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義英雄:阿力曼創立森林博物館

他發起「森林保衛戰」,守護自然,捍衛原住民文化
沿著蓊鬱森林環抱的獵徑緩緩前行,身邊的白榕盤根錯節,以巨人般的壯碩顯示這片土地浩瀚的歷史;林中鳥兒的呢喃,像是曲曲亙古而神祕的曲調。蜿蜒一陣,行至山路開闊處,震懾你的是豁然開朗的花東縱谷,卑南溪在遠處潺潺流著,如此靜謐,卻又如此偉大……臺東延平鄉鸞山部落,布農人稱之為「Sazasa」,意指「豐饒的土地」。歲歲年年,族人在這裏繁衍生息,傳承著習自天地的智慧。只是,這裏與世隔絕的美好卻也吸引開發商覬覦,那些外來的漢人說,他們要「開發」原鄉,計畫砍掉森林、大興土木。八年前,阿力曼為了搶救祖先的土地,發起一場森林保衛戰;八年後,這片臺灣碩果僅存的低海拔原始林,成為一座以藍天為頂,沒有圍牆、沒有大門的「鸞山森林博物館」,至今吸引來自六十多個不同國家、十八萬人次造訪。
阿力曼家族世居鸞山,從小深受傳教士父親的奉獻精神影響。他永遠記得父親曾說:「我們在世上的時間是向老天借來的,有限的時間要做有意義的事。去做就對了,困難就交給上帝吧。」年輕時的阿力曼做過許多工作,他當過老師、記者,還做過國會助理。不忍故鄉的土地遭受蠶食鯨吞,阿力曼決定跳出來,成立「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以小蝦米之姿對抗財團,也帶領族人到立法院抗爭。當時不少族人已決定將土地賣給開發商,且已經收下訂金。阿力曼一家家地遊說,為買下土地到處借錢,又向銀行貸款,因此換來鉅額負債,至今尚未償清。雖然成立了森林博物館,卻仍無法消弭部分族人懷疑的目光。
但在阿力曼的堅持下,現在的森林博物館保存了最純粹的自然風貌,也成為傳承原住民文化的場域,被國內外保育團體視為環境信託的成功指標,連周美青、嚴長壽、成龍也曾造訪。遊客來到森林博物館,能參觀傳統布農族家屋,擣麻糬、種小米、採樹豆,並在解說員的引導下,領略布農人代代傳承的智慧,了解哪種植物可以治蛇毒?哪種藤蔓可以取水?該怎麼找出山豬的足跡?在沒有人工階梯的森林中,手腳並用鑽過岩縫、攀上大石頭……
然而,阿力曼不希望遊客來到森林博物館只是吃喝玩樂,「這裏不是觀光區,主導權一定要在原住民手上。」看過太多部落被觀光化「摧毀」的案例,他對森林博物館的經營格外小心,他的堅持是:「到這裏的人,就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會熱情地招待朋友,但朋友也得尊重我們的規矩。」森林博物館只接受預約訪客,阿力曼會事先寄出一封長長的說明,內容包括部落的介紹和「遊客須知」,像是你必須能夠接受這裏沒有電、沒有商店;你得自備碗筷,也別忘了帶垃圾袋,好把垃圾帶下山;你還要帶一點特別的東西─米酒和檳榔,這是入山前獻給山神的禮物。曾有遊客要求嚮導穿原住民服裝迎接,還指定要看原住民舞蹈,都被阿力曼一口回絕。「我們是平等的,別想把原住民當成動物園裏的猴子,」阿力曼說,「我搶救這片土地是為了『民族尊嚴』,不是為了攬客賺錢。」為了維持森林博物館最原始的風貌,森林博物館不和旅行社、飯店合作,也不架網站、不印宣傳品,全靠口耳相傳,預約人潮卻絡繹不絕。
阿力曼說,「與自然共存」是布農族的核心價值,例如他們的傳統建築取材自森林,總是修了又修,直到無法修復才做新的;布農人的房子裏,可能會有一株大樹、一顆大石頭。「我希望來到這裏的人,不管是漢人還是白人、黑人,當他們了解布農族文化後,會開始省思:那我們呢?我們又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土地?」
當年那些曾發出質疑的族人,態度也漸漸產生了轉變。阿力曼以實際行動回饋族人,森林博物館提供工作機會,培養出許多傑出的解說員。他向部落居民購買農產品,每年並撥出回饋金給部落所有家庭,同時資助部落和小學的活動。
森林博物館雖然闖出名號,但經營維持卻不輕鬆。儘管阿力曼的房子數度險些被銀行法拍,但他仍堅持不向外募款,「我們絕不走悲情路線,雖然常是『在痛苦中解決問題』,但原住民一定要自己站起來。」阿力曼也指出,過去臺灣的原住民曾被欺壓、被驅趕,曾失去自己的土地,眼睜睜看著山林海洋被污染破壞。而印尼、菲律賓等同屬「南島文化」的原住民,也面臨相同的狀況。因此,阿力曼的夢想,是讓森林博物館成為「南島都心」,成為各國原住民的交流平臺和聯絡基地,分享臺灣經驗之餘,也吸收國外的長處,更重要的是促進南島夥伴的了解和互助。
回顧多年來的一步一腳印,阿力曼坦言這條路走得很辛苦,卻也甘之如飴,「森林不是我的。它只是暫時掛在我的名下,暫時由我來保管,」阿力曼說,「森林是大家的,是未來子孫的,我當然要好好保護它。」

講義英雄的人生觀
請為幸福下個定義
幸福就是能付出自己,做一些有益社會的事。只要去做了,成功與否就不再重要了。因為只要盡了全力,就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請說出你最景仰的人
我的父母給我很好的教養,同時也透過身教和言教,灌輸我很多重要的觀念,像是重視自己的族群文化、對目標奮力不懈的毅力。在我的心中,父母永遠是我最景仰的人。
你至今遇到最大的挫折是什麼?如何克服?
我的人生中遇過的挫折實在太多了。但遇到挫折就要冷靜下來想辦法,多找朋友談談,聆聽其他人的建議,問題總能迎刃而解。我想除非生命結束了,否則世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你認為人生最有價值的事物是什麼?
那就是「分享」。所以我才會創立森林博物館,希望把原住民的智慧、文化,分享給更多外來的朋友。人與人之間有了了解就會產生共識,有了共識才能為共同目標一起努力。
你還有什麼理想未實現?
我希望森林博物館能成為「南島都心」,成為世界各國南島文化的交流基地。這是一個很大的計畫,要完成並不容易,但我願盡己所能地讓這個理想實現。
你認為講義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講義是一本發掘臺灣原動力的雜誌,其中有很多真實的故事,能帶給許多讀者深刻的啟發,傳遞美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