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義英雄:保育雨林的陳可萱
她獨自深入婆羅洲雨林,尋覓罕見的青鸞,為保育雨林盡一己之力
蓊鬱的婆羅洲雨林裏,有個身影揮著巴塱刀,試圖在糾結的草莽中開出一條路來。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被蚊蟲反覆叮咬的身體奇癢難耐,卻只能蟄伏不動,以免驚嚇到野生鳥類……這個深入叢林的探險家,並非人們刻板印象中的彪形大漢,而是個年僅二十多歲、來自臺灣的小女生。她是陳可萱,深入婆羅洲的目的,是協助馬來西亞荒野保護協會調查一種極為稀有的鳥種─青鸞。
陳可萱自稱是個「喜歡亂跑」的人,就讀國立中正大學化學暨生物化學系時,「課餘時間我喜歡騎車四處溜達,發現原來臺灣有這麼多美麗的地方。」當同年紀的女孩醉心於逛街、看電影,陳可萱卻把大部分的時間用於旅行,她徒步橫越中橫、一個人騎自行車環島,也曾瘋狂地從臺中騎機車到花蓮。偶然的機會下,她在學校聽了一場荒野保護協會志工的演講,深受感動,便加入成為會員,畢業後更進入新竹荒野擔任執行祕書。保育團體的薪水不高,但工作繁重、工時長,回到家往往已經是深夜十一點多。但陳可萱卻不以為苦,認為自己的工作既能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又能對世界有所貢獻,「我很幸運,有很棒的家人。爸媽雖然會擔心我,但仍然支持我想做的事。」
二○一一年,陳可萱參加行政院青輔會舉辦的「青年國際行動All in One」,這項計畫是由青輔會提供補助,資助青年參與國際志工服務。而陳可萱的申請主題,正是到馬來西亞的荒野分會服務,並被委派深入婆羅洲雨林的Iban部落,觀察記錄青鸞。
青鸞,又名百眼雉雞、大眼斑雉,分布在蘇門達臘、婆羅洲等地,過去被人們視為鳳凰。在Iban部落原住民的心中,青鸞具有神聖的地位,每逢祭典、節慶,當地女性必跳的舞蹈,即是模仿青鸞求偶時的舞姿。只是,商業開發造成當地雨林面積,從原本的百分之七十縮減至百分之十,加上人類的濫捕,青鸞的生存備受威脅,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點名為瀕危物種。Iban部落的年輕一輩,只曾聽說過青鸞,卻多半不曾見過牠們的廬山真面目,而青鸞的絕跡,不但意味著生態圈的破壞,也表示Iban部落的一塊文化拼圖將永遠失落。馬來西亞荒野分會認為,自然環境保育與經濟發展,未必註定是對立的兩難,「生態旅遊」或許能為貧困的Iban部落帶來曙光。陳可萱的任務,即是調查哪裏有青鸞?數量有多少?遊客是否有可能欣賞得到?目的是替當地正在發展中的生態旅遊,注入更多吸引遊客的誘因,「如果生態旅遊收入足以支撐當地經濟,就意味著居民不再需要砍伐森林,或將雨林地租給財團開發,青年人口也能夠返鄉就業,」陳可萱解釋。
由於馬來西亞荒野人力有限,陳可萱的這趟叢林之行並沒有人員陪同。Iban部落地處偏遠,陳可萱必須先搭五個小時的車,再換乘三小時小舟,接著步行一大段路程,才得以到達部落。那裏沒有手機訊號,每天唯一的電力,就是靠發電機運轉四個鐘頭。陳可萱每天天剛亮就出發,穿越荒煙蔓草,涉過水路,到青鸞可能出沒的地點守株待「鳥」,躲在草叢裏,一等就是三個小時。由於青鸞警覺性極高,陳可萱就算被蚊蟲叮咬也不敢亂動,最高紀錄一天曾被叮了一百多個腫包。讓陳可萱沮喪的是,足足守了一個多星期,青鸞卻遲遲不願現身,「可能無功而返」的憂慮,開始盤據在她的心中;儘管部落的人對她和善又親切,但語言不通終究讓陳可萱悶出壓力,某天看到外來遊客開心地聊天,忍不住躲回居住的小屋痛哭一場。「但我自己清楚,這只是一時的情緒,擦乾眼淚,還是要繼續完成任務。」她每天向山神祈禱,「山神一定聽到了我的禱告。」最後,她不但等到了青鸞的出現,還成功拍到影片。這段珍貴的紀錄,讓部落的年輕一輩高興不已,「他們比我更興奮,還有人天天要我放影片給他們看。」原本對傳統顯得漠然的青年,開始對自身文化產生興趣,紛紛向耆老詢問幾乎消失的傳說故事。「我認為唯有地方參與,文化才有傳承的可能。我認為這是比『找到青鸞』更為重要的事,」陳可萱說。這趟婆羅洲之行,讓陳可萱與Iban部落族人成為朋友,臨別時,八十六歲的老太太抱著她大哭,透過翻譯告訴陳可萱:「我們這輩子可能不會再見面了。如果你再回來,記得我在山上(指族人的墓地)等著你。」這番話讓陳可萱也淚流不止。而陳可萱則早已下定決心:「我一定要回來。」
她說:「這段旅程讓我學到最重要的事,就是:無論什麼事,只要你肯用心、堅持,那麼就勢必能夠完成。」下一次,陳可萱希望能帶著攝影機,替Iban部落拍紀錄片,替受到外界干擾而脆弱不已的Iban部落,留下永遠的記憶。 (黃瀚瑩採訪)
講義英雄的人生觀
請為幸福下個定義
幸福就是能夠找到自己最喜歡、最值得去做的事,並朝著這個目標努力。雖然花上一輩子的時間,也未必能成功,但依然甘之如飴。
請說出你最景仰的人
我從小就很崇拜爸爸,覺得他好像什麼都懂、什麼都會。他總是支持孩子們的決定,給我們極大的包容,從不限制、干涉我們的興趣,既是我最景仰的人,也是影響我最深的人。
你至今遇到最大的挫折是什麼?如何克服?
有些事情當下會覺得挫折,但事後回想起來,卻又覺得沒什麼。我想,遇到挫折時,如果能保持正面的心境,問題往往就會迎刃而解,心情也雨過天晴。
你認為人生最有價值的事物是什麼?
我們全家人的感情非常緊密,我認為人生最有價值的事物,就是能和親愛的家人相處在一起的寶貴時光。
你還有什麼理想未實現?
我希望能多看看這個世界,也許是用「慢遊」的方式,騎自行車甚至徒步旅行。另外,我是客家人,對自己的文化了解卻不深入,將來我也想展開屬於自己的尋根計畫。
你認為講義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講義的年齡比我還大,我小時候就讀過講義。講義的文章正向,尤其近年收錄許多與自然相關的文章,我和荒野的同事都非常喜歡。
蓊鬱的婆羅洲雨林裏,有個身影揮著巴塱刀,試圖在糾結的草莽中開出一條路來。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被蚊蟲反覆叮咬的身體奇癢難耐,卻只能蟄伏不動,以免驚嚇到野生鳥類……這個深入叢林的探險家,並非人們刻板印象中的彪形大漢,而是個年僅二十多歲、來自臺灣的小女生。她是陳可萱,深入婆羅洲的目的,是協助馬來西亞荒野保護協會調查一種極為稀有的鳥種─青鸞。
陳可萱自稱是個「喜歡亂跑」的人,就讀國立中正大學化學暨生物化學系時,「課餘時間我喜歡騎車四處溜達,發現原來臺灣有這麼多美麗的地方。」當同年紀的女孩醉心於逛街、看電影,陳可萱卻把大部分的時間用於旅行,她徒步橫越中橫、一個人騎自行車環島,也曾瘋狂地從臺中騎機車到花蓮。偶然的機會下,她在學校聽了一場荒野保護協會志工的演講,深受感動,便加入成為會員,畢業後更進入新竹荒野擔任執行祕書。保育團體的薪水不高,但工作繁重、工時長,回到家往往已經是深夜十一點多。但陳可萱卻不以為苦,認為自己的工作既能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又能對世界有所貢獻,「我很幸運,有很棒的家人。爸媽雖然會擔心我,但仍然支持我想做的事。」
二○一一年,陳可萱參加行政院青輔會舉辦的「青年國際行動All in One」,這項計畫是由青輔會提供補助,資助青年參與國際志工服務。而陳可萱的申請主題,正是到馬來西亞的荒野分會服務,並被委派深入婆羅洲雨林的Iban部落,觀察記錄青鸞。
青鸞,又名百眼雉雞、大眼斑雉,分布在蘇門達臘、婆羅洲等地,過去被人們視為鳳凰。在Iban部落原住民的心中,青鸞具有神聖的地位,每逢祭典、節慶,當地女性必跳的舞蹈,即是模仿青鸞求偶時的舞姿。只是,商業開發造成當地雨林面積,從原本的百分之七十縮減至百分之十,加上人類的濫捕,青鸞的生存備受威脅,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點名為瀕危物種。Iban部落的年輕一輩,只曾聽說過青鸞,卻多半不曾見過牠們的廬山真面目,而青鸞的絕跡,不但意味著生態圈的破壞,也表示Iban部落的一塊文化拼圖將永遠失落。馬來西亞荒野分會認為,自然環境保育與經濟發展,未必註定是對立的兩難,「生態旅遊」或許能為貧困的Iban部落帶來曙光。陳可萱的任務,即是調查哪裏有青鸞?數量有多少?遊客是否有可能欣賞得到?目的是替當地正在發展中的生態旅遊,注入更多吸引遊客的誘因,「如果生態旅遊收入足以支撐當地經濟,就意味著居民不再需要砍伐森林,或將雨林地租給財團開發,青年人口也能夠返鄉就業,」陳可萱解釋。
由於馬來西亞荒野人力有限,陳可萱的這趟叢林之行並沒有人員陪同。Iban部落地處偏遠,陳可萱必須先搭五個小時的車,再換乘三小時小舟,接著步行一大段路程,才得以到達部落。那裏沒有手機訊號,每天唯一的電力,就是靠發電機運轉四個鐘頭。陳可萱每天天剛亮就出發,穿越荒煙蔓草,涉過水路,到青鸞可能出沒的地點守株待「鳥」,躲在草叢裏,一等就是三個小時。由於青鸞警覺性極高,陳可萱就算被蚊蟲叮咬也不敢亂動,最高紀錄一天曾被叮了一百多個腫包。讓陳可萱沮喪的是,足足守了一個多星期,青鸞卻遲遲不願現身,「可能無功而返」的憂慮,開始盤據在她的心中;儘管部落的人對她和善又親切,但語言不通終究讓陳可萱悶出壓力,某天看到外來遊客開心地聊天,忍不住躲回居住的小屋痛哭一場。「但我自己清楚,這只是一時的情緒,擦乾眼淚,還是要繼續完成任務。」她每天向山神祈禱,「山神一定聽到了我的禱告。」最後,她不但等到了青鸞的出現,還成功拍到影片。這段珍貴的紀錄,讓部落的年輕一輩高興不已,「他們比我更興奮,還有人天天要我放影片給他們看。」原本對傳統顯得漠然的青年,開始對自身文化產生興趣,紛紛向耆老詢問幾乎消失的傳說故事。「我認為唯有地方參與,文化才有傳承的可能。我認為這是比『找到青鸞』更為重要的事,」陳可萱說。這趟婆羅洲之行,讓陳可萱與Iban部落族人成為朋友,臨別時,八十六歲的老太太抱著她大哭,透過翻譯告訴陳可萱:「我們這輩子可能不會再見面了。如果你再回來,記得我在山上(指族人的墓地)等著你。」這番話讓陳可萱也淚流不止。而陳可萱則早已下定決心:「我一定要回來。」
她說:「這段旅程讓我學到最重要的事,就是:無論什麼事,只要你肯用心、堅持,那麼就勢必能夠完成。」下一次,陳可萱希望能帶著攝影機,替Iban部落拍紀錄片,替受到外界干擾而脆弱不已的Iban部落,留下永遠的記憶。 (黃瀚瑩採訪)
講義英雄的人生觀
請為幸福下個定義
幸福就是能夠找到自己最喜歡、最值得去做的事,並朝著這個目標努力。雖然花上一輩子的時間,也未必能成功,但依然甘之如飴。
請說出你最景仰的人
我從小就很崇拜爸爸,覺得他好像什麼都懂、什麼都會。他總是支持孩子們的決定,給我們極大的包容,從不限制、干涉我們的興趣,既是我最景仰的人,也是影響我最深的人。
你至今遇到最大的挫折是什麼?如何克服?
有些事情當下會覺得挫折,但事後回想起來,卻又覺得沒什麼。我想,遇到挫折時,如果能保持正面的心境,問題往往就會迎刃而解,心情也雨過天晴。
你認為人生最有價值的事物是什麼?
我們全家人的感情非常緊密,我認為人生最有價值的事物,就是能和親愛的家人相處在一起的寶貴時光。
你還有什麼理想未實現?
我希望能多看看這個世界,也許是用「慢遊」的方式,騎自行車甚至徒步旅行。另外,我是客家人,對自己的文化了解卻不深入,將來我也想展開屬於自己的尋根計畫。
你認為講義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講義的年齡比我還大,我小時候就讀過講義。講義的文章正向,尤其近年收錄許多與自然相關的文章,我和荒野的同事都非常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