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舉「文學劇場」 六種風景繽紛

「文青 較春」廣藝兩岸小劇場藝術節
繼去年首度舉辦的「兩岸小劇場藝術節」邀來對岸三團演出、也送台灣三團過去後,廣藝基金會今年再接再厲,擴大規模邀來對岸六檔製作,以文學劇場為主軸,改編題材涵蓋韓寒《1988》、老舍《我這一輩子》、魯迅《狂人日記》、蒲松齡《聊齋誌異》、伍迪.艾倫《中央公園西路》等。


↑導演邵澤輝的《1988—我要跟這個世界談談》改編自韓寒同名小說。(廣藝基金會提供)

長期以來,兩岸劇場各自精采,但欠缺接軌機制。去年五月,由廣藝基金會主辦的「兩岸小劇場藝術節」首度在台登場,引介三齣北京青年導演的作品;九月,台灣表演團隊派出三團代表,參加「北京青戲節」演出。打破以往單向輸出模式,透過廣藝基金會的平台,兩岸劇場交流邁出大步。

今年的「兩岸小劇場藝術節」以文學劇場為主軸,集結了台京滬三地三十世代的精銳編導,改編題材涵蓋韓寒《1988》、老舍《我這一輩子》、魯迅《狂人日記》、蒲松齡《聊齋誌異》、伍迪.艾倫《中央公園西路》等,堪稱繼二○○○年皇冠小劇場主辦的「台灣文學劇場」後,最具企圖心的跨界對話。

《1988》如公路電影 《水生》結合中國儺戲與西方形體

《1988—我要跟這個世界談談》由北京最具政治分量的導演邵澤輝執導,改編自中國爭議文學偶像韓寒同名小說。全劇用一部旅行車為載體,描述了作者在公路上的見聞及其所引發的感觸,並穿插過往回憶和撲朔迷離的人物關係。

邵澤輝認為,這場旅途趨近精神層面,如果說逾越了部分法律和道德的界線,出發點也僅僅是希望在另一側找到信仰。為了忠於原著的書寫策略,邵澤輝在導演手法上,採用「平淡、簡潔、從容、安靜」的敘述風格,透過影像語言,立體展現小說中複雜的思緒。

北京劇場向來以話劇當道,趙淼另闢蹊徑,長年摸索法國賈克.樂寇的形體劇場,致力於追求「哀傷的幽默」和「精采的想像」。以蒲松齡聊齋故事為題的《水生》,用中國流傳千年的「儺戲」為表演形式,布衣、面具、扇子、燈籠、繩索等簡約物件,組成一台戲,展現象徵主義式的詩意美學。

趙淼說,他在中國古典文學的浩瀚海洋裡,找到《聊齋志異》的水鬼故事;又把眼光放回到傳統戲曲——以儺戲為身體的敘事框架,在中國古老文化與西方形體劇場的充分融合下,創作出了《水生》。

老舍短篇演獨角戲 魯迅小說挑戰演員

《我這一輩子》是半途出家,能編擅演的演員方旭的獨角戲,故事取材老舍純正京味短篇小說。內容講述一個舊時代刑警坎坷而艱難的一生遭遇,表現出陳腐動蕩的社會背景下,低層小人物無力把握改變自己命運的悲哀。劇中主角聰明能幹,通曉人情世故,卻屢遭生活重創,貧困落魄到「無家可歸,沒吃沒喝,餓著等死」,在悲憤中對命運發出質問。

這齣戲從一個人物身上折射出原著的歷史背景,老北京民俗風貌。方旭表示,通過人物在不同角色間的轉換,以及間離敘述等多種方式,將單人表演發揮得淋漓盡致。

作品最具前衛反叛氣息的導演李建軍,多次挑戰魯迅,此次藉《狂人日記》與魯迅對話。《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篇白話小說,也是現代中國新文學的第一篇傑作。

李建軍說,魯迅筆下的世界切中了生活在今日的我們的生存體驗,簡單概括,《狂人日記》體現了魯迅所說的中國時代特徵「信不由己,心奪於人」,天崩地裂下的生存體驗。

(全文詳見《PAR表演藝術》雜誌第245期)

訂閱方式
1.信用卡訂閱:請填妥訂閱單,直接郵寄或傳真02-33939879
2.郵政劃撥:帳號19854013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3.網路訂閱:兩廳院售票系統、博客來網路書店
4.零售通路:全國各大書店、兩廳院禮品店(音樂廳地面層)
5.電子雜誌:UDN數位閱讀網、遠通KOOBE、摩客資訊

讀者服務 專線(02)3393-9874 傳真 (02)3393-9879
請於周一至周五9:30-18:30來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