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鼓手「啄木鳥」

多年前,我曾經說過我居住的這個城市「樹木比人還多」,多年之後,從外地遷徙來的人口,一年多於一年。人稠了,車子也變得更多,雖然如此,這個城市在我的心目中,依然是一座建築在森林裏的「鄉城」。除了許多人選擇居住此地,有很多的禽鳥也仍舊喜歡在此棲息,大家彼此做鄰居。
有一天,天空不時飄著細雨,我走在街上,聽到附近不遠地方傳來一陣陣鼕鼕的敲擊聲,乍聽彷彿附近有什麼工事在進行,不過停下腳步再仔細一聽,從斷斷續續的節奏,以及敲擊的音量和速度,根據我的經驗判斷,應該是森林裏的鼓手「啄木鳥」發出來的聲音,只是聽起來似乎少了一點木頭的味道,反而帶有一絲絲金屬的回響,令人納悶。
我循著聲音,慢慢走到了一戶人家外面,站在路旁人行道上,抬頭發現那戶人家的煙囪正是聲音的來源。我看見了一隻黑白相間的啄木鳥,正專心地在煙囪基座上,很賣力地敲啄著。彷彿發出來的聲音愈響愈亮,牠敲得更加起勁。
煙囪硬梆梆的磚塊裏,有牠愛吃的蟲子?
原來紅磚煙囪的基座,圍裹著一圈金屬片,那是用來引導雨水的。也許因為沒有貼著很緊密,啄木鳥堅硬的嘴喙啄在金屬板上,產生的回響特別的大,聲音顯然可以傳得很遠很遠。我想,牠應該知道,牠敲啄的是鐵板不是木頭。可是為什麼呢?為什麼牠要這麼做?
我曾經看見過一隻烏鴉,從地面上撿拾一粒一粒的小石子,然後很有耐性地又一顆一顆丟進人家的煙囪裏。從牠的臉上我當然看不出牠的表情是快樂還是生氣,不過從牠的行為判斷,似乎樂此不疲。我們人類,有的人即使聽見小小的並不怎麼好笑的笑話,也會捧腹笑得好開心,只差一點沒在地上打滾;又譬如我,只要能夠在曠野裏走一圈,曬一曬太陽,再像似黑熊爬樹的姿態,抱一下粗糙的樹木,原來心裏的悶氣立刻就煙消雲散了。所以,那隻烏鴉的行為,我是見怪不怪的。
可是,這隻啄木鳥呢?
原來,現在是四月末梢的春天。不管是住在森林或是城市的任何一個角落裏,每一隻公的啄木鳥,都會很努力地四處找尋可以敲擊的樹幹,偶爾或是別的什麼的,只要發出來的聲音,能夠愈大聲愈響亮愈好。牠要告訴大家,這塊地盤是牠的;牠更要讓地盤裏的每一隻母啄木鳥,都能夠聽到牠「雄偉」的敲擊聲——如果聲音能夠遠遠超出地盤之外,當然再好不過。聲音愈宏亮,愈能表現牠的「雄赳赳」與「氣昂昂」,獲得美女青睞的機會當然也更大。
看起來,這隻公啄木鳥認為「聲音大」與「求偶」兩者之間,是一個唯一的等號。在禽鳥的世界裏,或是說在大自然之中,幾乎一切都有例外,包括愛情的遊戲規則亦然,不過一般說來,都還是由雌性來「選擇」雄性。也許這隻公啄木鳥,幻想自己是叢林裏奮力搥胸、仰天咆嘯的大猩猩吧——不過我也相信,抱有這樣想法的公啄木鳥,不會只有這一隻。自然界裏,「基因」的優窳,似乎是所有生物建立伴侶關係,唯一的篩選基準,除了人以外。
當冬天冷硬的臉孔,被春風的溫薰慢慢軟化的時候,空氣中,每天都可以聽見愈來愈多,各種鳥兒的歌唱與呼叫之聲,我總會禁不住想起曾經聽過唱過的,一句古老而單純的英國歌謠,這麼歌頌大地眾生命:「我是如此的幸運,在另一個春天,又看見了你。」(I’m so lucky to see you in another spring.)——這樣略帶一絲絲哀傷的牽動,而又讓人感覺如此平靜的心情,我是永遠十分珍惜的。
啄木鳥不會歌唱,但是關於四季的嬗遞,牠仍然有很多的故事要告訴我們,說給我們聽,只是牠有牠自己的方法。我們可以說,啄木鳥的一年,是以鼕鼕的鼓聲開始的。

全世界的啄木鳥究竟有多少種?各家說法不同,不過至少有一百七十九種,算是相當龐大的家族。猶如沙丘鶴一樣,啄木鳥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鳥種之一,少說也有二千五百萬年的歷史。今天我們看到的啄木鳥,都是歷經數千年的演化,才成為現在的模樣。除了一些例如身體結構的基本「事實」大同小異,剩下來的大家就差別很大,不說別的,只是發出來的聲音就「各吹各的號」,一點不同調。再例如求偶配對模式、繁殖育雛方法、覓食習慣等等,也有很明顯的不同。可以說,每一種不同的啄木鳥,都有各自幾乎說不完的故事。因此這篇文章,請先容我多說些牠們共同之處,讓我們一起來追尋答案,滿足我們的好奇吧。
每一隻啄木鳥,都是爬樹高手,也是鑿洞專家。啄鑿樹木是啄木鳥天生的習性,求生的本能,不然,牠就不叫做「啄木」鳥了。如果你問我,一隻啄木鳥一生敲啄樹幹,究竟有多少下?這好比我們問人家一輩子吃了多少的米飯,一樣地難以回答。不過我們知道,啄木鳥鑿巢的時候,每分鐘的敲擊數大約一百至三百下。你說,牠忙不忙,勤勞不勤勞?啄木鳥啄木,不必然單單為了覓食或築巢,很多的時候,只是為了敲出聲音,打出「像鼓一樣的聲音」來。啄木鳥的鼓聲,猶如往昔住在非洲密林裏的部落居民,拿木頭打擊中空的樹幹一般,都是企圖藉著聲音,向遠方傳遞各種不同的訊息。隨著人類生活不斷的變化,物質不斷的翻新,如今啄木鳥敲擊的對象,已經不再局限於木頭,舉凡屋簷的排水管,或是電線桿上的鐵盒子,甚至鄉間路邊的信箱,都是新的選擇,甚至可以說是難捨的「新愛」。
前面我們說過,啄木鳥在繁殖季節期間,把樹幹敲得鼕鼕作響,是為了宣告領域,也為了吸引伴侶,不過一年的其他時節,鼓聲並未就此停息。除了繼續保衛領土之外,傳遞的多半是用以維繫並鞏固伴侶之間的關係,等等這一類比較細膩的訊息。譬如,有的啄木鳥到南方度冬回來,公鳥常會擊木傳訊,大聲尋找原來的另一半:「親愛的,我回來了,妳在哪裏?」
啄木鳥的「鼓聲」有快有慢,有輕有重,猶如我們人類說話聲調,也有緩急輕重,表示著各種不同的情緒。有的啄木鳥,彼此關係倘若一切順利,雙方往來的敲擊聲就顯得不急不徐。如果彼此例如因為對築巢地點,意見不合,鬧了情緒,大家就各據一方,在自己所喜愛的巢位上不斷敲擊,企圖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選擇。這時候,難免引發所謂的「拉鋸之戰」,時間的長短,聲音的緩急,就看大家對自己的「堅持」有多大。
大體而言,啄木鳥不分雌雄,都有「擊鼓」的行為,不過敲擊的方式以及理由,不盡然相同。雌性敲起來大半不若雄性的聲音洪亮,次數比較少,時間也沒那麼長。有一點,我們必須注意,當啄木鳥擊鼓的時候,純粹就只是為了傳遞訊息而「擊鼓」,完全與為了築巢或為了捕抓蟲子,而在樹身上辛苦啄擊時所發出的叩叩聲響不一樣。我就曾經為此,困惑了一段時間。後來經過幾番更細心地觀察研究,跑了幾次圖書館,不斷上網耙文查資料,再跑回林子裏,求證又嘗試,才開了一點點「聽其聲辨其意」的竅門。
啄木鳥擊鼓的「樂器」,是從大自然撿取來的,通常就是一棵樹,可也不是隨便任何一棵的樹。一般說來,枯木比起活樹,共鳴效果更佳,主要因為死掉了的樹木的細胞,含有的水分較低。不過,另一方面,一旦黴菌或蕈類開始侵襲死掉了的樹木,就會讓樹身喪失了彈性,降低了共鳴的能力。所以,如果我是一隻啄木鳥,當我有話要說,想要擊鼓的時候,最好的選擇便是一棵已經枯死,但又尚未腐朽的樹木或其枝幹,不然就是一棵樹幹中空了的活樹。
所有啄木鳥都是鑿洞為窠,一般的巢洞也都是鑿在樹身上,如果找不到樹,就以又高又直的仙人掌,再不然就拿電線桿替代。鑿洞築巢,並非只有啄木鳥才有的習性與本事,以前我寫過的黑頭山雀以及五色鳥,也有這樣的行為,不過誰也比不上啄木鳥功夫的精細,質地再硬的樹木,牠都可以鑿出一個又深又舒服又安全的「家」來——不過,嘴喙雖然像鐵鑿子,再堅硬也偶爾會有意外斷裂的時候,我就見過——牠們用過了的巢窠,許多其他的鳥類,譬如鴛鴦、燕子,或者像松鼠這類的小動物,都會搶著撿來住,當然「免費」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尤其在房價無理飆高到一般人誰也買不起的今天。
啄木鳥鑿巢,憑的不只是一身的好功夫,還有身上一套無往不利的「利器」。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啄木鳥的嘴喙,又尖又堅,力道強而有勁,每次出擊可以達到每秒六至七公尺的速度,算一算,比王建民飆出時速超過一百三十,甚至一百五十公里的魔鬼球,威力更強更大。在這樣的速度下,啄木鳥如何防止四處迸射的木屑,傷害了眼睛?牠的一顆小腦袋,又如何避免腦震盪?木屑又怎麼不會跑進牠的鼻孔裏?
請仔細看我拍攝的照片,從正面看,啄木鳥鼻孔前端是不是各有一叢特殊的絨毛?有時看起來像一堆雜亂的乾草,有時又彷彿好久沒有整理的鬍髭,那正是用來保護鼻孔的特殊設計——或者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說,牠們的鼻毛是長在鼻孔的外面。啄木鳥工作或覓食時,也沒有護目鏡可戴,所以每次當嘴喙往樹身用力直戳之際,就在撞擊之前的短短瞬間,只有趕緊閉起眼睛,也就是立即拉上眼瞼,直到撞擊之後才再睜開——這些,比起腦震盪的預防設計,都只算是「雕蟲小技」。
經過了長期而緩慢的演化發展,啄木鳥的頭殼前端,以及上嘴喙基部的骨骼,內部結構極為特殊,好比汽車的避震器設計一樣,可以吸收外來源源不斷的震動,而且整體結構的緩衝力,鳥學專家說,比諸汽車更有效率。還有,牠與眾不同的肋骨結構,也有助於減緩頸部肌肉的緊張,避免因為過度工作而產生的壓力。甚至,絕大部分啄木鳥二前二後的足趾結構——五色鳥也是一樣——讓牠在垂直的樹幹上工作幹活時,能夠抓得更牢更穩。牠的尾羽羽軸,不但堅硬又有彈性,成為雙足之外最有力的第三個支撐點,搭配上雙足,就是一隻無敵的三腳架,讓身體得以保持平衡,穩穩地先向後傾,再連續地向前用力戳擊。一切的一切,說明了啄木鳥終年無休,在森林裏辛苦追逐三餐,勞心勞力鑿窠養育下一代,為什麼不會感覺頭痛也不會腦震盪的原因,也才不至於突然眼前一黑,從樹上摔了下來,摔壞了腦袋,忘了自己是隻鳥——不是大猩猩。
除了「啄木鳥會不會腦震盪」,我相信很多讀者也跟我一樣,對啄木鳥的「舌頭」也有極大的好奇。
算起來,啄木鳥也是「長舌族」之一。大多數的啄木鳥都喜歡吃蟲,尤其是藏身在樹皮下的蠐螬。啄木鳥首先在樹身上輕輕敲擊,然後再翹頭攲聽動靜。樹皮下的地道裏,蠐螬也許正在啃嚙木頭,也或許正要倉皇逃走,都會不小心發出聲音。通常啄木鳥只要鑿出一個小洞,足以讓喙尖探入即可;不過有時候地道會向上下延伸,就得依靠伸出舌頭,進入洞內探索。這時啄木鳥的舌頭必須比牠的嘴喙還長,才能辦事,因此有些種類的啄木鳥,舌頭伸出嘴喙的長度,至少有嘴喙的三倍之長,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啄木鳥敏感的舌頭「摸」到了蠐螬,立刻像串肉針串起烤肉一般,串起肥嫩的蠐螬。啄木鳥的舌頭不但細長,舌尖還長有倒鉤,在入口之前,就不必擔心獵物會半途脫落,變成飛走了的煮熟鴨子。不過我們必須知道,這只是多數啄木鳥的「典型」覓食方式,不見得所有的啄木鳥的舌頭都長得這個樣子,都是這樣子吃東西。譬如愛吃螞蟻和白蟻的啄木鳥,倒鉤的舌尖反而不好用,牠需要的是能夠分泌黏液的舌頭。
說真的,這麼「長」的舌頭,可以敘說的故事還有許多。我想,大家應該也都會很想知道,平常時候這麼長長一條的舌頭,究竟是如何「收納」?到底要擺到哪裏去呢?難不成吞到肚子裏?
簡單地說,啄木鳥的舌頭——其實,鳥類舌頭的結構大致都是這樣——由軟骨與舌骨組合而成的「舌器」所支撐。換言之,我們前面說啄木鳥的「舌頭」很長,其實它的「長」是由前端的一截「真」舌頭,加上後面一長段的「舌器」形成的。
舌器先走下喙的底部經過喉嚨,在喉嚨之處分叉成左右兩股,各自在下顎基部附近形成一道鬆鬆的「轉彎」,好讓舌骨有可以伸縮進退的緩衝空間,然後再沿著腦殼外圍繞行一段距離之後,再次合而為一。兩股舌骨,各自包裹在猶如刀鞘一般的「舌鞘」之中。雖然舌鞘很薄,舌骨很細,卻具有相當的韌性,當控制舌頭伸縮的肌肉收縮時,兩支分叉的「舌骨」就在舌鞘中,向前溜溜滑動,將舌頭推出嘴喙外,反之,舌頭就往內回縮。
舌頭能夠伸出多長,端視分叉的「舌骨」有多長。換句話說,兩股「舌骨」再次結合之點,乃是一個關鍵。譬如有些舌頭較短的啄木鳥,結合點就在腦殼後勺,多數的啄木鳥則延伸至頭殼頂端。如果遇到更長的,請想一想看,鳥類小小的頭顱內,什麼地方還有收納的空間呢?
有,而且有兩個。一個是鼻腔,一個是眼窟——因此,有的就延伸進入了右側的鼻腔,有的則沿著右眼窟繞圈。演化發展成後者的,多半是極擅長鑿洞的啄木鳥。洞要鑿得好,工具尤其要堅硬,嘴喙基部就需要特別的強化設計,鼻腔空間自然就減少了,只有另外找尋別的空間存放。
一般野生啄木鳥,如果每天的日子能夠過得平平安安,大概可以活到十年,甚至更長。對鳥類來講,「一公一母一窩」仍是目前最普遍的繁殖方式,絕大部分的啄木鳥也都是如此,只是非繁殖時間,如何維繫伴侶關係,關係又該是「鬆散」還是「緊密」,大家都不必然一樣。我看過——目前仍在繼續觀察中——北美體形最大,幾乎像烏鴉一般大的Pileated Woodpecker,卻是全世界少數幾種履行終身伴侶制的啄木鳥之一。牠們的伴侶關係十分密切,可以用我們人類的「夫唱婦隨」四個字來形容,牠們的領域甚至經常終身不變。其他的啄木鳥,有的只維持一個繁殖季,有的則連續好幾季。

至於說起我們臺灣,島上的啄木鳥共有三種:一種為體形最大的「綠啄木」,一種是比較嬌小也比較普遍的「小啄木」;綠啄木又稱「山啄木」,身長有二十六至三十公分,兩者身材大小相差幾乎有一倍。另外一種,則是比「綠啄木」更為少見的「大赤啄木」,也是屬於棲息中高海拔山區的森林性啄木鳥,都是受到保護的稀有禽鳥。這三種啄木鳥,都是臺灣的特有亞種,都是留鳥。最後,還有一種叫做「地啄木」的,顧名思義就是在地上活動的啄木鳥。也許你曾經看過,甚至拍攝到牠的照片,那是令人打從心裏羨慕的難得好運氣,因為牠是十分稀有的迷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