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的時刻──兩首詩,兩個片刻

1.雨滴

冬裡一個陰雨星期天從圖書館出來,借了一帆布袋子書。接著到附近買酒,B進店去,我在車裡等。從書袋裡隨意抽出一本,是愛爾蘭諾貝爾獎詩人謝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的最新詩集《人鍊》(Human Chain),打開便從第一首讀起。詩這樣開始:

若不是我醒著就錯過了,
一陣風捲起直到屋頂
啪啪都是小無花果樹的落葉

將我鬧起了身,整個人砰砰跳,
像排電欄活錚錚:
若不是我醒著就錯過了。

接下來兩節寫那景象乍來乍去,但留下的印象深遠。全詩很短,才剛開始便已結束,就像詩裡描述的片刻。放下書,我發現不知何時小雨已增大,滴滴答答擊打車頂和前後左右車窗,在車裡放大,啪嗒啪嗒,彷彿呼應希尼詩句,若不是我在車裡就錯過了。我抬頭看擋風車窗上的雨滴,大大小小,有的如點,有的如變形蟲,活的,游來游去,小滴變成大滴,有的匯聚成河忽然奔流直下。我細看什麼時候雨滴變大,什麼時候忽然就重到支撐不住衝流而下。好像置身一個雨滴宇宙,有趣極了。轉頭發現身旁車門上的窗另是一個雨滴宇宙,因斜度比擋風玻璃小,接近垂直,上面的雨滴不太一樣,比較小,形狀也比較規則對稱,接近雨滴應有的隱形眼鏡狀。我將臉貼近細看。無數雨滴,粒粒晶瑩,大的不過我的小指甲,小的從綠豆芝麻一路小下去,最小不過比針尖大一點,同擋風玻璃窗上雨滴一樣小滴變大滴,匯聚成河流下,只是比較和緩一點。我津津細看。這超市停車場有些小小綠島間隔,每一綠島上一株小樹,我們車正停在一小樹邊。當我眼神專注在雨滴流動時,又發現每一雨滴有如一片透鏡,上面是一幅完美小樹的倒影。正圓雨滴上是完美小樹的複製倒影,橢圓雨滴上的是微微拉寬,變形蟲雨滴上的是斜斜拉長。不管什麼形狀大小,每一雨滴上都有這樣一株以不同程度變形的倒立小樹,即使是沙粒大針尖大的雨滴上也有一棵眼睛無法辨認但我知道纖毫無缺的小樹。有多少形狀的雨滴,就有多少變形的大小版本。我鼻尖幾乎貼在窗上,好像發現了一個新銀河系,整個人掉進去了。手邊沒相機,只能盡情一粒粒雨滴不可置信逐一細看,直到脖子僵了。車外是濕冷的停車場,車裡我在另一個宇宙裡。我轉動痠痛的脖子,彷彿聽見那些雨滴說:「我們每一滴都看見。我們每一滴都看見。」我沒法告訴你我有多快樂。
B買酒回來上車,我即刻興奮描述並指給他看。
看見了嗎?看見了嗎?
看見了。Cool。
回家見到友箏我馬上又描述那些雨滴給他聽。
可惜沒相機,不然你看相片就知道了。
過了幾天,又是同樣晦暗陰雨,午後我開車到那停車場,找了一株小樹邊停好,貼臉細看車門窗上的雨滴,暗暗擔心無法複製幾天前的效果。果然像上次,同樣雨滴宇宙,同樣每一粒雨滴眼晶瑩看見一株株纖毫畢現的倒立小樹。我拿出相機攝了一張又一張,回到家開相機現給友箏看。
看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