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鷦鶯養巨嬰
愛攝影的鳥友,都有共同的特徵:脾氣好、修養好、有耐性,動作慢條斯理,性情敦厚,也愛釣魚,大部分都不抽菸,身心健康。
我所認識的兩位鳥友劉宏璋與陳慶雄,就是典型的「鳥人」,劉宏璋慷慨熱情的人格特質,讓我印象深刻。三年前第一次認識他,是同行往貴州拍攝黑頸鶴,有一天,我發現記憶卡不夠用,劉兄慷慨地送我一張十六M的記憶卡。陳慶雄則是默默行善,一家四人都是慈濟的榮譽董事,慈濟人想替他引見上人,陳兄都婉謝,不願攀緣。
我對拍攝山鳥興趣較低,因此特別讚歎他們守候山鳥時驚人的耐心。為了拍攝杜鵑托卵,他們足足在鳥窩前守候兩三個星期,只為了拍攝杜鵑幼鳥孵出時的珍貴畫面。
過去臺灣鄉野傳說:「芒丹丟仔生四粒卵,一粒會孵出鷹仔子。」土名「芒丹丟仔」的鷦鶯,通常一窩生四顆卵,其中一顆卻會孵出「老鷹」的孩子。這個傳說一點也不假,不過呢,傳說中所謂的老鷹,其實指的是中杜鵑(又名筒鳥),因褐色斑花的羽毛頗似鷹類,而讓人誤以為鷦鶯會生出老鷹。
嬌小如麻雀的鷦鶯,會生出像老鷹的杜鵑?竟有這種無中生有的魔法?讓人驚歎。
事實的真相是:中杜鵑將卵下在鷦鶯的鳥巢,由不同種的鳥來當保母,孵育自己的孩子,這類托卵行為故事,似乎是Discovery頻道上才看得見的畫面,在臺灣鮮有紀錄,今日卻從兩位好友的口中親聞,一睹珍貴的畫面。
「不不,不不,不不……」每年夏天,偶爾可見從南方來臺灣度夏季的夏候鳥中杜鵑,鼓起氣囊單獨地站在樹枝高點,腹部斑花的橫紋讓人乍看以為是小型猛禽。短促兩音節重複數十次「不不」的叫聲,傳得又遠又長,就好像中杜鵑什麼也「不」,牠不築巢、不孵蛋,也不育雛。
中杜鵑羽色特化如猛禽,似乎是為了寄生性的托卵行為而演化出的。中杜鵑飛行時,讓其他鳥類誤以為是猛禽來襲,而倉皇逃跑。此刻,正好給了中杜鵑下蛋的好機會。
中杜鵑媽媽看上了倒楣鬼灰頭鷦鶯的巢,偷偷產下一顆顏色較紅、體積稍大的蛋,混入窩巢的鳥蛋中,有趣的是,中杜鵑的幼雛一定比鷦鶯提早破殼孵出。
杜鵑幼雛眼睛尚未睜開,就知道為生存而奮鬥,破殼後第一個動作,就是殘殺異種兄弟,天生十足的壞胚子。杜鵑幼雛以背部的力量,將巢內的鳥蛋一一拱出,讓人感到不忍。甚至牠也毫不留情的對剛孵出的鷦鶯幼雛下毒手,即使鷦鶯媽媽回巢了,牠仍繼續把小鷦鶯給推了出去,以確保獨占所有的餵雛資源。鷦鶯母鳥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骨肉被推出巢外,想要挽救卻無計可施。
最後,巢中當然只剩一隻中杜鵑的巨嬰,騙取保母的愛心。當小杜鵑長大了,鳥巢根本容不下巨大的杜鵑幼鳥,可憐嬌小的鷦鶯媽媽,無法滿足大牠一倍卻需索無度的杜鵑幼雛,鷦鶯媽媽有時甚至得站在巨嬰頭上,忙著將捕捉來的食物送進那張貪求無厭的大嘴裏。
中杜鵑托卵的行為,可說是生態界中,清楚算計的利己策略,讓人歎為觀止,在臺灣本地鮮少聽聞。有些山上老一輩的農夫,甚至相信中杜鵑具有法力會施咒語,讓小鷦鶯甘願為中杜鵑育雛。
臺灣地區杜鵑科鳥類有十幾種,其中大杜鵑(布穀)、中杜鵑(筒鳥、公孫)、小杜鵑……等八種杜鵑有托卵的紀錄。杜鵑雖是古今中外熟知的托卵鳥種,但並非所有的杜鵑都會托卵,世界約一百二十七種杜鵑鳥當中,只有半數有托卵行為。早在兩千三百年前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便已經觀察描述杜鵑托卵的特殊習性,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也曾在作品中提及寄生性鳥類的惡行惡狀。
話說回來,站在道德譴責的立場,批判杜鵑之賊性,其實都是站在人類的立場來指責。杜鵑托卵有人可以代養孩子,讓杜鵑交配產卵的機會變多,便增加種系的繁衍擴大,正如「弱肉強食」是為求生存繁衍,不過都是「物競天擇」發展出來的生態現象。
我所認識的兩位鳥友劉宏璋與陳慶雄,就是典型的「鳥人」,劉宏璋慷慨熱情的人格特質,讓我印象深刻。三年前第一次認識他,是同行往貴州拍攝黑頸鶴,有一天,我發現記憶卡不夠用,劉兄慷慨地送我一張十六M的記憶卡。陳慶雄則是默默行善,一家四人都是慈濟的榮譽董事,慈濟人想替他引見上人,陳兄都婉謝,不願攀緣。
我對拍攝山鳥興趣較低,因此特別讚歎他們守候山鳥時驚人的耐心。為了拍攝杜鵑托卵,他們足足在鳥窩前守候兩三個星期,只為了拍攝杜鵑幼鳥孵出時的珍貴畫面。
過去臺灣鄉野傳說:「芒丹丟仔生四粒卵,一粒會孵出鷹仔子。」土名「芒丹丟仔」的鷦鶯,通常一窩生四顆卵,其中一顆卻會孵出「老鷹」的孩子。這個傳說一點也不假,不過呢,傳說中所謂的老鷹,其實指的是中杜鵑(又名筒鳥),因褐色斑花的羽毛頗似鷹類,而讓人誤以為鷦鶯會生出老鷹。
嬌小如麻雀的鷦鶯,會生出像老鷹的杜鵑?竟有這種無中生有的魔法?讓人驚歎。
事實的真相是:中杜鵑將卵下在鷦鶯的鳥巢,由不同種的鳥來當保母,孵育自己的孩子,這類托卵行為故事,似乎是Discovery頻道上才看得見的畫面,在臺灣鮮有紀錄,今日卻從兩位好友的口中親聞,一睹珍貴的畫面。
「不不,不不,不不……」每年夏天,偶爾可見從南方來臺灣度夏季的夏候鳥中杜鵑,鼓起氣囊單獨地站在樹枝高點,腹部斑花的橫紋讓人乍看以為是小型猛禽。短促兩音節重複數十次「不不」的叫聲,傳得又遠又長,就好像中杜鵑什麼也「不」,牠不築巢、不孵蛋,也不育雛。
中杜鵑羽色特化如猛禽,似乎是為了寄生性的托卵行為而演化出的。中杜鵑飛行時,讓其他鳥類誤以為是猛禽來襲,而倉皇逃跑。此刻,正好給了中杜鵑下蛋的好機會。
中杜鵑媽媽看上了倒楣鬼灰頭鷦鶯的巢,偷偷產下一顆顏色較紅、體積稍大的蛋,混入窩巢的鳥蛋中,有趣的是,中杜鵑的幼雛一定比鷦鶯提早破殼孵出。
杜鵑幼雛眼睛尚未睜開,就知道為生存而奮鬥,破殼後第一個動作,就是殘殺異種兄弟,天生十足的壞胚子。杜鵑幼雛以背部的力量,將巢內的鳥蛋一一拱出,讓人感到不忍。甚至牠也毫不留情的對剛孵出的鷦鶯幼雛下毒手,即使鷦鶯媽媽回巢了,牠仍繼續把小鷦鶯給推了出去,以確保獨占所有的餵雛資源。鷦鶯母鳥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骨肉被推出巢外,想要挽救卻無計可施。
最後,巢中當然只剩一隻中杜鵑的巨嬰,騙取保母的愛心。當小杜鵑長大了,鳥巢根本容不下巨大的杜鵑幼鳥,可憐嬌小的鷦鶯媽媽,無法滿足大牠一倍卻需索無度的杜鵑幼雛,鷦鶯媽媽有時甚至得站在巨嬰頭上,忙著將捕捉來的食物送進那張貪求無厭的大嘴裏。
中杜鵑托卵的行為,可說是生態界中,清楚算計的利己策略,讓人歎為觀止,在臺灣本地鮮少聽聞。有些山上老一輩的農夫,甚至相信中杜鵑具有法力會施咒語,讓小鷦鶯甘願為中杜鵑育雛。
臺灣地區杜鵑科鳥類有十幾種,其中大杜鵑(布穀)、中杜鵑(筒鳥、公孫)、小杜鵑……等八種杜鵑有托卵的紀錄。杜鵑雖是古今中外熟知的托卵鳥種,但並非所有的杜鵑都會托卵,世界約一百二十七種杜鵑鳥當中,只有半數有托卵行為。早在兩千三百年前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便已經觀察描述杜鵑托卵的特殊習性,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也曾在作品中提及寄生性鳥類的惡行惡狀。
話說回來,站在道德譴責的立場,批判杜鵑之賊性,其實都是站在人類的立場來指責。杜鵑托卵有人可以代養孩子,讓杜鵑交配產卵的機會變多,便增加種系的繁衍擴大,正如「弱肉強食」是為求生存繁衍,不過都是「物競天擇」發展出來的生態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