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這樣一名觀光客

早在出發前兩三個星期,朋友聚會,或是 MSN 上打招呼,總是難免問一句:行李收拾好了沒?也許是因為今日拷貝昨日,沒有太多新鮮的談資,但也足以證明,出國一趟,的確是日常中一段值得在行事曆上特別標誌出來的時光。
其實,總是在趕工。趕著在出發前盡可能預先完成休假期間的工作,避免留給同事太大負荷;有時從辦公桌上抬起頭來,兩眼一時失去焦距,世界液化,漂漂晃晃,心中好哀怨:唉,乾脆不要出門算了,「我討厭旅行。」又埋首辦公桌,很認命地做將下去。
討厭旅行?我怎麼可能說出這種傻話。像我這樣一名上班族,不正因為過分緊湊的節奏,更需幾日出門走走的鬆緩。有回搭機從關西返台,飛機著陸,滑行,警示燈熄滅,驀地坐我身前一名大漢趕在一片騷動之前起身,他大嘆:啊,回到現實了。的確,這五天七天、一周兩周逸出常軌的日子,正像一段超現實時光。大漢既是惋嘆,也是召喚,召喚那遺留在異次元的魂靈,回來會合。
至於行前,搶在暇時讀讀必要、但不過多的食宿交通資訊;也收拾,但非行李,而是屋子。收拾好屋子,臨出門時為盆花澆個濕淋淋,並在桌上擺顆青蘋果。
出門走走,該怎麼命名?冒險、流浪,彷彿有階級與高下之分似的,然後是觀光。
冒險。那年我打算取道普羅旺斯,越庇里牛斯山到伊比利半島,於法國邊境小城等火車,有半日空檔,我在公園遇見一名移民當地中國婦人,她一臉驚恐陳述發生於她丈夫的同事身上,在西班牙遭搶的經歷。故事說完,她又俐落又誠懇地勸我不要去那個強盜國了;若執意要去,就什麼都不能奢望,保佑自己能活著離開就阿彌陀佛了。
婦人說得好像我將深入的是亞馬遜叢林,與巨鱷、食人魚、食人族對峙;說得好像我是一名頑固探險家一般。說到底,在這個時代,最大規模旁觀他人探險的所在,是電影院;現代人親身涉足的,愛情是生命最大的冒險。除了愛情,哪還有什麼涉險的壯舉?
流浪。我曾經一個人跑到歐洲,慢慢走了三個月。行前,嚮往的是背包客的俐落,認真買了一個草綠色大背包,把行李一件一件擺進去,盥洗用具換洗衣物布鞋拖鞋,一件一件擺進去,旅遊手冊鬧鐘指南針文具筆記本,一件一件擺進去……擺是擺進去了,但肩頭單薄卻扛不起塞爆的背包,我坐床頭與它對望,終於起身,筆記本文具指南針鬧鐘旅遊手冊,一件一件拿出來,拖鞋布鞋換洗衣物盥洗用具,一件一件裝進硬殼行李箱。方便是方便許多,但總覺得拖著行李箱的身影終究不夠瀟灑。
至今多少年過去了,這個大背包隨著我搬過幾回家,卻始終沒能派上用場;儘管如此,那三個月英國法國西班牙一趟自助旅行,是我所做過最棒一件事。而我也仍醞釀著,醞釀著一次更大規模的壯遊。
觀光,多半時候我是。到了倫敦趕著去搭倫敦眼,到了巴黎排長隊上巴黎鐵塔;到了東京呢?不,不是東京鐵塔,台場摩天輪有許多日劇在這裡取景,我看著霓虹在身前身後頭上腳下閃閃爍爍,一個人也覺得好浪漫……事實是,我不僅盡了觀光客的「義務」,而且樂在其中。
當然也瞎拼。那個秋天,剛走過貴得不像話的倫敦、巴黎,來到巴塞隆納,又是行程最後一站,相對便宜的物價讓我「這個請打包、那個請結帳」,甚至沉甸甸一隻陶製冷水壺也塞進手提行李袋。一日,我在街頭看見一幅諷刺漫畫也似的場面,兩名女人遠遠隔著兩張咖啡桌聊天,而她們並無其他夥伴;很快地我明白,原來在這個治安令人不安的城市,兩名女人以她們的四條腿護衛出一個長條形面積,咖啡桌底滿滿瞎拼戰利品。
巴塞隆納是我所走過最美的城市,除了高第、畢卡索、米羅、達利的妝點,宜於購物必然也為它的美敷上一層顯色劑。然而,機場 check in 時,因為行李超重我被課以高額罰款,旁側一名操著廣東話的華人顯然也有同樣命運,他生氣爭辯,只差沒跳上櫃檯去抓花地勤的臉;而我,我乖乖地我默默地把錢給付了,貪便宜而一點便宜也沒有貪到。
「觀光」在這個時代,已是個負面取向的字眼了吧。好像少老女男一群人尾隨舉著小旗子的導遊趕行程,遇到紀念地標喀喀拍張照片證明到此一遊。可那又怎樣呢?如果他們的各種條件加總起來,最適於以這種方式出遊,旁人又如何可以帶著一種嘲諷的態度來看待他們?
剛好地,我的各種條件加總,使我可以採取另一種觀光客的行徑。
像我這樣一名觀光客,一個人出門。不結伴?朋友得知,都說不容易想像,他們問:難道不會寂寞嗎?又問:沒有人可以分享怎麼辦?怎麼會寂寞呢在旅途上,我好似鯨魚不加揀擇大口吞食海水,無數鯨鬚濾食浮游生物一般,開放所有感官接受各樣穎新的人物景致,摺疊、收納,好供日後檢視、反芻再三。
也曾試著與朋友一同出遊。比如有回到香港,幾名熟識投宿同一家旅店,白天各自安排行程,晚上相約用餐,回旅店盥洗後再相偕上蘭桂坊歡鬧,燈光迷離、樂聲高響,人群雜遝中醉意不只有一些,看到身旁有朋友相陪,好安心。
這不啻是個好主意,既能相互照應,又不失自主。後來我想複製這個經驗,和另一名朋友同飛東京。
朋友是個好人,又冷靜又聰明,只是對這座城市不大有熱情。兩日後我提議兩人分開行動,晚上回旅店後,他說我們到居酒屋喝一杯吧,我欣然應允以為有了默契;初時還分享彼此白日所見,幾杯清酒下肚後他直陳心中不滿:要分開走,那當初幹嘛一起來?我小心賠不是,心裡卻又堅持。相持不下,老闆娘現身,不,不是打圓場,她委婉暗示我們離去:菜都上完囉,早點回去休息,明天還有好多地方要去吧。
隔兩天,他就提早回台灣了。這件事對我打擊很大,多少年過去,我一想起依然懷著遺憾,我願我們還是朋友,但不必一起出遊。
都說旅途上很難不有爭執,我們雖無爭執,他卻提前結束旅程,使我日後寧願一個人上路,直到去年走訪京都才破例。是個沒有話不能講、沒有情緒不能表達的朋友,一路上說話、說話,不斷地說話,所有感受都在話說出口當下散逸於空中;事後回想,對他那幾日舉止的印象還深過京都。後來他依原訂計畫先行返台,我對他說:你的行程已經結束,而我的,才剛剛要開始。
一個人,站在衢道,手中翻轉地圖,東張,西望,一時茫然不知要往哪兒去,比如置身大阪梅田車站土石流一般傾洩而出的人潮中,這是旅程一部分。一個人,走著走著,花了過多時間卻仍找不到目的地,天色慢慢暗了,冷風吹來掀起寒意,好像迷路了呢,比如在洛北更往北邊的山路上走去,這是旅程一部分。一個人,看著御苑白,那美到令人倒抽一口氣的純白菊花,靜靜凝視,激動終於逐漸和緩,心上一片寧謐彷彿剛經歷過一段神祕經驗,比如在淡路夢舞台,這還是旅程一部分。
一個人,站在街頭,看見清潔車滾動巨刷,把馬路上的字紙風捲殘雲般掃進鐵胃裡,而不遠處一名黃皮膚看似華人老頭,駝著背,從厚衣口袋中拔出一隻手,彎身去揀地上一截菸屁股,含到嘴中,劃一根火柴點燃它,寒風颯颯,比如在愛丁堡王子街上,這也是旅程一部分。
很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身邊有個人,幫你看地圖,興高采烈分享心得,催促著要往下一個景點移動,甚至為了什麼正在賭氣……也許就將錯過這些細微的風景了,雖然,那也是旅程一部分。
像我這樣一名觀光客,走得慢。大老遠來一趟,下次再來不知何年何月了,難免也想多逛逛幾個地方。就有一日,我計畫到神戶郊區參觀谷崎潤一郎舊居倚松庵,接著到安藤忠雄設計的淡路夢舞台,再回北野異人館。旅遊手冊給倚松庵二十分鐘,我粗估三倍時間,實際上細細看過後離去,時間又是我所預估的三倍;搭電車轉巴士到夢舞台,粗疏繞過一圈後趕回異人館,暮色已然四掩,那些據說洋溢著西洋風情的房宅都已閉門謝客。想想,還不如盹在夢舞台面海的山坡上曬曬太陽吹吹風。
既然我無法掌握時間,那就捨棄一個景點,反而盡興。
事實上,我也會像集點遊戲一般地,在地圖標誌出曾經造訪的所在,看看去過哪些地方,但真正在心版留下深刻印記的,多是那些看似無所事事的片刻。
京都是個宜於慢慢走的城市,坊間有不能盡數的小書、有不能數盡的達人推薦各種類型主題散步路線。而我,聚焦於日式庭園:欲親炙重森三玲的傑作,請往賞楓名所東福寺;想欣賞夢窗疏石國師的手筆,當然選擇天龍寺曹源池;南禪寺塔頭天授庵的秋天美得像一則神話,妙心寺退藏院的余香苑大概是極樂世界的縮影;大德寺大仙院乃枯山水名所,與龍安寺方丈南庭並稱雙璧,前者蒼勁好似斧劈皴,後者秀美宛如抒情詩……
每日挑一二佳美之處細細鑑賞,與草木石砂對話,傍晚時分回到車站對面京都塔大樓地下室公共澡堂沖個澡、泡泡腳,換一身輕軟,然後用一餐不豐不儉的晚膳,再上三樓書店閒逛,在僻靜角落有幾張桌子的二手書,訂價低廉,挑出一本《銀花》月刊結帳,找間咖啡館一頁一頁翻去。──這就是我尋常的旅途,這就是我生活在市井之中的小確幸,我愛與人分享,沒什麼高明可以指導人。
人在他方,腳步所及往往只耳聞目睹了這座城市的一聲寒暄、一瞬表情牽動,也許是歡鬧也許是惋嘆,展顏或皺眉,片片段段零零碎碎,哪裡會是這個地方的本然面目?倒反映了自己內心的輕盈或沉重。
我總以為,觀光客與他造訪的城市彷彿隔著一扇瀏亮玻璃窗,看似透過這扇窗戶見識穎新的世界,有了前所未有的眼光;然而,窗外的光影晃動重疊上投射在窗玻璃的臉孔,看見的其實是以客觀世界為布景的主觀映像。一部分旅遊書寫所捕捉的,無非也就是這個一轉開身即不復存在的片刻。如此的偏見或偏偏看不見,是從目的地的擇取就開始了,像我這樣一名觀光客,總是逛不膩市集逛不膩書店,當然,還有永遠讓我逛得興致勃勃的園林。
英國人熱中園藝,用綠手指已不足以形容,他們流著的是綠色的血液。我曾在愛丁堡待過四星期,最喜消磨於當地皇家植物園,在遊人罕見的午後沿著敻長樹牆慢慢走下去,在彷彿天空的綠蔭底閒坐,看松鼠追逐、鴿子求偶,也拿地圖一個園區一個園區去見識,似有體會;來到倫敦,流連於一座又一座都市綠地,其中雀兒喜藥草園最稱精巧雅致,用一盞下午茶感受英式優雅,又哪裡會錯過邱園?──休閒以及植物研究的重鎮……「在社會開化的時代,人們總是先建築高樓大廈,次一步才營建美麗的庭園,把園藝看作更高級的藝術」,早在十六世紀,英國人就有這樣深刻的自覺了。
園藝是更高級的藝術。這樣睿智的話是我說不出來的。的確,園林非小道,它和整個人類文化史綰結在一塊兒:十六世紀以降,文藝復興當道,則在園林中體現人文主義的光輝;十七世紀法國君主集權壟斷,輻射而出,強調對稱、幾何的古典主義式園林風行草偃;十八世紀英國崛起,自然風致式園林一舉推翻古典主義,橫跨英吉利海峽,影響所及,尋找「當地的靈魂」成為造園家奉行的圭臬;放眼東方,則開出了中國園林和日式庭園兩朵秀異的花朵……
時至今日,各種主張的園林理想各擅勝場,許多已是科技展演場,比如有一款室內花園不栽種時可以收納成一個密閉大箱子,另有名為「華麗實驗場」的花園,三位設計師讓草坪、流水、火焰共存,希望帶來三種豐富的心靈饗宴,這可能更類近於觀念藝術了。
遺憾的是園林易於變造,要像京都宛如將庭園收存於時光膠囊一般的城市,大概找不到第二座了吧?無論如何,日後我當遍遊各種風格的典型園林。
聽我講起園林種種、旅行種種,欲罷而不能,常有朋友問我:出發前作了很多功課吧?其實並不,除了必要的實用資訊如食宿交通,或不著邊際的文學、藝術文本,我不太在行前碰觸相關文化史、社會學資料,刻意如此,是為了保留未受污染第一眼,要以直觀去貼近陌生的人物和景致,好在回家後用功,與相關知識相印證。像我這樣一名觀光客,回家並非旅程的結束,閱讀與書寫,是另一段更悠遠路途的開始。
但總是要回家的,觀光客。打開家門,迎接我的是青蘋果漸趨成熟發散出淡淡果香,和收拾妥當的一屋子。歲月靜好,草蕨抽發嫩芽無數;麻葉繡球不唯沒有憔悴之姿,還吐露一團團青色細碎花苞;又是哪裡飄來一顆種籽?在瓦盆裡萌長出新芽。人生不也常以旅行來比喻嗎?今夜就投宿這裡吧。


◎作者簡介
王盛弘
寫散文,編報紙,市井裡生活,曾獲台北文學寫作年金、中國時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金鼎獎等,著有《關鍵字:台北》、《慢慢走》、《一隻男人》等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