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綺:夫妻共同理財,實現「1+1>2」
根據統計,夫妻爭吵,七○%的主因是金錢,這也透露金錢在家庭、夫妻相處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夫妻之間到底誰管錢、怎麼把錢管好,進而創造加倍的收入,「理財我最大」這一次邀請的來賓葉小綺,她從負債百萬到成為文化大學教育推廣部理財講師,不講理論,從實際生活出發,自己的家庭就是很好的理財教育典範。
夫妻理財的模式分兩種,一種是各管各的,然後有一個共同的家用基金,另一種,也是葉小綺目前使用的方式,就是財產合併,把所有的錢都管在一起,共同投資、共同支出。
一個負責管帳 一個負責投資
葉小綺說,各管各的最大好處就是自由,除了共同家用基金之外,其他的自己管理,缺點是不能達到「1+1>2」的效果,因為夫妻如果有一方很會投資,這個家就可以滾出更多的錢。合併財產的優點是存款加倍、投資加倍,但缺點是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婚姻信賴基礎,很容易受傷加倍,不管是吵架還是冷戰,彼此的傷害都是加倍。
至於夫妻之間誰管錢,葉小綺認為,「誰會理財誰管錢」,她舉自己的例子,結婚第四年,她跟先生都有共識要財務合併,葉小綺覺得自己待過財經媒體,對於財經熟稔,有很多理想要實現,錢應該由她來管,但是她先生是工程師,比較理性,認為依葉小綺的個性,不會把錢管得很好,雙方僵持不下,就想出一個解決方式,兩人各管半年,看誰的績效好誰管錢,結果當然是她先生勝出。
家裡的大小帳單,葉小綺建議,如果有讀者跟她一樣,「很討厭被人家問錢繳了沒,或是要主動報告瑣事、帳務會覺得很煩的人,基本上就不適合管帳」。葉小綺也說明,雖然自己不適合管帳,但她對投資很謹慎,她先生反而過衝,剛好是一個平衡。財務放在一起以後,她先生負責管帳,每月固定報告儲蓄目標是否達成,她負責投資,讓錢變大,每個人都做自己最擅長的事,事半功倍。
家庭財務分配,葉小綺分為三類,一、日常家用支出(生活費、孝親費),二、特別支出(旅遊、娛樂、學習費),三、投資(房貸、基金、股票、黃金、保險)。以房貸來說,她建議最好不要超過月收入的三分之一,「因為房貸是不能停繳的支出」,很多人喜歡住大房子,頭期款和房貸都會墊高,其實房子夠住就好,房貸過重會影響生活品質。還有要注意的是,投資工具要分散,像現在股市不好,但是黃金市況好,如果把錢一股腦兒放在股市,一旦虧損,要用錢時,就舉步維艱。
夾心族必備 財務、保險規劃
對於上有雙親、下有小孩的夾心族,葉小綺建議一定要有家庭的財務規劃和保險規劃。她說自己在教課時很重視保險,「很多上班族保費支出過高,原因是買太高的儲蓄險,而其他的保險不買」,其實保費的支出,要看這個人對這個家庭的責任有多少,有沒有扶養爸媽、公婆、小孩,再依照自己的經濟能力來選險種。以這時代來說,「基本的終身、醫療險要有,之後再加意外險和防癌險」,如果要讓家人無後顧之憂,可以買壽險來分擔風險。
葉小綺提醒,夾心族最可怕的就是夫妻有一方是家庭最重要的經濟支柱,假設爸媽本身不理財,那麼小孩所有的開銷、公婆的支出都是夫妻兩人的責任,如果不能承擔失去工作的風險,就必須善用保險。