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研發法人 淪為與民爭利的接案達人

八月底,《富比世》雜誌(Forbes)公布2017年全球科技富豪榜,美國前三大富豪分別為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以及臉書創辦人祖克柏,都是軟體產業龍頭;台灣則有三人擠進百大榜,分別為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大立光創辦人林耀英,全部來自硬體製造業。

「攤開富豪名單你就懂了,台灣這麼多年來,經營純軟體業、有規模的企業有幾家?這就是資策會成立38年來的成果。」義美食品總經理、也是網擎資訊董事長高志明等不及政府改革,最近他和三十幾位科技業者籌組「台灣數位科技與政策協進會」,乾脆自己找出路,「資訊工業策進會?這麼多年他策進了什麼?」

40多年前,時任行政院長孫運璿與政務委員李國鼎確定了「科技島」的國家級戰略目標,成立兩大研發法人,賦予工研院以扶植硬體產業、資策會以扶植軟體產業的政策使命。但40年後,台灣軟體與資訊服務產業在哪裡?理應作為軟體產業推手的資策會,到底為產業做了些什麼?

喔!他們正忙著球員兼裁判、與民爭利、還大賺業外收入,把自己變成全台最大的「資訊公司」!

尾大不掉的畸形組織
75%收入來自政府補助與委辦

本應是中立的政府智庫及產業推手,但多年來,資策會不僅沒有因為未達政策任務而被檢討,反而在諸多時空條件與有心人士的運作下,透過承攬政府包案成為台灣最大的「資訊公司」,員工人數超過1600多人,若再加上約聘和專案人員,總數超過2000多人,遠超過國內所有資服廠商。

若以資策會平均每年50億元的收入推估,其中75%來自政府補助與委辦,這38年來政府在資策會身上累計砸下將近上千億元,但扶植成功的軟體案例卻是少之又少,獲利出場的,大概只有被遠傳收購的Seednet、被韓商Naver(LINE母公司)收購的Gogolook、上櫃股宇峻奧汀、磐儀科技等屈指可數的4家。

資策會的自我定位失據,數十年來的歷任董事長、執行長等高層都未能有效改善,造成組織愈來愈大、人員龐雜;這些人不專注本業,反而變形成為承攬政府標案的大包商,衍生不少民怨與爭議性業務,優秀專業人員也無法適才適所。難怪網家董事長詹宏志就曾批判,資策會對台灣網路與電子商務毫無貢獻,建議資策會應先解散。…(本文截自財訊537期,詳全文)

相關報導

蔡政府還要讓資策會虛耗多久?
http://www.wealth.com.tw/article_in.aspx?nid=9621

基隆市要衝上智慧城市台灣頭,你認同嗎?
https://goo.gl/wZjtw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