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義英雄:替老人圓夢的林依瑩
「不老騎士」的催生者
一群機車騎士在蔚藍的海岸公路上騁馳,目標是環遊臺灣。讓人格外注目的是,這群騎士並非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而各個白髮蒼蒼。進一步了解,你可能會更加驚訝─這十七人的團隊,平均年齡八十一歲,其中兩人曾罹癌、四人戴著助聽器、五人有高血壓、八人有心臟病,而且全都有關節退化的問題。他們花了十三天環繞臺灣一圈,沿途並有專業製作團隊隨行,拍下阿公阿嬤的壯遊過程。紀錄片《不老騎士》推出後,各方回響熱烈,大家這才驚覺:「夢想」,不只是年輕人的專利。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正是「不老騎士」的幕後推手,接受講義採訪時,她拋出了一個問題:「如果你活到八十歲,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林依瑩生長在彰化大家族,童年記憶是「家中大門常不上鎖」,因為一家子進進出出的人實在太多了。擔任村幹事的父親熱心公益,她從小就跟著爸爸一起辦社區活動。林依瑩和阿嬤之間的感情尤其緊密,即使後來結婚生子,也始終和阿嬤住在一起。林依瑩大學念經濟系,原本想開店做生意,又放不下對年長者的感情,於是報考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爾後進入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擔任執行長。在訪視過程中,林依瑩發現許多老人生活封閉,不是每天關在家裏,把「老了,沒用了」掛在嘴上,要不就是天天跑醫院,「愈跑愈覺得這裏痛、那裏痛。」在林依瑩進入弘道服務前,基金會就長年舉辦槌球、橋牌等老人活動,林依瑩決定將之「發揚光大」,從二○○八年起,舉辦「全國阿公阿嬤健康活力秀」,鼓勵社區長輩組隊參加,藉由團隊演出拓展生活圈、建立自信。
到日本考察時,林依瑩發現國外曾舉辦銀髮族「千里步行」活動,即使過了許多年,曾參加的長輩談起那次經驗仍然神采奕奕,讓她認為臺灣也應該跟進。又考慮許多年長者有關節退化的問題,「如果走路、騎腳踏車都有困難,那就騎機車吧。」「不老騎士」活動揭露後,隔天林依瑩在計程車上剛好聽到廣播,主持人驚訝又直接地說:「要命喔,怎麼可以叫老人家去騎車環島?這是要虐待老人嗎?」進入辦公室後,林依瑩馬上放下了忐忑的心─基金會電話線全滿,都是搶著報名參加的阿公阿嬤。「反對的聲音很多,但老人告訴我們『這樣很好』,」林依瑩說,「我們的『團長』是一位八十七歲的爺爺,他告訴我:『你不知道活到八十歲的悲哀,大家都叫你坐著,不要動喔。大家都覺得我們沒用。你這個活動一定要辦,讓我們有機會走出來。』」領著阿公阿嬤環島過程,林依瑩得到最珍貴的回饋是滿滿的感動。有一位阿公帶著妻子的遺照隨行,也有一位阿公原本不喜歡與人互動,參加活動後卻變得非常開朗。紀錄片上映後,阿公阿嬤也參加座談會,與「粉絲」簽名合照,「一場活動,就能改變他們的生活,他們臉上的笑容是最真實的。」
林依瑩說,對基金會的期待是「服務精緻化」,「每個長輩的人生際遇不同,他們的需求、夢想也都不同。」她舉例,曾有一位九十二歲的阿嬤,自幼就是童養媳,沒機會受教育,靠賣粿維持家庭生計。雖然基金會同仁想替阿嬤圓夢,但阿嬤總是客氣地說「免啦。」與阿嬤聊天的過程,同仁發現阿嬤很羨慕當年公路局「金馬號」的隨車服務員「金馬小姐」。於是,同仁們聯繫了高鐵,讓阿嬤成為「一日服務員」,結合阿嬤年輕時習慣的「銷售」,讓阿嬤在高鐵上推車販賣飲料零食。阿嬤滿足地說:「沒想到這把年紀,還可以『妝水水』當高鐵小姐,完成年輕時的夢想。」林依瑩甚至將「全國阿公阿嬤健康活力秀」的舞臺拉到臺北小巨蛋,她說,以前舉行總決賽,前來觀賽的家屬卻很少,「為什麼大家願意去看孩子幼稚園的表演,卻不願意看爸爸、媽媽的演出呢?」她決定把演出規模拉大、精緻度提高,此舉果然奏效,甚至有進入總決賽的阿公阿嬤,號召了一百多位親友從臺東搭遊覽車到臺北欣賞演出。此舉還有更深刻的用意:「我想讓更多人看見年長者的可能。想法的改變需要時間,但改變一旦開始醞釀,將會加倍地發酵。」多年來,基金會也持續深入社區,成立「全國志工站」與「不老協力站」,但經費始終捉襟見肘。林依瑩清楚只要說幾個個案的悲慘故事,就能得到較多捐款,但她卻不願意這麼做,「基金會不打悲情牌,老人們已經奮鬥了一生,不能再消費他們的尊嚴。」她也鼓勵社會大眾,忙碌生活之餘莫忘撥出一點時間給家中長輩,「老人家『走出來』需要鼓勵,就好像小孩上幼稚園需要時間適應。若子女可以陪著老人參加活動,長輩『走出來』的成功率就會提高。」
林依瑩的腦海中還有太多想法,她想舉辦社區踩街,想帶老人去打棒球、划獨木舟……希望更多老人,在生命的後半場仍能發光發熱,內心充滿活力與快樂。
講義英雄的人生觀
請為幸福下個定義
長時間和這麼多老人相處,我深刻地感覺到,儘管人人際遇不同,但只要「知足」,就能成為最快樂、最幸福的人。
請說出你最景仰的人
我的碩博士老師陳孝平先生,是一位非常認真用心的老師,在他的啟發下,我才明白自己適合做實務工作。陳老師雖然對學生很好,做學問卻又一板一眼,是我最景仰的人。
你至今遇到最大的挫折是什麼?如何克服?
我是弘道基金會的「空降」執行長,難免有人閒言閒語,還曾有整間辦公室的同仁離職抗議。大家不了解我,有這些誤會也是很正常的。所以我努力地證明自己,終於化解同仁的疑慮。
你認為人生最有價值的事物是什麼?
那就是「傾聽別人真正的聲音」。我很幸運有機會從事這樣的工作,聽到很多長輩的心聲。我想,若我一直待在學院裏,恐怕不會有機會了解「傾聽」的重要。
你還有什麼理想未實現?
我一直很喜歡跳舞,電影《逆光飛翔》裏舞者的身姿更是讓我著迷。希望以後工作若有餘暇能去學跳舞。
你認為講義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在其他的雜誌中,「人文」只是點綴,但在講義中,「人文」卻是重點,而這正是臺灣所欠缺的。閱讀講義,能讓人發現生命的力量。
一群機車騎士在蔚藍的海岸公路上騁馳,目標是環遊臺灣。讓人格外注目的是,這群騎士並非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而各個白髮蒼蒼。進一步了解,你可能會更加驚訝─這十七人的團隊,平均年齡八十一歲,其中兩人曾罹癌、四人戴著助聽器、五人有高血壓、八人有心臟病,而且全都有關節退化的問題。他們花了十三天環繞臺灣一圈,沿途並有專業製作團隊隨行,拍下阿公阿嬤的壯遊過程。紀錄片《不老騎士》推出後,各方回響熱烈,大家這才驚覺:「夢想」,不只是年輕人的專利。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正是「不老騎士」的幕後推手,接受講義採訪時,她拋出了一個問題:「如果你活到八十歲,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林依瑩生長在彰化大家族,童年記憶是「家中大門常不上鎖」,因為一家子進進出出的人實在太多了。擔任村幹事的父親熱心公益,她從小就跟著爸爸一起辦社區活動。林依瑩和阿嬤之間的感情尤其緊密,即使後來結婚生子,也始終和阿嬤住在一起。林依瑩大學念經濟系,原本想開店做生意,又放不下對年長者的感情,於是報考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爾後進入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擔任執行長。在訪視過程中,林依瑩發現許多老人生活封閉,不是每天關在家裏,把「老了,沒用了」掛在嘴上,要不就是天天跑醫院,「愈跑愈覺得這裏痛、那裏痛。」在林依瑩進入弘道服務前,基金會就長年舉辦槌球、橋牌等老人活動,林依瑩決定將之「發揚光大」,從二○○八年起,舉辦「全國阿公阿嬤健康活力秀」,鼓勵社區長輩組隊參加,藉由團隊演出拓展生活圈、建立自信。
到日本考察時,林依瑩發現國外曾舉辦銀髮族「千里步行」活動,即使過了許多年,曾參加的長輩談起那次經驗仍然神采奕奕,讓她認為臺灣也應該跟進。又考慮許多年長者有關節退化的問題,「如果走路、騎腳踏車都有困難,那就騎機車吧。」「不老騎士」活動揭露後,隔天林依瑩在計程車上剛好聽到廣播,主持人驚訝又直接地說:「要命喔,怎麼可以叫老人家去騎車環島?這是要虐待老人嗎?」進入辦公室後,林依瑩馬上放下了忐忑的心─基金會電話線全滿,都是搶著報名參加的阿公阿嬤。「反對的聲音很多,但老人告訴我們『這樣很好』,」林依瑩說,「我們的『團長』是一位八十七歲的爺爺,他告訴我:『你不知道活到八十歲的悲哀,大家都叫你坐著,不要動喔。大家都覺得我們沒用。你這個活動一定要辦,讓我們有機會走出來。』」領著阿公阿嬤環島過程,林依瑩得到最珍貴的回饋是滿滿的感動。有一位阿公帶著妻子的遺照隨行,也有一位阿公原本不喜歡與人互動,參加活動後卻變得非常開朗。紀錄片上映後,阿公阿嬤也參加座談會,與「粉絲」簽名合照,「一場活動,就能改變他們的生活,他們臉上的笑容是最真實的。」
林依瑩說,對基金會的期待是「服務精緻化」,「每個長輩的人生際遇不同,他們的需求、夢想也都不同。」她舉例,曾有一位九十二歲的阿嬤,自幼就是童養媳,沒機會受教育,靠賣粿維持家庭生計。雖然基金會同仁想替阿嬤圓夢,但阿嬤總是客氣地說「免啦。」與阿嬤聊天的過程,同仁發現阿嬤很羨慕當年公路局「金馬號」的隨車服務員「金馬小姐」。於是,同仁們聯繫了高鐵,讓阿嬤成為「一日服務員」,結合阿嬤年輕時習慣的「銷售」,讓阿嬤在高鐵上推車販賣飲料零食。阿嬤滿足地說:「沒想到這把年紀,還可以『妝水水』當高鐵小姐,完成年輕時的夢想。」林依瑩甚至將「全國阿公阿嬤健康活力秀」的舞臺拉到臺北小巨蛋,她說,以前舉行總決賽,前來觀賽的家屬卻很少,「為什麼大家願意去看孩子幼稚園的表演,卻不願意看爸爸、媽媽的演出呢?」她決定把演出規模拉大、精緻度提高,此舉果然奏效,甚至有進入總決賽的阿公阿嬤,號召了一百多位親友從臺東搭遊覽車到臺北欣賞演出。此舉還有更深刻的用意:「我想讓更多人看見年長者的可能。想法的改變需要時間,但改變一旦開始醞釀,將會加倍地發酵。」多年來,基金會也持續深入社區,成立「全國志工站」與「不老協力站」,但經費始終捉襟見肘。林依瑩清楚只要說幾個個案的悲慘故事,就能得到較多捐款,但她卻不願意這麼做,「基金會不打悲情牌,老人們已經奮鬥了一生,不能再消費他們的尊嚴。」她也鼓勵社會大眾,忙碌生活之餘莫忘撥出一點時間給家中長輩,「老人家『走出來』需要鼓勵,就好像小孩上幼稚園需要時間適應。若子女可以陪著老人參加活動,長輩『走出來』的成功率就會提高。」
林依瑩的腦海中還有太多想法,她想舉辦社區踩街,想帶老人去打棒球、划獨木舟……希望更多老人,在生命的後半場仍能發光發熱,內心充滿活力與快樂。
講義英雄的人生觀
請為幸福下個定義
長時間和這麼多老人相處,我深刻地感覺到,儘管人人際遇不同,但只要「知足」,就能成為最快樂、最幸福的人。
請說出你最景仰的人
我的碩博士老師陳孝平先生,是一位非常認真用心的老師,在他的啟發下,我才明白自己適合做實務工作。陳老師雖然對學生很好,做學問卻又一板一眼,是我最景仰的人。
你至今遇到最大的挫折是什麼?如何克服?
我是弘道基金會的「空降」執行長,難免有人閒言閒語,還曾有整間辦公室的同仁離職抗議。大家不了解我,有這些誤會也是很正常的。所以我努力地證明自己,終於化解同仁的疑慮。
你認為人生最有價值的事物是什麼?
那就是「傾聽別人真正的聲音」。我很幸運有機會從事這樣的工作,聽到很多長輩的心聲。我想,若我一直待在學院裏,恐怕不會有機會了解「傾聽」的重要。
你還有什麼理想未實現?
我一直很喜歡跳舞,電影《逆光飛翔》裏舞者的身姿更是讓我著迷。希望以後工作若有餘暇能去學跳舞。
你認為講義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在其他的雜誌中,「人文」只是點綴,但在講義中,「人文」卻是重點,而這正是臺灣所欠缺的。閱讀講義,能讓人發現生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