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地震後都市更新七大當急要務

1.修法一再延宕,還要再拖多久?
2.城鄉差距:一部法令,行遍天下?
3.縱向銜接?橫向連結?
4.一坪換一坪,為何不在第一時間澄清?
5.公權力不彰,中央與地方推諉卸責?
6.釘子戶無法解決,哪來行政效率?
7. 老屋健檢:何不將土壤液化潛勢區、斷層帶與危老建築資訊套疊後公開?
8.示範案例:建構SOP流程,何難之有?
9.建立估價權威性,刻不容緩!
10.成立不動產專業法庭:速審速決,化解紛爭。

Q:二月六日,花蓮發生規模六的地震,造成四棟大樓倒塌傾斜,更有多棟大型建築物損壞,這次地震再度震出老舊房屋結構問題,都更議題也再度被喚醒。前內政部長李鴻源也指出,台北土壤液化問題嚴重,如果發生規模六地震,恐怕會有四千棟建物倒塌。

台北市長柯文哲也表示,都更勢在必行,對於都更戶的無限上綱,不但想要一坪換一坪,還要外加停車位的要求,柯市長直言,世界上哪有那麼好的事!此外,內政部次長再度提及「老危屋條例」及「都更條例修正草案」(內政部於2012年6月14日提出修正草案),包含防止惡意圈地、公開審理判定範圍、爭議案強制辦聽證會及程序完備可拆除等四道機制。然而,都市更新條例修法目前仍躺在立法院「尚待審議」,想請教莊教授,相較於法令仍停留在紙上談兵,對於都更推動實務的當務之急為何?

A:首先,對於柯文哲市長不可能一坪換一坪的回應給予肯定,不同於過去一些政治人物,往往為了選舉而亂畫大餅,最後做不到,反而讓政策更加窒礙難行。北市府在今年二月十二日舉辦的「都市更新論壇Ⅳ」,柯市長致詞時表示,郝市長推動老舊公寓更新的五年專案,對於四、五樓老舊公寓進行都更,提出一坪換一坪的政策,以增額容積誘導建商進行整合老公寓,但該專案五年期滿只有七十九案提出申請,且只有三案開工,由此顯見政策效果不彰,如今想要捲土重來,可行性如何,還得面臨更為嚴苛的考驗!

以下僅就花蓮地震後都更應聚焦的問題,提出七點建議如下:

一、一坪換一坪,選舉語言,窒礙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