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鵝

很久很久以前,當我還是一個十八、九歲的大男孩的時候,有一隻鵝走進了我的生活。從此以後,我的精神世界裏就永遠有一個大白鵝的影子,像一團雪球,搖過來,晃過去,再也抹不掉。
這隻大白鵝真是又肥又大,把牠抱起來要費相當的力氣。尤其是牠展翅飛奔的時候,那架式,那氣勢,就像一隻我想像中的白色大鵬。我永遠忘不了在牠前方哀號奔逃的那隻黃狗的模樣──就像老鷹追擊下的一隻老鼠。
那一年,我家逃難到漳州。我們住在一座舊樓房的二樓。地方很大,我們只用了兩間臥室,整個大廳空著沒用。難民只帶衣箱,沒聽說還帶著家具的。因此,大廳就成了一家人散步的廣場。
有一天,母親聽到賣菜的小販在樓下叫賣,就下樓去買些青菜,看見有人賣小鵝,覺得有趣,問起價錢,也還便宜,就順便買了一隻,帶上樓來。當然,那大廳就成了養鵝場了。
小弟那年只有八歲,儘管也陪我們嘗過逃難滋味,卻從來不把逃難看成什麼不幸。他的快樂童年似乎完美無缺。往日生活的殷實安定,眼前日子的漂泊不定,只要稍稍比較比較,就會使父親、母親覺得灰心沮喪。我跟二弟、大妹,也都過慣好日子,對逃難生活也有無法忍受的感覺。
小弟就不同了。對他來說,人生就是逃難,逃難就是人生。他沒有東西可以做比較,一切的一切,本來就是這樣,不值得奇怪,他穿的是什麼衣服,就認為人生該穿的就是那樣的衣服。他吃的什麼飯,就認為人生該吃的就是那樣的飯。一隻有黃色細毛的小鵝,對他來說,就是一切歡樂的泉源。
家裏既然有「廣場」,現在又有了一隻鵝,小弟就可以在廣場上養鵝了。可惜的是鵝太小,不能滿足小弟的希望。小弟把他對一隻大鵝的期待,完全放在一隻稚嫩的小鵝身上,當然要常常嘗到失望的苦果。他裝了一臉盆水,要小鵝游泳,結果小鵝並不很聽話,弄得滿地是水。他想像中的那幅「綠池白鵝」的美麗畫面破滅了。
他用溫和的語氣,吩咐小鵝陪他在廣場上繞圈子。結果是,他自己繞了好幾個圈子,小鵝卻自顧自地晃到臥室門外,向裏面窺探,根本不把小弟放在「注意圈」內。小弟對小鵝的評語是:「你好笨。」
小弟很愛這隻一直令他失望的小鵝。愛,使他學會了責任。小鵝愛吃的鵝草,都是他每天走遠路去拔來的。這件事使母親非常高興,非常自豪。她認為小鵝使小弟變得懂事了。這也證明了她買小鵝買對了。
漳州跟我國一般小城一樣,是由一條街發展成的。有了一條街,再由那條街為主,發展出幾條橫街,街道多了,就形成了城市。在發展的初期,街道是在田野中逐漸形成的,所以街道兩邊的房子背後,往往還是農田。前門是街,後門是田的情況,十分普遍。
離我們家不遠的地方,有一條黃土公路。公路邊有一個很大的池塘,池塘四周長滿了鵝愛吃的鵝草。小弟每天早上,會自己一個人悄悄出門,到池塘邊去拔些鵝草回來餵鵝。他完全把這件事當做他的責任。
起初,我對這隻鵝並不發生興趣。那時候我已經在一個小學裏教書,每天早上出門,中午趕回家吃一頓中飯,立刻又匆匆忙忙地趕回學校,一直忙到傍晚才能休息。這樣的生活,使我完全忽略了我跟小弟的感情。可是小鵝進門以後,我對於能夠獨自出門拔鵝草的小弟發生了興趣。我經常找機會跟他一起去拔鵝草,因為鵝草的關係,我們開始有了「談話」。
我跟小弟的談話,完全是一種「兒童文學」。我要學習把話說得又簡單,又具體,又生動。有一次我勸他要用心認字。我說:「見到書上的字都要喊得出它的名字,還要能形容它的模樣。」為了勸他跟同學和好,我說:「見了同學,都要跟他笑一笑。」勸他不要發脾氣,我說:「生氣就是生病。」為了那隻小鵝的緣故,我跟小弟變得很有話說。
互相親近的是我跟小弟,並不是跟那隻小鵝。對於那隻已經長得不大不小,毛色黃中帶灰的怪鳥,我並沒有好感。直到有一天下午我回家,因為看不見小弟,也看不見那隻鵝,我才問母親:「『他們』都到哪兒去啦?」
「你三弟放鵝去了,」母親說。
「哪兒?」
「大池塘。」
小弟變成一個牧鵝童了。我對這件事非常好奇,很希望能找一個機會去看看小弟怎麼放鵝。對別人來說,這是一件最容易不過的事,說去就去,要去就去。可是對我來說,事情就不那麼簡單了。我是一個小學教師,每天放學以後,同事們要跟我討論這個,討論那個;小學生要問我這個,問我那個。再加上,我喜歡留在學校等值日生掃過地走了,和校工巡視過教室以後,再坦然地走路回家。想找機會到大池塘去看小弟放鵝,並不很容易。
我又是一個看書迷,一回家就鑽進我和二弟共用的破臥室,端起書來就看,直看到燈亮,母親喊吃飯,才肯把書放下。飯桌上見了小弟,也只能問一聲:「放鵝去了?」至於他和那隻鵝怎麼去,怎麼回家,逗留在大池塘邊又是怎麼樣的一種情況,我一點兒也不知道。這件事情,愈來愈引起我的好奇。
一天下午,我在破臥室裏看書等吃飯,聽到樓梯那邊傳來小弟的吆喝聲:「快上去,快上去。」
我的心一動,立刻扔下書,衝向樓梯口。我還沒有走到那兒,就看見一團白影子撲向樓上來。我吃了一驚,再看,那一大團白影子已經濃縮成一隻挺拔的白鵝。這麼漂亮的白鵝,就是我們家那隻「醜小鴨」變成的嗎?
這隻白鵝,渾身雪白,有一個結實有力的脖子。牠的小腦袋上,藍眼睛炯炯發光,黃嘴堅硬像銅器。牠胸部發達像一個游泳健將。稍稍遜色的部位是腳,邁起步來顯得笨拙,軟弱,遲緩。這使我想起愛鵝的王羲之先生。如果我猜得不錯,他喜歡的一定是鵝脖子矯健靈巧的動作。如果他欣賞的是鵝的腳,那麼他的書藝一定會受到一些不良的影響。
小弟跟在大白鵝背後,也衝上樓來了。我問他:「這是我們家的鵝嗎?」
小弟很疑惑地說:「是啊。」
我很感慨地說:「沒想到這隻鵝已經會自己上樓了。」
「也會自己下樓,」小弟說。
「滾下去的?」我難免想起大白鵝軟弱的腿。
「不,」小弟說。
他伸開雙臂,作了一個撲翅的姿勢。
我懂了。大白鵝有一對有力的翅膀,難怪牠上樓的時候會那樣聲勢浩大。我相信,牠下樓的時候,一定也會運用那一對白色的大翅膀。牠是飛身上樓,飛身下樓。
從那一天起,我對大白鵝另眼看待,對牠懷著敬意,而且心中有以牠為榮的感覺。「這是一隻很體面的鵝,」我告訴我自己。
可是,還有一件事情我最想知道。那就是,小弟和大白鵝每天下午在大池塘邊做些什麼。想去看看的慾望太強烈了,所以第二天下午我不顧一切的推掉了所有的談話,所有的不屬於我的責任,一放學就匆匆忙忙地趕到大池塘邊去了。
我看見小弟坐在池塘邊的草地上,很自在地看著天空的白雲出神。他的身邊並沒有那隻大白鵝。
我在小弟身邊坐下。「大白鵝呢?」我問。
小弟用他手中的竹子向池塘中一指。我看見池塘中有十幾隻鵝在那裏游水。
我說:「你認得出我們的大白鵝嗎?」
「認得,」小弟說,「就是脖子挺得很直的那一隻。」
我也認出來了。牠真是鵝群裏最出色的一隻。在斜陽下,牠的羽毛是最白的,牠的體態是最挺拔的,還有牠的泳姿,也是鵝群中最美的。我和小弟靜靜坐在草地上看那隻鵝,一直看到夕陽西下。
小弟站了起來,搖動手中的細竹子,用嘹亮的童音高呼:「大白鵝回家。」
鵝群有點兒混亂,幾集鵝紛紛向兩邊跑開。我們的大白鵝自在地游到淺灘,搖搖擺擺地走上岸來。牠並不停留,似乎是認得路,信心十足地順著回家的路走去。小弟跟著牠,我跟著小弟。
夕陽剛落,立刻就是暮色四合。我靜靜地走著,忽然想起天黑的這麼快,讓小弟每天自己一個人這樣走回家是不是妥當的問題。前面傳來大白鵝嗄嘎的叫聲。我抬頭一看,是一條黃狗,正想掉頭走開。我猜想,黃狗最初可能不怎麼把大白鵝放在眼裏,想走過來逗逗牠。現在,大白鵝惱了,猛然張開一對大白翅膀,伸直脖子像一根長矛,向黃狗衝了過去,多勇猛的大白鵝。
有這樣的一隻大白鵝作伴兒,小弟一定是很安全的,我想。
事情就是這樣。大白鵝的英姿,一直留在我的記憶中。遇到閒下來的時候,我很喜歡回想一下過去的那些日子裏,我曾經跟哪些動物做過朋友。狗、鳥、白兔、烏龜、馬、火雞……不管我能想起多少,只要那大白鵝一出現,其他的動物就不再有地位了。我會一直想那隻活躍的大白鵝,像陶醉在一部完美影片裏。(吳嘉鴻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