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遊騎兵「澤鷂」

我們知道,鳥學專家將全世界上萬種的鳥類,分門別類規畫成至少二十七「目」二百零四「科」,讓我們方便認識。其中有一「目」就叫做「猛禽」。
顧名思義,猛禽就是「兇猛的禽鳥」之意,我則以為牠們是「帶著翅膀的空中獵人」。只要提起「猛禽」,許多人心裏浮現的大概就是「兇、猛、狠、大」的印象,嘴裏第一個叫得出來的名字大概就是「老鷹」。不管在東方還是西方,自古以來「猛禽」一直就是許多神話、寓言故事與傳說的迷人題材。大半,因為猛禽的身上具有讓人類有時欽慕有時畏懼的,祈望自己也能擁有的某些特質,譬如速度、力量、聰明與勇敢,甚至「兇猛」—以及這一切所帶來的「自由」。
數千年來,我們人類將各種猛禽用文字寫在紙上,用筆畫在洞窟裏或牆壁上,更後來也鑄在硬幣上面,或者繡在旌旗上。靜態的平面不夠,還要寫詩激昂地朗誦,有時候乾脆扯開嗓子縱情高歌一曲《老鷹之歌》(El Condor Pasa)。如果你翻查古代埃及神祕的象形文字,就會發現代表字母A的是一隻兀鷹,M則是一隻貓頭鷹,而代表「神」這個字的,則是一隻隼。
猛禽,不僅釋放了我們平日不免受到限制的想像,也讓我們心底隱藏的希望偶爾有所寄託。
中文裏,講到猛禽有好多種,各有不同的名稱,有「鳶」「鶁」「鶆」「鵰」「鵟」「鷂」「鷙」「鷲」「隼」「鷹」「鵟」「鷢」等等。即使雙手捧著一本有夠重有夠大的字典,想要分辨牠們之間的差異,老實說恐怕讓人愈看只有愈糊塗。從小,每每在書上讀到什麼兇猛的禽鳥,不管是鳶是鷂或是鷲,一律稱為「老鷹」。當時,一則不求甚解只求方便,二則那個年紀覺得老鷹這個名字不但親切,而且神氣得多了。小時候,我們很多人都玩過老鷹抓小雞的遊戲,放的風箏最神氣的就是老鷹風箏,也都讀過伊索那篇描寫烏鴉想當老鷹的寓言。是不是?

這篇文章,我想講的是與在臺灣可見的「灰澤鷂」十分接近的「北方澤鷂」。全世界的澤鷂(舊稱澤鵟)大約有九種,不過北美洲只有一種,那就是「北方澤鷂」。
灰澤鷂是北半球美洲除外分布最廣的澤鷂,橫跨歐亞兩洲比較寒冷的北域。在西方,冬季時節則南下南歐、北非與中東避寒。在我們東亞這邊,平常以西伯利亞東部、中國東北以及蘇俄的遠東區為主要繁殖地,冬天則南遷日本、韓國,以及中國長江以南靠東地區,有時候也會到臨臺灣,在臺灣算不上是普遍的冬候鳥。「灰澤鷂」與「北方澤鷂」,無論外形還是習性,其實沒有什麼很大的差別,也許羽色稍有一點不同而已。
不過我想先用一點篇幅,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什麼叫做「猛禽」。畢竟「見樹先見林」,先認識了猛禽,可以說就已經認識了一半的澤鷂。見過了「林」再見「樹」,那棵樹再看一定不會一樣。
「猛禽」的英文稱為Birds of Prey或Raptor。一般而言可分為兩大類。一為包括了五「科」三百零四「種」的鷹、鷂、隼、鳶與禿鷲的「日行性猛禽」;一為俗稱貓頭鷹,共分二「科」一百九十四「種」的「夜行性猛禽」。不過近來又有學者專家認為,Birds of Prey或Raptor一詞應該只用來指涉「日行性猛禽」,鴟鴞則單獨另成 一「目」,稱為Owls。夜行性的貓頭鷹雖然與日行性鷹隼之類的猛禽,共享有某些相同的特徵,其實彼此之間並無什麼關係。
為了避免讀者的混淆與困惑,我必須先做一點說明,以下所謂的「猛禽」僅指「日行性猛禽」而言。
在此,我們不妨先有一個認識。禽鳥的分類雖是一門科學,卻是經常在修改更變。譬如大約三十年前有了分子生物學之後,科學家透過DNA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鳥類演化的最根源,而非像傳統分類法那樣,局限於鳥體的外部特徵與遺傳的特性。舉個例子來說,蜂鳥與企鵝,無論從外形或大小都很難讓人相信,是由同一個極極遠古的老祖先,一路衍變分歧演化下來的。不同的鳥學家,對於禽鳥的分類,常常因為抱持不同的看法而有所爭議,在鳥學界裏是很平常的事。如果你問全世界目前一共有多少科多少種鳥類?答案恐怕不只一個,因為各家觀點不一,理論各異。
全世界除了南極,到處都可發現猛禽,地球上任何型態的棲息地都有牠們的蹤跡。牠們住在森林高山裏,也住在雨林沙漠地區,甚至北極圈遼闊的苔原。根據臺灣猛禽研究會的資料顯示,在臺灣,包括幾個離島,曾有記錄的猛禽多達三十三種,而完全留棲者有七種。
一般說來,本島上比較有機會見到的猛禽,有「黑鳶」「鳳頭蒼鷹」「赤腹鷹」「灰面鵟鷹」「大冠鷲」「魚鷹」以及「東方澤鷂」。尤其是體形最大,又叫蛇鵰的大冠鷲,春夏兩季只要天氣晴朗,氣溫暖活,城市郊區的天空不時可以看見幾隻碩大的鷹影,伴隨著尖銳的啾嘰聲在人們頭頂上盤旋。那樣清亮的呿叫,那樣不疾不徐的身影,還有那時節的風吹在身上的微溫,成了許多人難以忘懷故鄉的記憶,至少我就是其中之一。
英文Raptor這個字是由拉丁文衍變過來的,原來的意思就是「搶奪」或「攫抓」。我們曉得猛禽多半依靠攫捕維生,可是有很多的其他鳥類,也是一樣活生生捕食其他的動物,那麼所謂的「猛禽」究竟又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有。當我們一眼看見老鷹或者一隻隼,立刻就能知道那是「吃肉的鳥」,就好像即使初見非洲草原上的獅子或鬣狗,也隨即知道牠們是肉食動物一樣。幾乎所有猛禽的上嘴喙,不但向下彎曲而且尖銳異常,再加上雙顎強而有力的肌肉,有如屠夫手上操著各種利刃,切割或撕裂獵物,不過家常便飯。有些隼科猛禽的嘴喙,雖然沒有像我們人類一樣的牙齒,不僅是吃飯的工具,更是殺戮的利器。
再看看那一雙腳,根本就是專門設計來攫殺獵物的致命武器,跟我們人類雙腳設計的目的迥異。每隻腳有四隻巨碩粗壯的足趾,三趾向前,一趾朝後,用來攫擒,那是一雙難以逃躲的巨靈魔掌。請看看我們人類的手掌,如果缺少了大拇指,還能夠隨意抓取東西,還能抓得如此牢靠嗎?猛禽的後趾就好像人類的大拇指,不可小覷,不能缺少。
更且,每一隻足趾前端都有一隻倒鉤的利爪,可以瞬間刺穿獵物掏出內臟。雙腿強而有力的肌肉,搭配巨爪,如虎添翼。不管是在水裏,還是地面抑或空中,只要雙腿一伸,利爪一張,緊緊一扣,獵物很難有掙脫的機會。鼎鼎大名的魚鷹,牠的足趾甚至二前二後,攫擒力更強。
其實,猛禽有大也有小。小的甚至不如紅鳩,大的卻可以像安地斯巨鷹 (Andean Condor) ,翼展超過三公尺,體重可以達到十五公斤—再多個三公斤,牠就飛不起來了。十八公斤,是鳥類可以離地飛翔的極限。
不論大小,絕大多數的猛禽皆以擅飛聞名。當我們翹頭往上觀望,常常可以看見牠們張開的翅膀兩端,一連好幾片大大的初級飛行羽,像扇子一樣的張開,那是猛禽所以能夠浮升不可缺少的設計。
再看看那些連結胸骨的肌肉,有了那兩片強大結實的胸肌,當攫起的獵物譬如猴子、樹獺等,幾乎就要超過牠們自身體重的時候,才能有足夠的力量鼓得動翅膀,升上天空。你知道嗎?人如果想要像鳥一樣飛翔,依人的體重計算,至少需要有一百八十公分厚的胸肌。
事實上我們看見猛禽,多半是牠們在空中盤桓飛翔的時候。如果細心一點,不難發現不同種類的猛禽,具有不同形狀的翼翅。有時候你會覺得,辨認飛行中的某些猛禽,比棲息樹頭的似乎還容易一些。
譬如,經常在森林裏追逐獵物,需要在密林間高速小轉彎的中小型猛禽,通常翅膀圓短,尾翼則較長。習慣在草原等開闊地區發動攻勢,獵取食物的猛禽,翅膀稍寬尾翼較短,就可以長時間低空巡弋,無需不斷鼓動雙翼。大型猛禽則喜歡搭乘暖氣流翱翔盤桓,翅膀就既寬且厚。隼科猛禽則是翅膀尖細,飛行時向後捎掠,尾翼狹長,利於做出急轉彎,以及瞬間急速下墜的高難度動作。戰鬥機的設計,說穿了就是模倣牠們的。
大多數猛禽的眼睛不但比一般的鳥類大,有的就跟人的一般大,而且長在頭顱的較前端,也就是比較類似人類的眼睛,以兩個眼睛同時觀看,除了兩側還可以正視前方,也就是所謂3D的視界。牠們的視力有人類的八倍之強,好似時時刻刻總拿著一支八倍的望遠鏡,在觀看世界一樣。
大大的眼睛,布滿了比人眼還要密集的視覺細胞,可以剎那間接受大量的視覺訊息。眼睛後方還有複雜的神經網,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分析情報,迅快地估算出正確的遠近距離。眼球裏面的肌肉,又讓牠們比一般哺乳類動物對焦更為迅捷,可以直盯著草叢裏不斷變化位置的獵物,緊跟不放。
我們常常聽人家以「鷹眼」一詞,形容某人眼力的敏銳。講起來,猛禽的眼睛對動作,比對顏色尤其敏感,所以在一公里半的高空中盤桓巡弋,偵測地面上獵物的動靜可以巨細無遺。只不過牠們的眼睛固定在眼窟裏,無法自由轉動—其實,所有鳥類都是這樣—想要改變視覺方向,勢必只有扭轉頭部。想想看,你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經驗?常常我們看見棲息在枝頭的猛禽,身體明明背對著你,頭顱卻突然一扭,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兩顆銳利的眼睛與你正面相視,嚇人一跳。那是因為牠們的頸椎骨節,比哺乳類動物的還多。
科學家說,猛禽經由五官所接受的訊息,視覺就占去了將近百分之八十,第二重要的則是聽覺,剩下來的譬如嗅覺就變得極其薄弱,甚至消失沒有了,除了某些專吃死屍腐肉的禿鷲正好相反。
視覺對猛禽有多重要呢?你也許看過有人訓練猛禽,頭上總是給牠們蒙了一只皮罩。頭罩一蒙,眼前一黑,立刻什麼也看不見。猛禽的腦袋一下子變成了空白,幾乎失去了意識,彷彿關了機的電腦。關了機的電腦,還能做什麼呢?我想這也正是馴禽師的目的。由此可見,眼睛—或視覺—對猛禽有多麼的重要。

有一年的一個清晨,大概五月底六月初的時候,我懷著探險的心情,走過大片草原中間一條細窄彎曲的小徑,正在納悶地面露水中一片凌亂地啄木羽毛哪裏來的,突然聽見頭頂傳來一陣陣尖銳的啾叫。不必抬頭,我就知道那是猛禽發出來的特有鳴聲。我即刻昂首,正好看見一隻大鳥迎面往我直直俯衝下來。我本能地將頭一縮,身子一矮,勉強避過了這一擊。不過我可以感覺得到,牠恐嚇我的成分應該比較多,因為以牠的身手,想要傷害我並不難。
當牠向上爬升,企圖回頭發動第二次攻擊時,我一眼瞥見牠的尾翼近腰之處,有一道寬闊的醒目白帶,再次印證了牠的鳴叫聲,以及看見翅膀兩端各有五大片明顯黑色的初級飛行羽……
「沒錯,北方澤鷂!」我在心裏輕聲叫道。
原來,我不小心踩進入了牠的領域。非但如此,這附近的草叢裏正有牠的巢窩,窩裏還有小孩。牠一波接一波的攻擊,一次比一次兇猛,逼得我只有立刻轉身,半逃半躲。雖然曉得牠的行為只是恐嚇居多,可是誰知道呢?
我不得不承認,當時情況實在有點狼狽。不過「慌亂」之中,我也「勇敢」的搶拍了幾個鏡頭。這樣的機會,一生大概就這麼一次,因為下一次我不可能如此「野蠻」地去侵犯育雛中的澤鷂。想起當時雖然無心,如今依然懷著歉意。
澤鷂築巢,與其他猛禽不同。別的猛禽築在高高的樹頭,牠卻是平鋪在地面。簡單幾根細枝,再鋪一些乾草,就是孩子的搖籃。一般多築在濃密的草原深處,有時候也在灌木叢中。
大體而言,猛禽母的體形都比公的來得大,譬如北方澤鷂,公鳥平均體重三百五十公克,雌鳥則可以重達五百三十公克。繁殖期間,雌鳥只負責臥巢孵蛋、照顧雛鳥以及防衛巢窠,雄鳥則專職負責張羅食物,這一點與其他猛禽比較不同。其他猛禽,例如白頭鷹,當雛鳥還幼小的時候都由雌鳥負責看家,雄鳥則專司出外覓食;等待小鳥長大了一些之後,雌鳥就會離巢分擔狩獵的工作。不論如何,猛禽在保衛與飼養下一代,雌雄雙親都投注了相當大量的心力與時間。
我們知道很多鳥類的幼雛,一旦孵化就能夠自己找東西吃,有些只要一、二個星期就可以學會求生的技巧,猛禽卻是需要好幾個月的漫長時間,才能慢慢學得獵食的技能。畢竟,追捕草原上疾速奔跑的兔子,偵測深草中時隱時現的小田鼠,比在路邊草坪上啄食柔軟的蚯蚓,需要更多,也更高深的學問。小猛禽必須花費很多的時間,一旁用心觀察,向父母學習,然後再自己不斷的練習,直到有一天終於能夠獨立獵食。
澤鷂獵食,習慣低空飛行,緩緩來回巡弋,雙翼開展成淺淺的V字形。猛禽中,澤鷂是唯一不僅依靠視覺,也十分依賴聽覺來獵取食物,因此牠的顏盤構造非常類似貓頭鷹,呈碟盤狀,以便收聽鼠類等小動物在地面上奔逃的窸窣聲。當然,牠的耳孔也比一般猛禽的大。必要時候,還可以類似蜂鳥一般,頻頻迎風猛力鼓翼,在半空中作定點飄浮。我看過不少猛禽譬如魚鷹以及北美魚狗,也擁有如此相同的特殊技能。
常常我在水邊觀察水鳥,眾鳥每每突然嘩地一聲,爭先恐後竄上天空,沒命似地向四面八方逃散。仔細一看,果然有猛禽來襲,有時候即使只是從旁路過,也會引起不小的騷動。有時是白頭鷹,有時是澤鷂。猛禽走了,警報解除了,眾鳥又再三三兩兩飛了回來,繼續原來的動作。北方澤鷂經常以既悠閒又優美的姿勢,從我眼前低低滑行而過。我們四目經常在空中交會,牠的心裏或許在「想」些什麼,只是我讀不出來。不過,我可以很清楚看見牠顏盤上的絨毛,以及那一副彷彿我並不存在的眼光,從我面前悠然飄過,很快地就消失不見了。
觀察澤鷂最精彩的時刻,莫過於牠在草原上追捕獵物的過程。看牠馮虛御風,彷彿童年放上天空的紙鷂風箏,襯著藍天,飄飄搖搖。我一路尾隨,沒兩下子就跟丟了。當我的心情還陷在失望之中的時候,不知何時牠又忽然從矮樹叢後面冒了出來,狩獵神情依舊那麼專注,一副不可侵犯的樣子,有時從我眼前轉彎而過,好似我只是佇立在草原上一棵不相干瘦瘦的樹,雖然這棵樹會走動。
澤鷂低空輕輕掠過,時緩時急之際,時而鼓動幾下翅膀,時而展翼穩穩滑翔,不是沒有道理。當牠靜悄悄地滑行時,也正是靜心捕捉地面動靜的時刻,草叢裏即使再細微的窸窸窣窣,都逃不過牠敏銳的耳朵,更何況有「鷹眼」相助。對地面上運氣較差的弱小齧齒動物而言,澤鷂不啻是乘風而來,從天而降的神鬼殺手。很多時候為了避免干擾牠的狩獵,我只有遠遠地拿著望遠鏡靜靜觀察,默默記錄。
澤鷂在開闊的田野上空不斷來回巡弋,一有發現,馬上做出瞬間反應,疾速俯衝而下,有時難免失手,隨即一個「鷂子翻身」,身手正如武俠小說所描述的那般俐落,回頭重新撲攫,毫不遲疑。偶爾一翻不夠,再翻!澤鷂的堅毅、冷靜與決心,在此顯露無遺。
雖然也捕食各式各樣的小動物,澤鷂最拿手的還是捕捉小田鼠,田鼠是澤鷂菜單上永遠的第一名。基本上澤鷂行的是一夫一妻制,不過那年野地裏的田鼠如果繁多,也就是說食物倘若充沛,公澤鷂往往就會娶一個以上的老婆。大家都住在同一塊大沼澤區或大草原內,由牠單獨負責照顧大家的吃食,守衛的工作就留給了母鷂。那一天我誤闖草原,攻擊我的就是一隻母鷂。分辨澤鷂公母並不困難,除了體形大小,身上的羽色也明顯不同。大體上,母鷂全身深褐,公鷂則偏灰。
一個繁殖季,公澤鷂最多可以同時擁有四個妻子,四個家庭。更讓人稱奇的是四個家庭,好幾張的嘴,牠都能同時公平照顧,誰也沒有偏愛。難怪公鷂一身灰白—壓力,不是也會讓我們人類烏黑的頭髮一夜灰白了嗎?不過說真的,公鷂究竟如何保持閨內安寧,我很好奇。
每次公澤鷂滿載而歸,快接近巢窠的時候就會出聲呼喚,巢裏母鷂一聽見哨音,即刻離巢飛上天空,迎向公鷂。公鷂看見了母鷂就鬆掉獵物,讓母鷂在空中接住。辛苦的公澤鷂,好長的一段日子每天就這樣忙進忙出,照顧大大小小。猶記得第一次目睹公母澤鷂在空中相會交接獵物,算是開了我的眼界。我想,公鷂「宅配」沒有配送到家門口,顯然可知是為了節省時間與精力。後來小鳥長大可以自由飛行了,有時候我會看見母鷂帶著孩子一起出巢迎會公鷂。我遠遠看見做父親的,常常跟著孩子在藍色的空中上下翻身,玩耍起來。我心裏相信,牠是藉此教導孩子飛行的技巧,而不只是遊戲。

真的,每次我看見澤鷂在開闊的草原上緩緩巡弋,總是彷若看見了一名單槍匹馬的遊騎兵,在天地之間策騎前進,踽踽獨行。只要牠一出現,遼闊的山谷與田野,頓時響起小號響亮的高階音,在蔚藍無雲的天空下,隨風迴盪,久久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