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載】世紀末寓言的寫手
生動的寓言故事,隨著黃國峻的離去而無以為繼。他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的生存與消逝,使台灣獲得什麼又失去什麼。如果他選擇留下來,守住這悲歡交織的海島,想必還有更豐饒的想像化成迷人且惱人的故事。他卻決絕地、義無反顧地遠行,遺下一個孤單的背影供人回憶。很少人相信,如此瘦弱的身軀,竟是撐起無數短篇佳構的年輕作者。
他其實有很多話要告訴這個世界,縱然內向退卻的性格阻隔了說話的可能。容許這位沉默青年給出意見的僅有管道,只能訴諸小說書寫的形式。他嘗試以各種方式與難以溝通的社會對話,慎重地選取恰當語言說出他的觀察。他耽溺於冷眼旁觀,以慧黠雙眼與敏銳思考。涉世經驗雖然不深,他能夠藉由閱讀建立自己的知識,從而形塑一個觀察的視野。他的生命全心投入廣博的閱讀,從文學到藝術,從古典小說到翻譯作品,從電影欣賞到劇場觀賞。累積起來的書籍高度,大約等同於自我挖掘的美學深度。他並不深陷閉鎖的心靈,恰恰就是依賴辛勤的閱讀,他對外面那不可解的世界關注特別熱切。
他酷嗜翻譯小說,也反覆閱讀舶來品的寓言與童話。如果在他小說裡發現許多洋名的人物,無需訝異。對他而言,年代、地點、人物看來是帶有異國情調,但是故事絕對是屬於台灣。他在字裡行間往往情不自禁會表達對社會現實的諷刺,卻完全不構成傷害。這可能是他在小說中偏愛外國人名的原因,至少使讀者不易對號入座。無可否認,他的敘事語言不免受到翻譯文學的影響,但很難挑出真正的影響根源。這並不意味他的創作技巧都是源自外國作家,他的小說最為引人之處,正是來自他獨特的創造力與想像力。這種才情可能得自天分,不過也非全然如此。較為值得注意的是,他的閱讀並不停留在靜態的書籍。靜默不語的黃國峻,總是讓心靈窗口保持開放。
他閱讀風景與表情,閱讀情緒與感覺,閱讀行為與氣氛。閱讀不是終點,而是開啟他所有想像的起點。一則伊索寓言的故事結束時,正是他暗中啟程投向他自創小說的開始。當他在公園裡冷靜凝視錯肩而過的行人,便已經在構思想像中的一個故事。他永遠處在創作的狀態,因為他有話要說,想要為這個世界重新解釋。他的小說之所以屬於後設,便是他喜歡以一個全新的故事來解釋已經陳舊的小說。
黃國峻是精緻的攝影機,他走到任何空間,鏡頭都隨時架設就緒。進入鏡頭的人物,等於是拉開劇場的序幕。他從未預先寫好劇本,攝影中的人物一旦出場,敘事語言就自動運轉,源源不絕。他說故事的方式,幾近於默片時期的旁白解說。身為精彩的解說員,他已鍛鑄具有本色的語法與句型。凡是打開他的故事,讀者便毫無抗拒地被吸引進去。從來沒有人會預期一個老掉牙的寓言故事,還可以繼續延伸演繹,而終於翻轉成一則全新的小說。
如果不致過於健忘,〈國王的新衣〉到今天依然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而且也已昇華成為一個經典。思想敏捷的黃國峻,對於寓言經典有不得不說的話,遂寫成〈國王的新朋友〉與〈國王的新天地〉兩個短篇故事。沿著既有的故事脈絡,他禁不住懷疑裸體的國王是否還有後續發展。一位掌握最高權力的人物,竟然結交一個看不見的朋友。全國臣民都看不到這位新朋友,只有國王才能感知他的存在。在一般人眼中,國王身邊「旁若無人」,但是只有國王可以隨時與透明人對話、出遊。黃國峻要證明的是,一個智慧有限的當權者絕對不會只是演出「國王的新衣」,當然也會鬧出「國王的新朋友」這種事件。肉體是裸裎,精神也是裸裎。對於權力的奚落與諷刺,莫此為甚。
黃國峻推陳出新,在於揭示文學世界的無窮無盡。就像解構大師德希達所說,所有的符號既無起點,也無終點,永遠是中介,永遠是在延異(differance)。黃國峻的技藝正是恰當的印證,他可以在原有的故事基礎上再衍生另一個故事。〈盲目地注視〉改編自《馬可波羅遊記》中男島與女島的故事,而〈四個變異的童話〉則改寫〈傑克與仙豆〉、〈小木偶皮諾奇歐〉、〈龜兔賽跑〉、〈美女與獸類〉。這種改編改寫的手法,都有重新解釋的意味。其實他筆下的後設小說,都是開創性的作品。與其說他企圖構築新的解釋,倒不如說他在回顧自己的閱讀經驗。年幼時期接觸的童話故事,可能只是單純的接受。隨著年齡成長與知識累積,早年的接受也漸漸產生變形。當他著手改寫,童話故事也注入自己的智慧與惆悵。
在他的想像世界裡,並不存在絕對的善與惡,筆下人物從未出現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的角色。如果有任何仇恨的描寫,往往是源自人與人之間的誤解,這正好可以折射出他心靈之開放與無邪。為了使故事說得更為動人,他總是慎重處理每篇小說的開頭。如何讓故事展開,他絕對不會輕易放過第一段話。鏡頭打開時,動作就立即開始,緊緊抓住讀者的眼睛。例如:「樹蔭不見了,不止樹蔭,連一整個早上斜傾在屋子旁的一大片陰影也不見了。」(〈留白〉)這種寫法,為的是描述陽光已經撤隱。又如:「風景開始沒入夜色,可以開燈了。」(〈私守〉)這是為了彰顯一位不安女性的玻璃映像。再舉一個例子:「睜大眼,負責在海邊巡望的女人,發現有兩艘船快速航行過來。」(〈盲目地注視〉)這幾乎是電影運鏡的寫法,使讀者毫不遲疑進入小說場景。黃國峻的敘事技巧,有不少是借助電影觀賞的經驗。他的手法,無非是使故事很快就進入核心,相當乾脆俐落。
他的小說很少有人物對話,因此要撐起一個故事,就必須完全依賴作者的敘事工夫。在自編、自導、自演的情況下,他完成三部短篇小說《度外》、《盲目地注視》、《是或一點也不》,一部未完的長篇小說《水門的洞口》(原名《林建銘》)。其中最特殊的作品,是另外一冊自我調侃的《麥克風試音》。最後這本書的語法極其誇張,卻反而能夠顯現他的內心世界。面對一個苦悶、壓抑、無以排遣的社會,他採取一個疏離的態度來觀察。從標題就可發現他的搞怪與幽默:〈有仇人終成倦鼠〉、〈不可貪戀別人的妻子的外甥女〉、〈你的鞋帶沒綁〉、〈犯罪前要記得去算命〉、〈一分天才加九分長相〉。對於無法理解的外面世界,黃國峻自有他的生存方式與生命哲學。尤其目睹許多荒謬悖理的現象,他只能選擇更為荒唐畸形的故事來對付。
有時,他不得不親自下海來對抗這個世界。在〈性愛講座〉的短章,他並不認為這個時代的女性有多開放,有多性氾濫,因為他從來沒有遇過這麼好的事。他說:「我遇過最性感的事,只不過是麥當勞有一位拖地的女職員,叫我把腳抬起來一下。」誠實的黃國峻,在還未真正嚐到愛情滋味之前,就已結束自己的生命。如果他選擇活下去,應該還可以為自己的成長經驗創造更多的後設小說,可以延異出更為精彩的寓言故事。然而,對抗這個社會的最後手段,他竟是親自下海終結一生。他斷絕了許多想像與可能,我們相信,他還有許多話要說……。
◎作家簡介
黃國峻
生於一九七一年十月十六日,卒於二○○三年六月二十日,台北市人,家中排行老么。身高一七五公分,體重五十五公斤。高中畢業,服役於桃園。曾獲第十一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短篇小說推薦獎。著有小說集《度外》、《盲目地注視》、《是或一點也不》,散文集《麥克風試音》,長篇小說《水門的洞口》。《麥克風試音》已被翻譯成法文。
◎本文作者簡介
陳芳明
一九四七年生,高雄左營人。現任政治大學講座教授、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他其實有很多話要告訴這個世界,縱然內向退卻的性格阻隔了說話的可能。容許這位沉默青年給出意見的僅有管道,只能訴諸小說書寫的形式。他嘗試以各種方式與難以溝通的社會對話,慎重地選取恰當語言說出他的觀察。他耽溺於冷眼旁觀,以慧黠雙眼與敏銳思考。涉世經驗雖然不深,他能夠藉由閱讀建立自己的知識,從而形塑一個觀察的視野。他的生命全心投入廣博的閱讀,從文學到藝術,從古典小說到翻譯作品,從電影欣賞到劇場觀賞。累積起來的書籍高度,大約等同於自我挖掘的美學深度。他並不深陷閉鎖的心靈,恰恰就是依賴辛勤的閱讀,他對外面那不可解的世界關注特別熱切。
他酷嗜翻譯小說,也反覆閱讀舶來品的寓言與童話。如果在他小說裡發現許多洋名的人物,無需訝異。對他而言,年代、地點、人物看來是帶有異國情調,但是故事絕對是屬於台灣。他在字裡行間往往情不自禁會表達對社會現實的諷刺,卻完全不構成傷害。這可能是他在小說中偏愛外國人名的原因,至少使讀者不易對號入座。無可否認,他的敘事語言不免受到翻譯文學的影響,但很難挑出真正的影響根源。這並不意味他的創作技巧都是源自外國作家,他的小說最為引人之處,正是來自他獨特的創造力與想像力。這種才情可能得自天分,不過也非全然如此。較為值得注意的是,他的閱讀並不停留在靜態的書籍。靜默不語的黃國峻,總是讓心靈窗口保持開放。
他閱讀風景與表情,閱讀情緒與感覺,閱讀行為與氣氛。閱讀不是終點,而是開啟他所有想像的起點。一則伊索寓言的故事結束時,正是他暗中啟程投向他自創小說的開始。當他在公園裡冷靜凝視錯肩而過的行人,便已經在構思想像中的一個故事。他永遠處在創作的狀態,因為他有話要說,想要為這個世界重新解釋。他的小說之所以屬於後設,便是他喜歡以一個全新的故事來解釋已經陳舊的小說。
黃國峻是精緻的攝影機,他走到任何空間,鏡頭都隨時架設就緒。進入鏡頭的人物,等於是拉開劇場的序幕。他從未預先寫好劇本,攝影中的人物一旦出場,敘事語言就自動運轉,源源不絕。他說故事的方式,幾近於默片時期的旁白解說。身為精彩的解說員,他已鍛鑄具有本色的語法與句型。凡是打開他的故事,讀者便毫無抗拒地被吸引進去。從來沒有人會預期一個老掉牙的寓言故事,還可以繼續延伸演繹,而終於翻轉成一則全新的小說。
如果不致過於健忘,〈國王的新衣〉到今天依然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而且也已昇華成為一個經典。思想敏捷的黃國峻,對於寓言經典有不得不說的話,遂寫成〈國王的新朋友〉與〈國王的新天地〉兩個短篇故事。沿著既有的故事脈絡,他禁不住懷疑裸體的國王是否還有後續發展。一位掌握最高權力的人物,竟然結交一個看不見的朋友。全國臣民都看不到這位新朋友,只有國王才能感知他的存在。在一般人眼中,國王身邊「旁若無人」,但是只有國王可以隨時與透明人對話、出遊。黃國峻要證明的是,一個智慧有限的當權者絕對不會只是演出「國王的新衣」,當然也會鬧出「國王的新朋友」這種事件。肉體是裸裎,精神也是裸裎。對於權力的奚落與諷刺,莫此為甚。
黃國峻推陳出新,在於揭示文學世界的無窮無盡。就像解構大師德希達所說,所有的符號既無起點,也無終點,永遠是中介,永遠是在延異(differance)。黃國峻的技藝正是恰當的印證,他可以在原有的故事基礎上再衍生另一個故事。〈盲目地注視〉改編自《馬可波羅遊記》中男島與女島的故事,而〈四個變異的童話〉則改寫〈傑克與仙豆〉、〈小木偶皮諾奇歐〉、〈龜兔賽跑〉、〈美女與獸類〉。這種改編改寫的手法,都有重新解釋的意味。其實他筆下的後設小說,都是開創性的作品。與其說他企圖構築新的解釋,倒不如說他在回顧自己的閱讀經驗。年幼時期接觸的童話故事,可能只是單純的接受。隨著年齡成長與知識累積,早年的接受也漸漸產生變形。當他著手改寫,童話故事也注入自己的智慧與惆悵。
在他的想像世界裡,並不存在絕對的善與惡,筆下人物從未出現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的角色。如果有任何仇恨的描寫,往往是源自人與人之間的誤解,這正好可以折射出他心靈之開放與無邪。為了使故事說得更為動人,他總是慎重處理每篇小說的開頭。如何讓故事展開,他絕對不會輕易放過第一段話。鏡頭打開時,動作就立即開始,緊緊抓住讀者的眼睛。例如:「樹蔭不見了,不止樹蔭,連一整個早上斜傾在屋子旁的一大片陰影也不見了。」(〈留白〉)這種寫法,為的是描述陽光已經撤隱。又如:「風景開始沒入夜色,可以開燈了。」(〈私守〉)這是為了彰顯一位不安女性的玻璃映像。再舉一個例子:「睜大眼,負責在海邊巡望的女人,發現有兩艘船快速航行過來。」(〈盲目地注視〉)這幾乎是電影運鏡的寫法,使讀者毫不遲疑進入小說場景。黃國峻的敘事技巧,有不少是借助電影觀賞的經驗。他的手法,無非是使故事很快就進入核心,相當乾脆俐落。
他的小說很少有人物對話,因此要撐起一個故事,就必須完全依賴作者的敘事工夫。在自編、自導、自演的情況下,他完成三部短篇小說《度外》、《盲目地注視》、《是或一點也不》,一部未完的長篇小說《水門的洞口》(原名《林建銘》)。其中最特殊的作品,是另外一冊自我調侃的《麥克風試音》。最後這本書的語法極其誇張,卻反而能夠顯現他的內心世界。面對一個苦悶、壓抑、無以排遣的社會,他採取一個疏離的態度來觀察。從標題就可發現他的搞怪與幽默:〈有仇人終成倦鼠〉、〈不可貪戀別人的妻子的外甥女〉、〈你的鞋帶沒綁〉、〈犯罪前要記得去算命〉、〈一分天才加九分長相〉。對於無法理解的外面世界,黃國峻自有他的生存方式與生命哲學。尤其目睹許多荒謬悖理的現象,他只能選擇更為荒唐畸形的故事來對付。
有時,他不得不親自下海來對抗這個世界。在〈性愛講座〉的短章,他並不認為這個時代的女性有多開放,有多性氾濫,因為他從來沒有遇過這麼好的事。他說:「我遇過最性感的事,只不過是麥當勞有一位拖地的女職員,叫我把腳抬起來一下。」誠實的黃國峻,在還未真正嚐到愛情滋味之前,就已結束自己的生命。如果他選擇活下去,應該還可以為自己的成長經驗創造更多的後設小說,可以延異出更為精彩的寓言故事。然而,對抗這個社會的最後手段,他竟是親自下海終結一生。他斷絕了許多想像與可能,我們相信,他還有許多話要說……。
◎作家簡介
黃國峻
生於一九七一年十月十六日,卒於二○○三年六月二十日,台北市人,家中排行老么。身高一七五公分,體重五十五公斤。高中畢業,服役於桃園。曾獲第十一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短篇小說推薦獎。著有小說集《度外》、《盲目地注視》、《是或一點也不》,散文集《麥克風試音》,長篇小說《水門的洞口》。《麥克風試音》已被翻譯成法文。
◎本文作者簡介
陳芳明
一九四七年生,高雄左營人。現任政治大學講座教授、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