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的生活故事
在蝸牛身上,我看見獨到的處事智慧
每天晚上看完七點鐘的新聞後,到居家附近散步,是我行之有年的生活習慣。沿著柳陽東街旁的河道往南走,穿過文心路四段,到達樹木參天的兒童公園,在環道轉個兩圈,再回家中休息。即使偶爾天空下著小雨,我也會撐起雨傘,走完這麼一趟,身心才會覺得安閒。
路過柳陽東街河川旁,常可以看見四、五隻蝸牛在樹下覓食。尤其臨近住戶,常把泡過的茶葉、不要的果皮菜葉撒在樹頭,正投蝸牛所好。因此,這幾棵樹下,自然成為蝸牛夜間群聚之所。
奇怪的是,白天經過時,卻從不曾看見蝸牛的蹤影。牠們究竟躲在哪裏呢?於是我用樹枝撥動樹下鬆軟的泥土,發現有三隻躲藏在泥土裏。再往樹上察看,竟有一隻蝸牛,爬到高高的樹上躲避。另外一隻更是奇特,竟躲在樹旁座椅下方靜定不動。這些蝸牛各有其法,真是神奇。
蝸牛雖然爬得不快,但或許是知道自己能力不足,從不與其他動物競速。牠們每天帶著自己的房子走路,走到哪裏,就到哪裏,處處可宿,不必費神趕路回家,更不怕露宿街頭。
記得有一首兒歌寫得非常有趣:
阿門阿前一棵葡萄樹,阿嫩阿嫩綠地剛發芽,
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阿樹阿上兩隻黃鸝鳥,阿嘻阿嘻哈哈在笑牠,
葡萄成熟還早得很哪,現在上來幹什麼?
阿黃阿黃鸝鳥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蝸牛學會「笨鳥先飛」的道理,及早出發,時機一到,就可享用大餐,真有獨到的處事智慧。
蝸牛還有其他頗為可取的機智,例如:白天不隨便行動,把身子縮在殼裏,躲在陰暗的角落,讓敵人不易發現牠們的行蹤。直到太陽下山、暑氣全消時,牠們才神不知鬼不覺地展開行動,即使在沒有月光的夜晚,也能靠著靈敏的嗅覺及觸覺找食物。嫩葉也好、果實也好、玉米也好……只要能吃的都吃,從不嫌棄。即使夜間沒有吃飽,天亮了也一定找個安全的地方躲起來,實在高明。
蝸牛尤其喜歡在大雨過後的夜晚覓食,雨水讓泥土變得濕潤,蝸牛爬行起來更是輕快。乾燥的樹葉受到雨水浸潤,吃起來特別的嫩滑。此時在空地、草皮,都不難看到蝸牛的身影。
當秋後天氣轉涼,蝸牛們便會各自找尋安全之處,準備過冬。牠們會躲在洞裏,將身子蜷縮在殼內,分泌出一層厚厚的保護膠膜,封住蝸殼的出入口。膠膜慢慢風乾,變硬,因此,濕氣不易入內,寒氣不會入侵,等到次年的春末,才將封口融解,再度出來覓食,快樂地生活在多雨且食物豐沛的夏季。生活半年,休息半年,比起終年勞累的人們,真是幸福多了。
有時我會帶著兩個小孫子一起去散步,與蝸牛的相遇,總讓他們格外高興。天真的孩子們,還會不停地發問:牠們會講話嗎?牠們怎樣打招呼?牠們在白天為什麼不敢出來?
過去農業時代,蝸牛只要不傷害農作物,很少人會去理會牠們。近年大陸時興養殖白玉蝸牛(肉質白色),將成長的蝸牛去殼,取出蝸肉,洗淨、烘乾、包裝,經過加工處理,外銷至世界各地,成為餐館的美味佳肴。這個世界,變化真快速,可真叫人害怕。
每天晚上看完七點鐘的新聞後,到居家附近散步,是我行之有年的生活習慣。沿著柳陽東街旁的河道往南走,穿過文心路四段,到達樹木參天的兒童公園,在環道轉個兩圈,再回家中休息。即使偶爾天空下著小雨,我也會撐起雨傘,走完這麼一趟,身心才會覺得安閒。
路過柳陽東街河川旁,常可以看見四、五隻蝸牛在樹下覓食。尤其臨近住戶,常把泡過的茶葉、不要的果皮菜葉撒在樹頭,正投蝸牛所好。因此,這幾棵樹下,自然成為蝸牛夜間群聚之所。
奇怪的是,白天經過時,卻從不曾看見蝸牛的蹤影。牠們究竟躲在哪裏呢?於是我用樹枝撥動樹下鬆軟的泥土,發現有三隻躲藏在泥土裏。再往樹上察看,竟有一隻蝸牛,爬到高高的樹上躲避。另外一隻更是奇特,竟躲在樹旁座椅下方靜定不動。這些蝸牛各有其法,真是神奇。
蝸牛雖然爬得不快,但或許是知道自己能力不足,從不與其他動物競速。牠們每天帶著自己的房子走路,走到哪裏,就到哪裏,處處可宿,不必費神趕路回家,更不怕露宿街頭。
記得有一首兒歌寫得非常有趣:
阿門阿前一棵葡萄樹,阿嫩阿嫩綠地剛發芽,
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阿樹阿上兩隻黃鸝鳥,阿嘻阿嘻哈哈在笑牠,
葡萄成熟還早得很哪,現在上來幹什麼?
阿黃阿黃鸝鳥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蝸牛學會「笨鳥先飛」的道理,及早出發,時機一到,就可享用大餐,真有獨到的處事智慧。
蝸牛還有其他頗為可取的機智,例如:白天不隨便行動,把身子縮在殼裏,躲在陰暗的角落,讓敵人不易發現牠們的行蹤。直到太陽下山、暑氣全消時,牠們才神不知鬼不覺地展開行動,即使在沒有月光的夜晚,也能靠著靈敏的嗅覺及觸覺找食物。嫩葉也好、果實也好、玉米也好……只要能吃的都吃,從不嫌棄。即使夜間沒有吃飽,天亮了也一定找個安全的地方躲起來,實在高明。
蝸牛尤其喜歡在大雨過後的夜晚覓食,雨水讓泥土變得濕潤,蝸牛爬行起來更是輕快。乾燥的樹葉受到雨水浸潤,吃起來特別的嫩滑。此時在空地、草皮,都不難看到蝸牛的身影。
當秋後天氣轉涼,蝸牛們便會各自找尋安全之處,準備過冬。牠們會躲在洞裏,將身子蜷縮在殼內,分泌出一層厚厚的保護膠膜,封住蝸殼的出入口。膠膜慢慢風乾,變硬,因此,濕氣不易入內,寒氣不會入侵,等到次年的春末,才將封口融解,再度出來覓食,快樂地生活在多雨且食物豐沛的夏季。生活半年,休息半年,比起終年勞累的人們,真是幸福多了。
有時我會帶著兩個小孫子一起去散步,與蝸牛的相遇,總讓他們格外高興。天真的孩子們,還會不停地發問:牠們會講話嗎?牠們怎樣打招呼?牠們在白天為什麼不敢出來?
過去農業時代,蝸牛只要不傷害農作物,很少人會去理會牠們。近年大陸時興養殖白玉蝸牛(肉質白色),將成長的蝸牛去殼,取出蝸肉,洗淨、烘乾、包裝,經過加工處理,外銷至世界各地,成為餐館的美味佳肴。這個世界,變化真快速,可真叫人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