覺得自己縮小,智慧產生,問題的答案往往也就會自然浮現。

你為什麼願意花四十年,完成攀登百岳的夢想?
學生時代結束之後,我工作、出國、養小孩,回國後就進入衛生署……可說忙得一塌糊塗。繁忙的生活,讓我百岳一爬就是四十年,卻遲遲沒有爬完。電影《練習曲》裏的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有些事情你現在不做,一輩子就不會做了。」我想,如果我在年輕時聽到這句話,可能不會有太多感覺,因為人生還有很多時間,但現在可不一樣了。我知道,如果這輩子沒有完成百岳,內心深處一定會有遺憾,所以不如趁著還「爬得動」的時候,用行動去實現夢想。在六十歲生日前完成了百岳,算是圓了自己的一個夢吧。

你日前出版了《行男百岳物語──一生必去的台灣高山湖泊》,最想藉由這本書傳達什麼訊息?
這本書並不是教人怎麼爬山,或介紹登山路線的「工具書」。我只是很單純地想透過這本書,分享多年來山帶給我的啟示,記錄我與山之間的感情,還有我和山友之間互動的小故事,讓讀者了解「為什麼這群人這麼喜歡山」,進而想要親身去體會台灣山林的美麗。
這本書裏收錄了很多照片,大部分是我用傻瓜相機拍的。很多朋友跟我說:「既然要拍,何不帶一台專業的相機呢?」可是一來是高階的相機很重,爬山攜帶起來並不方便;二來我認為這些照片雖然不「專業」,卻也傳達了這本書的可貴之處──即使我是個不會攝影的人,用的器材也很陽春,但台灣的山林,拍起來還是這麼美。
此外,寫這本書我還想傳達另一個觀念──不是非得爬百岳才叫「登山」,我想推廣的,是更「平易近人」的登山運動,所以我在書中推薦了十二座很「容易親近」的台灣高山和湖泊。

家人也會跟你一起去登山嗎?
我太太本來對登山興趣缺缺,還曾經抱怨我所有的時間若不是在工作,就是跑去爬山。不過,自從她被我「騙去」爬了幾次山之後,想法就完全改觀了,不但時常鼓勵我爬完百岳,還會陪著我一起登山。夫妻有共同興趣,能讓彼此的生活產生更多交集。
我兒子讀國中的時候,有一年父親節,他們問我想要什麼禮物?我覺得領帶、刮鬍刀這些錢買得到的東西實在沒什麼意思,就要他們跟我一起去爬玉山。兒子登山時的「表現」比我預期得更好,我們從早上五點走到下午五點,他們都沒有喊累。爬山對孩子而言是很好的活動,除了鍛鍊體力,也能培養他們的耐心和毅力,這些都是課本上學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