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小說發展的軌路

純文學必然是小眾的,但不是一時的;小眾卻能一直流傳,延綿久長,是純文學倚賴的希望,更是它所帶來的感動。
這樣的純文學,必得精緻才行。不是弱不禁風、矯揉造作的精緻,而是往人性更真、時代更險中求,求得一眼觀天的豁然開朗。
精緻也是一種力道,力透紙背。
因為精緻,才能看到文學蘊含出的飽滿,藉以平衡(就不說對抗了)批發型消費性的文字氾濫。
今年的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決審作品,讓我看到年輕一代似乎又回到探索文學精緻可能的路數。文學理論喧騰多年下,常見的粗糙移植套用被暫且擱下了(可別死而復生),雖然眼界不能說寬廣,但至少多不是才剛起頭就會被看穿的招式。
唯獨題材重複性比例甚高,讓人捏一把冷汗。委員們作最後投票時,決定排名高下或許有個人的某種主觀,但客觀來說,得獎作品都是這屆中能跳脫性愛、嗑藥、夜店與憂鬱症,而能展現清新與原創的不同聲音。
獲得短篇首獎的〈窗外〉,切入社會底層階級,沒有被剝削者的廉價眼淚,以帶黑色幽默的嘲諷與靈活的文字,反射出奇異的俗豔悲歡,是另一種鄉土書寫的風貌。〈匿犬〉在氣氛掌控上可圈可點,描寫中年人的落寞與都市的疏離感,很能引起共鳴,若能在人狗關係上再多加強,應會有更好的表現。佳作兩篇來勢洶洶,不容小覷。〈六年仁班前巷戰〉在語言與結構的設計上雖略鬆散,但頗有大將之風,以線上遊戲的虛擬血腥映照現實校園暴力,企圖挑戰傳統的小說閱讀經驗。網路世界與文字書寫間本應存在的隔閡,在此作中有了突破。而〈廣告人〉情節緊湊,揭露職校招生黑幕,以小說批判社會亂象,唯主人翁心理刻劃稍嫌平面,削弱了批判力道。
在中篇小說部分,委員們的辯論較為激烈,簡單來說,難處在於作品類型、主題、風格差異頗大,〈屋頂上的假期〉最後出線,因為文字的缺點較少,以孩童觀點看大陸經濟開放後的新社會,平穩工整。但全篇刻意將事件置於安全範圍之內,不觸碰任何棘刺,節奏略嫌劃一單調。〈森之裔〉雖以些微積分差距敗北,我以為此篇甚有可觀,想像瑰麗令人目不暇給。神木家族與守林人家族的百年物語,揉合自然科學知識與台灣歷史,卻流盪出神話的嫵媚與療癒魅力,在科技掛帥的電腦時代走出一條自然人文的深情步道。純寫實的現代中國側寫,與寓言童話式的台灣生態關懷,倒也看出華語小說發展的不同軌路。


◎作者簡介
郭強生
作家、評論家與劇場編導,紐約大學(NYU)戲劇博士,曾任國立東華大學英美系主任、創作與英美文學研究所所長,現任東華大學英美系專任教授。著有《在文學徬徨的年代》、《2003/郭強生》、《閱讀文化流行閱讀》、《在美國》(中英對照)、《就是捨不得》等書,劇場作品《慾可慾,非常慾》、《慾望街車》、《非關男女》。最新小說作品為《夜行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