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潮浪?──一個六年級的場邊觀察
氣象報告是這麼說的:
文學雲圖顯示,三、四年級作家的氣團,仍籠罩整個台灣文壇,五年級近來氣流旺盛,但對六年級以降的年輕世代,影響深淺,仍待觀察。
從世代論延伸到影響論,在這個氣候暖化、多元龐雜的時代,越來越難評估。
可以確定的是,台灣作家的五年級世代,約於1990年代成長,在二十一世紀成熟,著作豐碩至卓然成家,已攻入文壇的風暴眼,學術的祭壇漸次入祀。
換句平易的話,五年級作家,已是文青的當然讀本,更是聚會閒聊時,討論、批評且欲取而代之的對象。
五年級儼然潮浪。
然而,這個世代影響範圍多大?又有哪些年輕作家追摹?除非有人大聲「出櫃」,或文本的鑑識報告鐵證如山,否則怎樣都是「Fiction」。進一步說,現在的年輕創作者,不會只寡守某個大師或文學經典,他可能聽另類搖滾、成天旅行、喜撿二手家具、愛聽秋墳鬼唱詩,電影是他的生命,但最強大的,無疑媒體與網路,年輕創作者,可能連自己都搞不清,到底受何「人」何「物」影響?
作為一個六年級,對於這些事,我不敢妄下定論。但在五年級奠定地位、六年級作家茁壯的過程中,的確有一些觀察,值得討論思考:
●中心崩落.典範轉彎
對於後輩,五年級作家不再「拉幫結派」或「提攜關愛」,而是以持續的創作能量,給六年級概念與行動的啟發。鴻鴻辦詩刊、創出版社、策劃活動,打開年輕世代的創意靈光;駱以軍總是不遺餘力「推薦」,甚至在《臉之書》書腰裡,擺列許多年輕作家的照片;邱妙津、林燿德、袁哲生在往生後,後續影響不減反升。
五年級創作的成長年代,急欲去中心、去宰制,強調多元與開放,所謂的傳承與源流,退居次要;六年級也無視前行者,以自己想要的方式,走自己想要的路。
兩個世代,同樣面對文學環境的崩落,五年級更在早慧四年級的光輝下,壓抑掙扎,終於也找到突圍的路徑,不懈的活力、多樣的創意,更重要的,是厚積作品而綻放的光芒,是文學環境惡化無底的六年級,最可取法的面向。
●資訊全裸.理論退位
台灣解嚴之後,各種理論與資訊大量引進,文青不時跳出一個「/」,測試「寫作的零度」,請出傅柯來「規訓與懲罰」,言必及村上春樹、卡爾維諾、米蘭.昆德拉,導演的名字落落長唸來舌頭不會打結,奇士勞斯基、安哲羅普洛斯,還有邊緣另類、本土草根、裸露解放……
文學雲圖顯示,三、四年級作家的氣團,仍籠罩整個台灣文壇,五年級近來氣流旺盛,但對六年級以降的年輕世代,影響深淺,仍待觀察。
從世代論延伸到影響論,在這個氣候暖化、多元龐雜的時代,越來越難評估。
可以確定的是,台灣作家的五年級世代,約於1990年代成長,在二十一世紀成熟,著作豐碩至卓然成家,已攻入文壇的風暴眼,學術的祭壇漸次入祀。
換句平易的話,五年級作家,已是文青的當然讀本,更是聚會閒聊時,討論、批評且欲取而代之的對象。
五年級儼然潮浪。
然而,這個世代影響範圍多大?又有哪些年輕作家追摹?除非有人大聲「出櫃」,或文本的鑑識報告鐵證如山,否則怎樣都是「Fiction」。進一步說,現在的年輕創作者,不會只寡守某個大師或文學經典,他可能聽另類搖滾、成天旅行、喜撿二手家具、愛聽秋墳鬼唱詩,電影是他的生命,但最強大的,無疑媒體與網路,年輕創作者,可能連自己都搞不清,到底受何「人」何「物」影響?
作為一個六年級,對於這些事,我不敢妄下定論。但在五年級奠定地位、六年級作家茁壯的過程中,的確有一些觀察,值得討論思考:
●中心崩落.典範轉彎
對於後輩,五年級作家不再「拉幫結派」或「提攜關愛」,而是以持續的創作能量,給六年級概念與行動的啟發。鴻鴻辦詩刊、創出版社、策劃活動,打開年輕世代的創意靈光;駱以軍總是不遺餘力「推薦」,甚至在《臉之書》書腰裡,擺列許多年輕作家的照片;邱妙津、林燿德、袁哲生在往生後,後續影響不減反升。
五年級創作的成長年代,急欲去中心、去宰制,強調多元與開放,所謂的傳承與源流,退居次要;六年級也無視前行者,以自己想要的方式,走自己想要的路。
兩個世代,同樣面對文學環境的崩落,五年級更在早慧四年級的光輝下,壓抑掙扎,終於也找到突圍的路徑,不懈的活力、多樣的創意,更重要的,是厚積作品而綻放的光芒,是文學環境惡化無底的六年級,最可取法的面向。
●資訊全裸.理論退位
台灣解嚴之後,各種理論與資訊大量引進,文青不時跳出一個「/」,測試「寫作的零度」,請出傅柯來「規訓與懲罰」,言必及村上春樹、卡爾維諾、米蘭.昆德拉,導演的名字落落長唸來舌頭不會打結,奇士勞斯基、安哲羅普洛斯,還有邊緣另類、本土草根、裸露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