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10問陳彥博
超級馬拉松選手陳彥博出生於1986年,2008年首度參加北極大挑戰,獲得團體組第三名,創下最年輕成功完賽紀錄,爾後陸續挑戰喜馬拉雅、南極洲、喀拉哈里沙漠……等賽事。2013年,陳彥博完成加拿大「育空特區700公里極地超馬橫越賽」,創下「最年輕完賽」和「亞洲第一人」紀錄,並希望在五年內,完成七大洲、八大站的超級馬拉松大滿貫賽
二○○八年,你開始策畫「五七八計畫」,立志以五年時間,挑戰世界七大洲、八項頂尖的極限馬拉松賽事,這樣看似「瘋狂」的想法是怎麼產生?
二○○八年我參加「極光計畫」徵選,和遊戲橘子執行長劉柏園、學長林義傑參加北極大挑戰,在比賽過程中,我感受到自己的呼吸、心跳,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更愛上在大自然中的感覺,興起「我還想繼續比賽」的念頭。
賽後我上網查詢,輸入的關鍵字,彷彿為我開啟了一扇門,讓我看到更寬廣的世界。這世界上竟有這麼多比賽,從地球的最北端橫跨到最南端。我因此認識了超級馬拉松大滿貫賽,知道目前全世界只有五十二個選手完成。我晚上開始睡不著覺,無論打工還是訓練時,腦中都想著這件事。因此,我知道自己不做不行。
你的競賽環境總是非常惡劣,隨時面臨生存危機,你如何面對恐懼?
第一次到北極比賽,雖是永晝,但四處一片白茫茫,我總感覺看不到前方。我很想家,覺得孤單又寂寞,我害怕自己的情緒,不知道下一秒心情會有什麼轉變。今年初,我到加拿大挑戰育空特區極地橫越賽,第一天就有崩潰的感覺。尤其是在黑夜中,我始終開著頭燈,我莫名的害怕,忍不住痛哭起來。後來,我勉強自己關掉頭燈,一開始彷彿墜入恐懼的深淵,但我的眼睛漸漸適應了黑暗,那天天空中懸著半月,我逐漸看到了路線。那一刻,我彷彿找到了與恐懼共存的方法。
之前我試圖用光源保護自己,但我打從心裏痛恨身處的環境,我不想繼續待在這裏;我明白自己的恐懼,但我看不到它,不知道它從何而來,又會往哪裏去。關掉頭燈,讓我學到:面對恐懼時,我不該排斥逃避,強迫自己壓下它。我要正視它,看得愈仔細,我愈能了解它的源頭,所以能打開封閉的心,與恐懼共存,卻不至於陷入不安而無法自拔。
為何你會選擇遠離「選手的舒適圈」,前進環境愈來愈惡劣、困難的超跑比賽?它為何持續吸引著你?
從前比賽總讓我焦慮。我煩惱找不到贊助,擔心成績不好,害怕無法對自己和家人負責。比賽的過程中,我不斷地挖掘自己最深處,最後明白我做的事「不是一場秀」,我之所以做,只是因為「我想做」,就這麼單純。
現代人活在科技產品堆中,我們自以為駕馭著科技產品,其實是被科技產品所駕馭,很多人一生中,其實沒有太多時間和自己相處。大自然讓我經歷生死交關,讓我一次次破碎,一次次燃起勇氣,在這樣的循環中重建了自己,這是我參加比賽最大的收穫。
你不斷地提到在大自然中產生的蛻變,那麼,大自然帶給你的最大體悟,究竟是什麼?
以前我聽到外國人以「Mother Nature」稱呼大自然,我總是無法了解,但現在我懂了。在大自然裏,腳下的一粒沙、一塊冰,它存在的時間可能比我們任何人都長久,上帝彷彿用沙,用冰,用草芥萬物顯示祂的存在。很多人問我有沒有宗教信仰?自然就是我的信仰,天地就是我的禮拜堂,我在沙漠裏,在冰原上禱告。
人之所以感受自己活得「安全」,是因為我們有法律的保護。比賽簽下死亡切結書的瞬間,我等於放棄了這層保護。我在大自然中比賽,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這讓我想到西藏的「天葬」,人死後成為兀鷲的食物,物質不滅,一切回歸大地,不斷轉換循環。我對生靈萬物彷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看著流浪狗的眼睛,看到牠是有情緒,有靈魂的,我能感受到牠的悲傷,牠跟我們其實沒什麼不一樣。
你認為「冒險」與「準備」,對人生存在著怎樣的重要性?
「冒險」聽起來很浪漫,想到冒險,就會聯想起探索未知的刺激,因此很多人毫無準備,就興沖沖地開始冒險。而我從不做沒有準備的冒險,不但要預先準備,還要做足百分之兩百的準備。第一次參加比賽前,儘管已經做了許多準備,但真正上路,我才知道自己需要學的東西還太多了。我要學會感受自己的生理與心理,要學會使用GPS定位儀器,還要學會看雲,知道雲層、雲質的改變,預告著怎樣的天氣變化。對我而言,「做足準備」的準則不僅適用於比賽,也適用於人生的各個層面。
你在二○一一年發現罹患咽喉癌,讓你堅持跑下去的動力是什麼?
當時我計畫到非洲參加比賽,卻出現喉嚨不適的症狀,原以為是普通感冒,但後來咳出血絲,直覺狀況不妙。到醫院檢查,醫師說我罹患咽喉癌,要我住院。我問他,可不可以等我比賽結束再住院?他反問我:「是比賽重要,還是命重要?」走出診療間,我整個人垮掉了,我打電話給哥哥,問他:「我該怎麼辦?我是不是再也不能跑了?」我也不敢和父母、教練說。
治療後雖然病情獲得控制,但我練習時傷口曾痛到不能呼吸,比賽時也曾大出血。只是,即使是在病中,夢想仍無時無刻不驅動著我,我無法忘記自己的信念,無法忘記追夢的美好,這是我的初衷,也是我生活的一切。
跑遍全球的你,認為東西方文化最大的差異是什麼?
在亞洲比賽,亞洲選手喜歡不斷地「卡位」,深怕別人超越他,而西方的選手不但會讓路,還不忘說句鼓勵你的話。我認為亞洲人從小接受「競爭教育」,事事要贏,因此無法「Have Fun」,只注重結果,無法享受過程。
西方人喜歡擁抱,讓我感受到擁抱真的好重要,能傳達最真誠、直接的情緒。現在我時常擁抱爸媽,也試著真誠地把周遭每個人當成朋友。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就是真誠,少了真誠,所有人際關係就什麼也不是了。
你認為什麼是臺灣最可愛、最值得驕傲的地方?
以前我比賽的地方都太遙遠,不可能有人來加油。但今年到加拿大比賽,人還沒到就有留學生在網路上號召加油團,還有人開了三百多公里的車來看我。比賽後我一度無法走路,好多人寫信問我需不需要幫忙,民宿的華人老闆也非常照顧我。我充分感受到:就算彼此間不認識,但只要來自臺灣,就是朋友,就是家人。臺灣人的人情味實在太可愛了,也值得我們驕傲。
今年二月,你完成加拿大「育空特區七百公里極地橫越賽」,達成「賽史最年輕完賽」和「亞洲第一人」的紀錄。臺灣為你感到驕傲,而你又是如何看待?
我由衷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鼓勵,但坦白說我的內心是很平靜的。比賽過程中,我經歷了多愁善感,經歷多次內心的重置,因而找回了最謙卑的自己。現在我已經明白,在終點線等待我的,不是掌聲,不是頭銜,而是一個經過成長的自己。
你心中最幸福的片刻是什麼?
比賽完回家的第一天,我媽媽會很開心地煮一桌好菜,我在餐桌上,和家人分享比賽遇到的事。這是我最幸福的片刻,世上沒有什麼比至親更重要。
讀者10問來賓預告:
傅月庵
(作家、茉莉二手書店總監)
二○○八年,你開始策畫「五七八計畫」,立志以五年時間,挑戰世界七大洲、八項頂尖的極限馬拉松賽事,這樣看似「瘋狂」的想法是怎麼產生?
二○○八年我參加「極光計畫」徵選,和遊戲橘子執行長劉柏園、學長林義傑參加北極大挑戰,在比賽過程中,我感受到自己的呼吸、心跳,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更愛上在大自然中的感覺,興起「我還想繼續比賽」的念頭。
賽後我上網查詢,輸入的關鍵字,彷彿為我開啟了一扇門,讓我看到更寬廣的世界。這世界上竟有這麼多比賽,從地球的最北端橫跨到最南端。我因此認識了超級馬拉松大滿貫賽,知道目前全世界只有五十二個選手完成。我晚上開始睡不著覺,無論打工還是訓練時,腦中都想著這件事。因此,我知道自己不做不行。
你的競賽環境總是非常惡劣,隨時面臨生存危機,你如何面對恐懼?
第一次到北極比賽,雖是永晝,但四處一片白茫茫,我總感覺看不到前方。我很想家,覺得孤單又寂寞,我害怕自己的情緒,不知道下一秒心情會有什麼轉變。今年初,我到加拿大挑戰育空特區極地橫越賽,第一天就有崩潰的感覺。尤其是在黑夜中,我始終開著頭燈,我莫名的害怕,忍不住痛哭起來。後來,我勉強自己關掉頭燈,一開始彷彿墜入恐懼的深淵,但我的眼睛漸漸適應了黑暗,那天天空中懸著半月,我逐漸看到了路線。那一刻,我彷彿找到了與恐懼共存的方法。
之前我試圖用光源保護自己,但我打從心裏痛恨身處的環境,我不想繼續待在這裏;我明白自己的恐懼,但我看不到它,不知道它從何而來,又會往哪裏去。關掉頭燈,讓我學到:面對恐懼時,我不該排斥逃避,強迫自己壓下它。我要正視它,看得愈仔細,我愈能了解它的源頭,所以能打開封閉的心,與恐懼共存,卻不至於陷入不安而無法自拔。
為何你會選擇遠離「選手的舒適圈」,前進環境愈來愈惡劣、困難的超跑比賽?它為何持續吸引著你?
從前比賽總讓我焦慮。我煩惱找不到贊助,擔心成績不好,害怕無法對自己和家人負責。比賽的過程中,我不斷地挖掘自己最深處,最後明白我做的事「不是一場秀」,我之所以做,只是因為「我想做」,就這麼單純。
現代人活在科技產品堆中,我們自以為駕馭著科技產品,其實是被科技產品所駕馭,很多人一生中,其實沒有太多時間和自己相處。大自然讓我經歷生死交關,讓我一次次破碎,一次次燃起勇氣,在這樣的循環中重建了自己,這是我參加比賽最大的收穫。
你不斷地提到在大自然中產生的蛻變,那麼,大自然帶給你的最大體悟,究竟是什麼?
以前我聽到外國人以「Mother Nature」稱呼大自然,我總是無法了解,但現在我懂了。在大自然裏,腳下的一粒沙、一塊冰,它存在的時間可能比我們任何人都長久,上帝彷彿用沙,用冰,用草芥萬物顯示祂的存在。很多人問我有沒有宗教信仰?自然就是我的信仰,天地就是我的禮拜堂,我在沙漠裏,在冰原上禱告。
人之所以感受自己活得「安全」,是因為我們有法律的保護。比賽簽下死亡切結書的瞬間,我等於放棄了這層保護。我在大自然中比賽,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這讓我想到西藏的「天葬」,人死後成為兀鷲的食物,物質不滅,一切回歸大地,不斷轉換循環。我對生靈萬物彷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看著流浪狗的眼睛,看到牠是有情緒,有靈魂的,我能感受到牠的悲傷,牠跟我們其實沒什麼不一樣。
你認為「冒險」與「準備」,對人生存在著怎樣的重要性?
「冒險」聽起來很浪漫,想到冒險,就會聯想起探索未知的刺激,因此很多人毫無準備,就興沖沖地開始冒險。而我從不做沒有準備的冒險,不但要預先準備,還要做足百分之兩百的準備。第一次參加比賽前,儘管已經做了許多準備,但真正上路,我才知道自己需要學的東西還太多了。我要學會感受自己的生理與心理,要學會使用GPS定位儀器,還要學會看雲,知道雲層、雲質的改變,預告著怎樣的天氣變化。對我而言,「做足準備」的準則不僅適用於比賽,也適用於人生的各個層面。
你在二○一一年發現罹患咽喉癌,讓你堅持跑下去的動力是什麼?
當時我計畫到非洲參加比賽,卻出現喉嚨不適的症狀,原以為是普通感冒,但後來咳出血絲,直覺狀況不妙。到醫院檢查,醫師說我罹患咽喉癌,要我住院。我問他,可不可以等我比賽結束再住院?他反問我:「是比賽重要,還是命重要?」走出診療間,我整個人垮掉了,我打電話給哥哥,問他:「我該怎麼辦?我是不是再也不能跑了?」我也不敢和父母、教練說。
治療後雖然病情獲得控制,但我練習時傷口曾痛到不能呼吸,比賽時也曾大出血。只是,即使是在病中,夢想仍無時無刻不驅動著我,我無法忘記自己的信念,無法忘記追夢的美好,這是我的初衷,也是我生活的一切。
跑遍全球的你,認為東西方文化最大的差異是什麼?
在亞洲比賽,亞洲選手喜歡不斷地「卡位」,深怕別人超越他,而西方的選手不但會讓路,還不忘說句鼓勵你的話。我認為亞洲人從小接受「競爭教育」,事事要贏,因此無法「Have Fun」,只注重結果,無法享受過程。
西方人喜歡擁抱,讓我感受到擁抱真的好重要,能傳達最真誠、直接的情緒。現在我時常擁抱爸媽,也試著真誠地把周遭每個人當成朋友。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就是真誠,少了真誠,所有人際關係就什麼也不是了。
你認為什麼是臺灣最可愛、最值得驕傲的地方?
以前我比賽的地方都太遙遠,不可能有人來加油。但今年到加拿大比賽,人還沒到就有留學生在網路上號召加油團,還有人開了三百多公里的車來看我。比賽後我一度無法走路,好多人寫信問我需不需要幫忙,民宿的華人老闆也非常照顧我。我充分感受到:就算彼此間不認識,但只要來自臺灣,就是朋友,就是家人。臺灣人的人情味實在太可愛了,也值得我們驕傲。
今年二月,你完成加拿大「育空特區七百公里極地橫越賽」,達成「賽史最年輕完賽」和「亞洲第一人」的紀錄。臺灣為你感到驕傲,而你又是如何看待?
我由衷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鼓勵,但坦白說我的內心是很平靜的。比賽過程中,我經歷了多愁善感,經歷多次內心的重置,因而找回了最謙卑的自己。現在我已經明白,在終點線等待我的,不是掌聲,不是頭銜,而是一個經過成長的自己。
你心中最幸福的片刻是什麼?
比賽完回家的第一天,我媽媽會很開心地煮一桌好菜,我在餐桌上,和家人分享比賽遇到的事。這是我最幸福的片刻,世上沒有什麼比至親更重要。
讀者10問來賓預告:
傅月庵
(作家、茉莉二手書店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