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覽2011香港藝術節
今年邁入第三十九屆的香港藝術節,在迎向「四十不惑」的路上,除了依然引進多元的國外精采節目,更戮力打造新銳現身的舞台。今年推出的「新銳舞台系列」,是運用香港藝術節的製作經費與專業團隊管理資源,由藝術節親自主辦,將演出《唐人街繁華夢》等四檔節目。此外,舞蹈方面也邀來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演出經典作《康乃馨》,一起展演的還有鮑許的相關影片展。
2011香港藝術節
2/17~3/27
INFO http://hk.artsfestivalplus.org/
文字 莊彗彗 香港藝術文字工作者
不知不覺間,香港藝術節已經辦到第三十九屆,差一年便是「不惑」之齡。
這每年初春的藝術慶典,早已藉著展演的國際多元節目,見證其籌辦現代演藝的成熟能力。這一屆,節期更擴展至三十九天,不但演出數目有可觀增長,同時從政府得到的財政支持也有過千萬港元的增款,使整體預算由前一年的七千七百萬躍升至九千七百萬港幣;盛大的規模早已吸引觀眾的期待,開幕前三個月結束的預告期裡門票已售出六萬張,節目更宣布加場。
而值得留意的是,在注重引介國外表演節目外,本屆香港藝術節對本土年輕創作者製作藝術節目的規劃與發展,更見用心,突顯的標示明確劃出了此股新銳力量的規模。
當一場藝術盛會的籌劃走向圓熟,其生命力自要從嫩芽中萌發,展現出不同的層次。但願香港藝術節的巨蔭與香港的青蔥幼苗互相茁壯,國際中更見在地的視覺與關懷。
新銳舞台系列 打造藝術未來
打開二○一一年香港藝術節的節目表,在以往按表演形式的分類中,赫然發現一個界線摸糊的綠色區塊,名之為「新銳舞台系列」。過去藝術節的贊助者也會特意資助某些冒起之中的年輕表演藝術家,然而在「新銳舞台系列」中,則是運用香港藝術節的製作經費與專業團隊管理資源,由藝術節親自主辦。在此資源之下,搭建起平台,「結合有豐富經驗的資深藝術家,與年輕創作者一起發展探索新領域。」藝術節副節目總監蘇國雲如是介紹。
「新銳舞台系列」中有四個節目,包括有作曲新秀陳秀雲及資深導演謝家聲,以全新的音樂、獨白及錄像,演繹一九二九年好萊塢第一位華裔女影星黃柳霜的同名英國默片《唐人街繁華夢》;有在香港中國兩地遊走的新銳編劇意珩,協同行中盛名的導演陳炳釗與資深性格演員陳淑儀和黎玉清的《矯情》;屢獲國際獎項、香港第一位獲亞洲作典家同盟「入野義朗紀念獎」的女作曲家鄧樂妍,與韓國統營音樂節樂團合作的室內歌劇《年輪曲》;還有年輕編劇鍾燕詩編作、由資深戲劇演員袁富華執導、林澤群主演的,將喚起香港文化界特殊記憶的戲劇《回收旖旎時光》。
《回》一劇描述愛書的廢紙回收廠工人身陷壓紙機、與書永不分離,故事與捷克作家赫拉巴爾的小說《過於囂喧的孤獨》相呼應。的確,戲劇文本由小說出發,但更大的震撼力來自一場現實的悲劇:○八年初,香港艱苦經營並已結束的藝文書店「青文」,老闆羅志華於倉庫內被倒塌的書箱砸斃。鍾燕詩認為,羅志華和小說主角一樣,都是以身殉葬人類文明消亡的悲劇英雄。「我在香港街頭觀察過很多露宿者和依靠勞動力生活的小人物,我覺得,這個故事是屬於他們的,他們被拒於城市的高速發展之外。在香港這個物質文明愈來愈進步、精神文明卻愈來愈不受重視的城市裡,愛書之人和被社會遺忘的草根階層,兩個截然不同的形象慢慢重疊在一起,一而二,二而一……」她大量調度了一些文學經典,創作抽象的《回收旖旎時光》,不但遙向原著和羅志華致敬,也是對社會上被遺忘了的小人物們的頌歌。
與鍾燕詩同樣來自香港話劇團的本屆藝術節參與藝術家,還有演而優則首次編劇的資深演員潘燦良,受藝術節委約創作的《重回凡間的凡人》,與已破格二次重演的《聖荷西謀殺案》,同列為預售節目中最受歡迎節目的十二大,可見潘燦良既編且導的作品讓香港觀眾期待的程度。
《重回間的凡人》描寫吊兒郎當的青年,因為父親突然離世,對生命的反省與體悟。作品概念由編劇親身經歷出發,雖是一齣非常生活化的戲劇,難度卻在其中。都巿生活的繁囂逼令人們在工作和娛樂中營營役役,汲汲追趕,像五年前拿獎學金正在紐約遊學的潘燦良,「有一天在家中靜下來時,竟突然恐懼來襲,覺得自己沒充分利用遊學的時間。」直到情緒波動數天後,他才領悟放開令自己能自在呼吸的空間更能領受生活、調動藝術靈感。熱愛契訶夫的潘燦良,欣賞契訶夫對人生透徹的捕捉,以平淡而生活化的手段表現,也許,觀眾可從《重》看到這種隱然的戲劇風格的痕跡。
《康乃馨》令人緬懷鮑許 《金瓶梅》舞劇挑戰禁忌
2011香港藝術節
2/17~3/27
INFO http://hk.artsfestivalplus.org/
文字 莊彗彗 香港藝術文字工作者
不知不覺間,香港藝術節已經辦到第三十九屆,差一年便是「不惑」之齡。
這每年初春的藝術慶典,早已藉著展演的國際多元節目,見證其籌辦現代演藝的成熟能力。這一屆,節期更擴展至三十九天,不但演出數目有可觀增長,同時從政府得到的財政支持也有過千萬港元的增款,使整體預算由前一年的七千七百萬躍升至九千七百萬港幣;盛大的規模早已吸引觀眾的期待,開幕前三個月結束的預告期裡門票已售出六萬張,節目更宣布加場。
而值得留意的是,在注重引介國外表演節目外,本屆香港藝術節對本土年輕創作者製作藝術節目的規劃與發展,更見用心,突顯的標示明確劃出了此股新銳力量的規模。
當一場藝術盛會的籌劃走向圓熟,其生命力自要從嫩芽中萌發,展現出不同的層次。但願香港藝術節的巨蔭與香港的青蔥幼苗互相茁壯,國際中更見在地的視覺與關懷。
新銳舞台系列 打造藝術未來
打開二○一一年香港藝術節的節目表,在以往按表演形式的分類中,赫然發現一個界線摸糊的綠色區塊,名之為「新銳舞台系列」。過去藝術節的贊助者也會特意資助某些冒起之中的年輕表演藝術家,然而在「新銳舞台系列」中,則是運用香港藝術節的製作經費與專業團隊管理資源,由藝術節親自主辦。在此資源之下,搭建起平台,「結合有豐富經驗的資深藝術家,與年輕創作者一起發展探索新領域。」藝術節副節目總監蘇國雲如是介紹。
「新銳舞台系列」中有四個節目,包括有作曲新秀陳秀雲及資深導演謝家聲,以全新的音樂、獨白及錄像,演繹一九二九年好萊塢第一位華裔女影星黃柳霜的同名英國默片《唐人街繁華夢》;有在香港中國兩地遊走的新銳編劇意珩,協同行中盛名的導演陳炳釗與資深性格演員陳淑儀和黎玉清的《矯情》;屢獲國際獎項、香港第一位獲亞洲作典家同盟「入野義朗紀念獎」的女作曲家鄧樂妍,與韓國統營音樂節樂團合作的室內歌劇《年輪曲》;還有年輕編劇鍾燕詩編作、由資深戲劇演員袁富華執導、林澤群主演的,將喚起香港文化界特殊記憶的戲劇《回收旖旎時光》。
《回》一劇描述愛書的廢紙回收廠工人身陷壓紙機、與書永不分離,故事與捷克作家赫拉巴爾的小說《過於囂喧的孤獨》相呼應。的確,戲劇文本由小說出發,但更大的震撼力來自一場現實的悲劇:○八年初,香港艱苦經營並已結束的藝文書店「青文」,老闆羅志華於倉庫內被倒塌的書箱砸斃。鍾燕詩認為,羅志華和小說主角一樣,都是以身殉葬人類文明消亡的悲劇英雄。「我在香港街頭觀察過很多露宿者和依靠勞動力生活的小人物,我覺得,這個故事是屬於他們的,他們被拒於城市的高速發展之外。在香港這個物質文明愈來愈進步、精神文明卻愈來愈不受重視的城市裡,愛書之人和被社會遺忘的草根階層,兩個截然不同的形象慢慢重疊在一起,一而二,二而一……」她大量調度了一些文學經典,創作抽象的《回收旖旎時光》,不但遙向原著和羅志華致敬,也是對社會上被遺忘了的小人物們的頌歌。
與鍾燕詩同樣來自香港話劇團的本屆藝術節參與藝術家,還有演而優則首次編劇的資深演員潘燦良,受藝術節委約創作的《重回凡間的凡人》,與已破格二次重演的《聖荷西謀殺案》,同列為預售節目中最受歡迎節目的十二大,可見潘燦良既編且導的作品讓香港觀眾期待的程度。
《重回間的凡人》描寫吊兒郎當的青年,因為父親突然離世,對生命的反省與體悟。作品概念由編劇親身經歷出發,雖是一齣非常生活化的戲劇,難度卻在其中。都巿生活的繁囂逼令人們在工作和娛樂中營營役役,汲汲追趕,像五年前拿獎學金正在紐約遊學的潘燦良,「有一天在家中靜下來時,竟突然恐懼來襲,覺得自己沒充分利用遊學的時間。」直到情緒波動數天後,他才領悟放開令自己能自在呼吸的空間更能領受生活、調動藝術靈感。熱愛契訶夫的潘燦良,欣賞契訶夫對人生透徹的捕捉,以平淡而生活化的手段表現,也許,觀眾可從《重》看到這種隱然的戲劇風格的痕跡。
《康乃馨》令人緬懷鮑許 《金瓶梅》舞劇挑戰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