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台北國際書展預覽

●主題國為什麼是不丹?

當2011年第19屆台北國際書展公布主題國時,許多人都感到疑惑。世界上有224個國家和地區,為什麼選擇人口約70萬,人稱「最快樂的窮國」不丹(Bhutan)為主題國。這個喜瑪拉雅山系國家,被西藏、印度及尼泊爾包圍的內陸國,以宗喀語、英語為主要語言,甚至沒有任何一本書被翻譯成繁體中文──為什麼是不丹?
「不丹清新的形象概念,對全世界來說都很新穎。」台北書展基金會的專員涂文貞說。全新形象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是一種很抽象的概念,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不丹以「國家快樂力」(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GNH),為施政主軸,全國人口中有百分之九十七的人表示「快樂」。在英國萊斯特大學公布的「世界快樂地圖」(World Map of Happiness)中,不丹獲得第8名。這般傲人成績值得我們學習效法,但更值得我們推崇的是,不丹人民對於精神層次的追求,遠遠大於物質層面。雖然不丹是一個小國,出版品數量不多,但種類卻相當豐富。他們經常在自己國內舉辦露天書展,台灣也是他們第一個參與國際書展被邀為主題國的國家。台北國際書展使他們有對外發聲的機會,除了展出各個領域書籍之外,「皇家珍藏」的「三大國寶」、傳統國服幗(Gho)與旗拉(Kira),都會在展場上首次亮相。
當然,國際書展不會只有不丹,其他國家也都設置展館,將他們國家的出版品與讀者交流。像是今年第一次參展的紐西蘭,即使台灣鮮少有他們的出版品,但他們仍熱情積極將文化、藝術、出版、表演、音樂與舞蹈等對外輸出,尋求與亞洲市場合作的機會。當然,越來越多的版權人員與出版商,對於華文市場相當重視,都爭取參與成為主題國,以達到最好的具體呈現方式,也在各版權上獲得最實際的銷售效應。
澳洲曾經是2008年主題國,當年他們的版權人員很開心同步販售繁體版與簡體版。被邀請為2009年主題國的泰國,這幾年也熱情積極參與這項盛事,不同的是,他們除了販售外,還大量採購繁體書籍帶回泰國。這印證了國際書展是書與書交流的最好方式。入圍「書展大獎」的書籍,無論是市場辨識度或是銷售業績上,也都比其他書籍擁有更多注目眼光。雖然並不是每一本書都有機會被翻譯成英語或其他語言,但歷年來獲得書展大獎的書,都會被推廣到法蘭克福書展、萊比錫書展或波隆那書展,讓更多的愛書人看見。

●最大規模朗讀節登場

如果說「文字」是安靜的語言,那麼「朗讀」便是強調文字為何安靜存在的重要性。「朗讀節」是今年台北國際書展重點活動之一。人們都很好奇「朗讀節」會以什麼樣的形式呈現?負責這個活動策劃的專員闕志勳很有自信表示:「它將開啟閱讀的記憶,展現聲音的能量。」
許多人對朗讀都存著刻板印象,更何況年輕人喜愛動漫、影像等極度強烈的視覺刺激,因此如何讓年輕族群停下腳步,透過閱讀甚至聲音,去感受周遭一切,這對於國際書展來說,是一項考驗。幸好,台北國際書展舉辦了四個向度的活動:「文學時光」、「發聲經典」、「朗讀歌.閱讀劇」與「多音華文」,足夠滿足任何年齡層與各類閱讀喜好的人。另外,台北國際書展也特別舉辦一場,向信鴿法國書店創辦人施蘭芳女士致意的活動。她是台灣與法國圖書推廣上的靈魂人物,而她堅信「知識分子要有勇氣做正確的事」的理念,也將持續被推廣下去。

●眾所矚目的電子書趨勢

全球關注的電子書趨勢,在這次的國際書展,雖然占不到百分之五,但電子書在未來對於傳統紙本的衝擊,卻遠遠大於這個百分比。許多人靜觀其變,在發展中順勢而為,也有像遠流出版、城邦集團、聯合線上、天下雜誌等等,積極推出數位出版品。那麼紙本出版產業會不會被全面性取代?書展基金會執行長林文琪說:「除非傳統出版社百分之五十以上停止營業……但我不認為會導向這個結果。」也許我們目前不會知道答案,但未來電子書普及後,有些書或資訊想看,書店還不見得找得到。
那麼,現在就前往台北國際書展,摸一摸那未來可能會消失的紙本書,或者提前瞧一瞧,將來你在咖啡廳閱讀電子書時的姿態。

●台北國際書展大獎是什麼?

在台灣書市環境,出版社若一個月出版六本書,那麼,本土創作僅僅只占六分之一。有些出版社甚至專門經營翻譯書,視本土創作為銷售毒瘤不願意觸碰。為什麼?這裡頭牽涉的問題,值得聯合文學做一期專題也討論不完,也可能沒有解答,沒有共識。有鑒於翻譯書當道,本土創作者難以浮出檯面,2008年舉辦第一屆「書展大獎」,這個獎項的設立除了對出版同業的肯定、鼓勵原創作品出版,也為華文書市注入一股新的生命力。

●向英國曼布克獎看齊

雖然「台北國際書展大獎」(Taipei International Book Exhibition Prize)其精神源自法蘭克福書展、萊比錫書展與波隆那書展,但因書展大獎從公布入圍者到獲獎者揭曉,時間非常短暫,讀者來不及瞭解認識二十本入圍作品的特性類別,便將目光直接轉移到獲獎者身上,這讓能夠趁勢行銷推廣的所有入圍作品來說,是一個小小的遺憾。或許書展大獎應該像英國曼布克獎一樣,從公布長名單至短名單再到得主揭曉,布局相當長一段時間。這期間讀者可以仔細比較各類書籍,也可以評選出自己內心最喜歡的書,是否與評審公布的相同。但不管如何,書展大獎的設置是希望讓讀者集中目光焦點關注得獎作品,甚至行銷到國際讓人推崇與肯定。

●這本書了不起!

以推廣普遍性閱讀為主軸的書展大獎,今年邁入第四屆,去年開始小說類及非小說類都增至三部得獎作品,這樣的變化,使讀者在閱讀訴求上有了多樣性選擇,作品呈現的廣度也帶給讀者不同的閱讀趣味。例如2008年張瀛太《熊兒悄聲對我說》是一部給成人看的童話書;2009年劉克襄《永遠的信天翁》屬於動物故事的小說;2010年甘耀明《殺鬼》結合魔幻、鄉野、歷史等龐大複雜素材的三十萬字鉅作;張愛玲的《小團圓》,滿足讀者對她遺作的想像;陳淑瑤《流水帳》描繪澎湖小島上的風土民情。今年,得獎的朱天心《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與李維菁《我是許涼涼》都不約而同書寫女性議題,但卻呈現了不同面向的女人;而李永平《大河盡頭》(下卷:山)帶領讀者深入婆羅洲雨林,探索少年成長傳奇。
從參與的作品小說類96件,非小說類501件的數量比較值,就可清楚窺見,本土創作在出版產業中相對處於弱勢族群。但反觀,非小說類的創作者要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也不容易,這次的大獎得主李煒《4444》、呂正理《另眼看歷史》、連美恩《我睡了81個人的沙發》等作品,都同時獲得評審認同。

●書的長相也很重要

除了「書展大獎」注重的文本內容之外,產品的包裝設計也很重要。像是國內書籍裝幀設計師聶永真、王志弘的書封設計,經常是愛書人必定收藏的作品。而「金蝶獎──台灣出版設計大獎」的設立,就是為了鼓勵更多設計師參與書封設計,畢竟,在這個以動漫為主的世代,平面設計已經不再受到重視。為了讓這樣的設計產業延續下去,首次舉辦「新世代設計大獎」,以「My book我的書」為主題,吸引超過600件作品線上投稿參加,55件入圍,最後再決選出數位優秀作品。這次的作品水準超乎評審想像,這說明台灣裝幀設計人才並不如想像中匱乏,只是沒有發表機會。無論是「整體美術裝幀設計獎」的設計人才的作品,還是挑戰封面設計新主張的新銳人才作品,除了在展場內供大家欣賞外,歷年來書展基金會甚至還會將這些作品送去德國參賽,雖然截至目前還沒有人在國際上獲得佳績,但不斷刺激設計新秀參加金蝶獎,間接也讓出版產業看見書封設計的重要性,畢竟富有創意的產品包裝才能吸引人的目光。
書展基金會日前已公布了本屆金蝶獎的入圍書籍共36本(包含文字書類18本及圖文書類18本),諸位設計師各擅勝場,其中王志弘個人獨占10本之多令人咋舌,然而詩人夏宇參與設計的個人第六本詩集《那隻斑馬》也跑入了入圍名單,再次為她個人的詩內容與形式間的強悍趣味性添上一筆。金蝶獎獲獎名單將在2月初公布,但不管得獎與否,光是看著這些入圍書籍排在一起,就是一種讓人不禁發出讚嘆的豪奢之美。
目前,獲得「書展大獎」與「金蝶獎」的作家,其作品雖然並不會全部被翻譯成英語,但是書展基金會會帶著他們精選出來的作品並印製成手冊,帶到世界其他書展的舞台讓更多人看見。而所有入圍的作品,也將在台北國際書展的「書展大賞主題館」內展示,希望藉由不斷推薦與曝光,讓商業利益上能夠獲得較好的銷售效應之外,也增加與讀者相遇的機會。


◎作者簡介
彭心楺
私立弘光醫專畢業。曾從事護理師工作十年。2005年開始從事文字創作,為國際時尚雜誌撰文,並參與電視編劇工作,2006年獲金鐘獎迷你劇集編劇獎。小說作品曾獲2005年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夢花文學獎。著有小說集《嬰兒廢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