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身體背後迷亂的歷史圖像

我認為《反閱讀》這本書描述了一代人的精神史。這是我一直企圖表達的主題。我所指的這一代人,是在一九六○至一九七○年代的歷史氛圍下生長的一代人。我們生長在兩個時代的夾縫中,即:階級鬥爭時代和市場經濟時代。我們先後受到這兩個時代的管轄,又受到它們的驅逐。在這兩個時代裡,我們都只能充當群眾演員的角色,而沒有成為時代的主體──我們的身前是理想主義的兄長們滿懷豪情的正義面孔,身後則是現實主義的師弟師妹們在市場體制中如魚得水的矯健身影。所以,與其說這代人是歷史的參與者,不如說是歷史的觀察者。
作為一九六○至一九七○年代特殊背景下生長的人,我們擁有共同的「記憶框架」。重新面對那些日益褪色的記憶符號,等於重溫我們的心靈史。這些符號曾經一點一滴地進入我們的身體,變成我們的營養、血肉和糞便,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支配我們的行動。這是本書將身體以及身體行為作為外在線索的原因。本書把這些精神分子重新提取出來,企圖追蹤那些已經消失的事物,看看它們是如何在時間中發酵的,並逐步查尋它們對於現實和未來的可能影響。
本書所指的「閱讀」是廣義的閱讀,但它們基本上反映了一九六○年代至一九七○年代的革命時期,中國人身體的文化處境。本書以「反閱讀」命名,意在強調我們今天重溫這些記憶符號的方法,即:我們並不是按照過去那個時代規定的路徑進入它們,我們有充足的理由和充分的空間尋找新的路徑。當然,「反閱讀」的意思也並不是說要從相反的方向進入那個時代的文本,它的方向是不定的,因而,它的可能性也是無限的。「反閱讀」在本質上是對規定性閱讀的否定,是具有叛逆特質的閱讀方式,它將使文本脫離它原有的能指而發生意義轉型,向我們顯示若干一度受到遮蔽的內涵。
準確地說,這是一本通過觀看一九六○至一九七○年代的藝術來觀看身體,進而觀看歷史(主要是中國一九六○至一九七○年代歷史)的書。我選擇這樣的題目是基於以下事實:一、身體在歷史中扮演過重要的角色,是歷史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所有歷史的親歷者;二、身體的地位長期受到懷疑和輕視;三、無論是我回顧個人的生命歷程,還是進入一九六○年代和一九七○年代這火紅的年代,進入那段不可思議的歷史,身體都提供了一個不可取代的角度。
本書所探討的身體,側重於文化的身體,側重於身體在歷史中的狀態、命運,側重於身體在社會體系中的抉擇、行動與對策。本書將一九六○至一九七○年代作為一個切片,對「革命中的身體」作一次深入的研究,來考察身體在歷史中所處的生態環境,以及它與歷史之間的對話關係。
身體的存在並非始於一九六○至一九七○年代(即一九六○年至一九七九年),我之所以限定這一階段作為研究對象,是由於這一歷史時期不言而喻的特殊性。首先,儘管自清末民初,知識精英乃至政府開始推行身體改造計畫(如廢除纏足、廢除舊刑律、進行身體塑造等)以來,身體正在逐漸擺脫傳統思維的管束,身體的現代化進程業已開始,這使身體經歷了巨大變化,但是,一九六○至一九七○年代,乃是身體處於最劇烈動盪的年代。這一不同尋常的歷史時期,國家意識形態對身體進行了最大限度的開發,使身體的欲望與衝動得以淋漓盡致的展現,身體內部的激情與潛力得到了充分的調動,與此同時,對身體的壓抑、管理、規訓也是最嚴格的。巨大的矛盾,使身體的命運具有極強的不確定性,吉凶難卜。無數身體整齊劃一的動作背後,掩藏著深刻的迷茫和狂亂。我們不能為這些簡單的表象所蒙蔽,我們要了解它們深隱的含義。
另一個原因,是這一時期為我們提供了大量有關身體的可視圖像。這一時期創作的宣傳品,包括雕塑、繪畫、舞蹈、戲劇、電影等,為我們研究革命中的身體命運提供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
還有一個原因,是這一時代與我個人生涯的密切關係。我出生於一九六八年,這剛好是以身體行動為特徵的「文化革命」武裝鬥爭最為慘烈的一年。我的整個成長經歷,都是在「文革」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下完成的。以上談到的諸種藝術,是我的成長過程中能夠接觸到的全部藝術品。無論我們對它們作出怎樣的評價,它們已經成為我們身體中的一部分,決定了我們過去、並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我們未來的命運。我相信我自己的身體中已經混雜了別人的身體,所以,我的身體是一件合成品,它的製造者是我的父母,但最終將它完成的是整個社會。我不能把那些五花八門的身體當作與己無關的事物,它們始終對我產生著塑造作用,無論這種塑造是正面的、反面的、不正不反的、又正又反的。於是形成了本書的闡述視角,即:
藝術─身體─歷史
我通過身體來觀察歷史,又通過藝術品來觀察身體。對於本書來說,藝術是起點,歷史是終點,而身體則扮演著仲介的角色。將「身體」夾放在「藝術」與「歷史」之間,並非一個隨意的選擇,它表明了身體在本書所將要擔當的重要使命。本書在表面上是一本閱讀史,但閱讀的對象,與其說是藝術,不如說是身體,身體背後,則是迷亂複雜的歷史圖像。
我深知完成本書的難度,但是,我願意嘗試著開始──


◎作者簡介
祝勇/作家、文化學者。一九六八年生,現為北京作家協會簽約作家,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柏克萊大學駐校作家,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閱讀》、《布老虎散文》主編。至今已出版三十餘種。創作以散文為主,以故宮為主題的長篇歷史散文〈舊宮殿〉曾在《花城》雜誌發表,獲「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提名獎、中國作協郭沫若文學獎。以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命運為主題的系列叢書《祝勇文化筆記》,至今已出版九種。六卷本《祝勇文集》即將出版。大型歷史專題系列片《1405,鄭和下西洋》由中央電視台拍攝,獲香港無線電視台慶典禮最具欣賞價值大獎。《反閱讀》為作者第一部學術專著,即將由聯合文學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