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10問:劉興欽

日前甫榮獲第一屆金漫獎終生成就獎的劉興欽,曾出版漫畫200多冊,包括《大嬸婆》、《阿三哥》等系列,堪稱台灣最具代表性漫畫家之一。1982年於輔仁大學擔任副教授,目前受邀於各機構及大專院校演講。他身兼兒童文學作家、發明家,擁有138項專利。近年致力於民俗畫創作,希望藉由作品保留昔日的常民生活印象。


童年的經驗,對你日後從事教書、創作、發明,有何影響?
我認為童年經驗對人生的影響甚為巨大。國小三年級時,曾發生一件改變我命運的事。
當時,父親要我下課後去放牛,我牽著牛,才走了幾步,沒想到牛突然拔腿狂奔,把我拖倒在地,手、腳都受傷了。
回家後,我告訴爸爸:「我的力氣小,拉不住牛。」爸爸說:「如果你的力氣比牛大,你來耕田就好了,何必養牛?我們是人,不能和牛比力氣,而要比智慧。」
這番話有如醍醐灌頂,讓我很快地想出辦法馴服牛,放牛變得一點也不辛苦,更從此知道了「動腦」的重要性。
我的父母雖然都不識字,卻能將智慧運用在生活上,並激勵我不斷地動腦,日後我才得以成為漫畫家、發明家。


你所奉行的座右銘有哪些,為什麼?
第一句是「千斤力不如妙點子」,道理一如「人不應該和牛比力氣,而要比智慧」,代表著在遭遇困難、險阻時,不要一味蠻幹,而要想方設法,嘗試有無省時省力的解決之道。
其他的座右銘,我稱為「大嬸婆座右銘」,其實就是我母親的生活哲學,可歸納為「身穿舊衣:不忘本。腳不穿鞋:踏實地。回頭觀看:常反省。破布包錢:不浪費。自備飲水:靠自己。隨身帶傘:防萬一。」
「大嬸婆座右銘」不是要大家真的穿舊衣、不穿鞋、用布包錢,而是希望每個人都有儉省的精神,不要浪費資源;俗話說「穿破才是衣、到老才是妻」,現在人過度揮霍,盲目追逐時尚、流行,導致地球危機重重,實不可取。


你認為現在的藝文創作者,最缺乏的是什麼?
我認為現在藝文創作者普遍缺乏「本土性」;或者說,部分青年世代的藝文創作者生活體驗嚴重不足,所以產生不了具啟發性的想像力。
不只藝文創作者如此,一般年輕人也是這般。
有一次,我在火車上遇上一群大學生,他們忽然對著窗戶外驚呼:「誰有這麼多閒工夫,把一顆顆石頭漆成綠色?」其實,他們看到的是躺在田裏、還未收成的西瓜。我想,這些大學生一定家境優渥,只吃過切成塊狀的西瓜,壓根沒看過長在田裏,等待收成時的西瓜。
類似荒謬的事情,多得不勝枚舉。日前,我送了一些花蓮番薯給一位年輕朋友,沒想到,他竟然連用來綁番薯的稻草也一併煮來吃,還抱怨味道不佳,令我大感驚訝。


你現在努力推廣「大嬸婆良心攤」,其原始動機為何?
「大嬸婆良心攤」的創立,乃是仿效我母親過去擺設無人仙草攤,讓顧客自取、自付,一切憑良心。
所以我在社區附近開闢了一塊菜園,種植各種有機蔬菜、水果,讓鄰居透過樂捐方式購買新鮮蔬果,所得款項則捐給慈善團體。
在「大嬸婆良心攤」上,我掛上一張告示,上面寫著「這裏沒有監視器,只有上帝的望遠鏡。」結果不但沒有人偷竊,所得款項還超過市場售價,可見大多數人都是善良的。
另外,我看到社區裏有許多人出國旅遊,很多禮品還沒拆封就丟棄,十分可惜,因此我請他們將不需要的禮品也放在「大嬸婆良心攤」上,結果也被一掃而光,充分體現了「捐己所餘、助人所需」的精神。
目前「大嬸婆良心攤」的營運模式已向外拓展到苗栗、新竹等地,約有三十多攤,希望可藉此讓更多人感受到社會溫暖、重榮譽的一面。


十幾年來,你投入創作民俗畫,原因為何?創作的靈感從何而來?
我之所以投入創作民俗畫,是基於一種使命感,心想如果我不將往昔常民生活的場景記錄下來,不久後就成為歷史的煙塵。
因為在過去,相機並不普遍,這些場景很少被拍成照片,只存在我這一代人的腦海中,我有義務將這些快要消失的記憶保留下來。
不管是漫畫、民俗畫,我的創作都來自生活經驗。可惜現在的創作者、學生,所謂的生活體驗多是打電玩、看日本漫畫,與大自然完全無關。
我曾見過好幾個學生畫昆蟲,全部都是日本漫畫中才會出現的奇幻生物,原因無他,因為他們根本沒看過真正的昆蟲,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實在相當可悲。所以我認為,想成為好的藝文創作者,首要做的,就是要拓展自己的生活經驗。


在你的生命中,誰對你影響最深?
父母對我的影響最為深遠,在家中,他們沒給我什麼限制,所以我可以天空地闊地學習;而他們的身教,則是我為人處世的最佳典範。
此外,對我造成深刻影響的,還有我就讀台北師專時的導師孫立群。孫老師對品格教育的注重、對教學品質的執著,都令我相當感佩。
所以,我在報紙連載漫畫時,不但都提前交稿,一次更交上半年份的稿件,不讓編輯因為催稿而增加工作量;我在教書時,也要求自己絕對不可遲到。
然而,我在大學擔任副教授時,卻時常發生「等學生來上課」的狀況,上課鈴已敲了許久,學生才三三兩兩進教室,手上還拿著飲料、三明治,實在令人難以認同。


你最得意的作品是哪一個系列?
我最喜歡的作品,是《大嬸婆》系列漫畫。
喜歡的原因,除了這套漫畫最受讀者歡迎,也因為大嬸婆的原型就是我母親。我希望透過這系列的漫畫,將母親勤勞樸實、樂善好施、通達明理的美德傳之久遠。許多人不只將她視為客家女性的典範,也是台灣女性的代表。
甚至在海外,大嬸婆也成為僑胞們的共同符號;過去,僑界藍綠壁壘分明,但以大嬸婆為號召的運動會,卻可讓藍綠陣營消弭對立,共同出席盛會。


愈來愈多青年世代想投身漫畫產業,你有何建議?
我的看法是,漫畫內容不可脫離現實太多,最好要「寓教於樂」,即使是科幻題材,想像也要具備可行性。
現在的漫畫,暴力、色情元素太多,而且內容太過誇張,創作者也太注重人物的外形,而忽略故事是否紮實、有趣,如此雖可能一時討喜,卻非長久之道。


在你的心目中,「理想的一天」應如何安排?
平時我通常把採訪、演講等邀約安排在早上,下午則用來種菜,讓自己每天維持運動的習慣。
雖然我今年已經七十多歲了,但日子一樣過得很忙碌,所以我心目中「理想的一天」,就是完全沒有任何邀約、日曆上沒有註記任何文字的日子。


你心中最幸福的片刻是什麼?
我最幸福的時刻,就是可以隨心所欲安排做想做的事情。此外有「老妻、老狗、老朋友」相伴,感覺最輕鬆自在,沒有任何煩惱與壓力,加上還有菜園可讓我揮汗耕耘,再多煩惱也都在收割「成果」時,消失得一乾二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