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定三月營收成長股

趨勢向上產業短期不易改變,密切追蹤個股營收獲利的成長曲線,逢低布局未來會更好的標的。

近期美股受中美貿易戰的訊息面影響,忽而大漲忽而大跌,猶如連續劇般,每天可能都有意料之外的新進展,讓投資人真的無所適從。

眾人皆怕貿易紛爭擴大是無可厚非的,因貿易戰的可能風險就是全球連鎖反應,受影響的國家將藉由進口商品徵收關稅來進行報復,且多瞄準那些能引起經濟或政治上利害關係的商品來進行,即使被關稅制裁的國家可以向WTO申訴,但走完裁定程序至少要花一~二年,對被制裁國的產業衝擊其實已造成傷害。而本次的主事者,美國和中國分別是全球第一、二大經濟體,且是第二與第一大貿易國,如果形成惡性報復循環,全球所有主要經濟體將無法自外於此貿易災難。

美中紛爭可能協商和解落幕

不過,先不必預設立場過度悲觀,我們先從過去的歷史經驗觀察,美國第一次對中國啟動特別301的調查是1991年,對成衣、玩具、電子產品提報復清單,中國也提反報復清單,然後1992年雙方達成和解簽署諒解備忘錄;美國第二次對中國啟動特別301的調查是1994年,中國提反報復清單後於1995年達成和解協議;第三次對中國啟動特別301的調查是1996年,擬對中國價值二十億美元之商品提高關稅,最後協商和解。

過去三次中美紛爭,最後雙方均透過談判解決,並達成智慧財產權協議。顯然,懲罰性關稅只是手段,川普的目的在逼中國政府進行貿易談判,而談判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中國開放市場、排除貿易及投資的各種障礙,藉此達成降低貿易失衡的目標,並贏得選票。

再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博鰲論壇開幕式的談話觀察,中國未來將擴大開放力道,其中包括多項具體措施,諸如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特別是汽車行業外資限制;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快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的《政府採購協定》;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外資持股限制等重大措施要確保落地。所以,我們合理的推斷,中美紛爭最後仍將透過協商和解而落幕。

美股四月反彈機率大

四月中旬開始美股進入超級財報周,預估四月份約有280家的S&P500企業將公布財報,根據Factset統計,S&P500企業第一季獲利年增率預估約17.2%,可望創下2011年第一季以來最大增幅,十一大產業中有七個獲利年增率預估達雙位數,其中又以能源類股獲利年增81.3%、原物料類股獲利年增41.1%、科技類年增21.9%、金融產業年增19.7%成長性較高。

由此推斷,公布的財報應該亮麗居多,也許有人會擔憂股價是否已領先反映,但過去一個月以來至截稿前,S&P500指數是震盪走低,回測二月低點的走勢,與獲利預估是背離的,因此預估美股四月出現波段反彈的機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